□ 陈伟欢 谢作拳
严复致孙宣信札考释
□ 陈伟欢 谢作拳
严复(1854~1921年),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先入英国皇家海军学院学习,学成归国后任福建船政学堂教习,调任天津北洋水师学堂总教习,后升会办、总办。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九月,撰《上光绪皇帝万言书》,极力倡导维新变法;同年,他翻译的第一部西方资产阶级学术名著《天演论》正式出版,宣扬“物竞天择”进步思想,是中国近代生存竞争思想的重要源头,它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受聘为京师大学堂编译局总办;三十一年(1905年)参与创办复旦公学,并于次年一度任校长;三十二年(1906年)赴任安徽省师范学堂监督;1912年任京师大学堂总监督(后改北京大学校长,兼文科教务长)。晚年的严复坚持君主立宪路线,一些言论为人所非议,尤其是1915年列名于拥护袁世凯复辟帝制的筹安会,更是声名失坠,一落千丈。著有《严几道文集》、《瘉壄堂诗集》,译著包括《天演论》、《原富》、《群己界权论》、《名学》、《群学肆言》、《社会通铨》、《法意》、《名学潜说》等八大名著。
孙宣(1896~1945年),谱名延晸,字公达。瑞安人,孙锵鸣之孙。7岁而孤,少承伯父孙诒让《周官》、《墨子》之学。1917年游历京师,后在北京大学任职。从马其昶学,为“马门三杰”之一。后入西北筹边使徐树铮幕,并于1919年随其出使库伦,对哲布尊丹巴等进行册封,收复外蒙。1929年应张伯英之邀,出任黑龙江志稿纂修。1930年受聘兼任北京大学讲师。1933年初应王蕴章之邀,在上海正风文学院任教。1935年后曾赴甘肃兰州,在财政厅长朱镜宙手下任事。著有《朱庐日记》、《朱庐文钞》、《朱庐笔记》等。
温州博物馆藏有一通严复致孙宣的信札,为王栻主编《严复集》(中华书局1986年版)、《严复全集》(福建教育出版社2014年)所未载。信中流露出严复对前途的悲观态度,以及对孙宣的爱莫能助,是研究晚年严复一份不可多得的材料,具有一定价值。信札内容如下(图1):
公达贤兄执事:
得教,知鄙人就医之顷,辱承文从更番到门,贤兄用意,勤深如此,而衰朽颓坠,欲报无途,至用为歉!
京师薪刍价高,足下在此倘无一枝之借,不知资何度日?则其亟亟求事,良非得已。惟是降呼将伯于我,足下之计乃大失矣,何则?仆自名字为筹安会所用以来,此身实为新旧所共弃,以病羁留此间,乞一吃饭地不得复,何能为贤者谋耶?假当新室、建安之代,而有人焉乞推荐于杨子云①、管幼安②,兄以其人为智否耶?
来教所称郭、夏二公,历数朋侪在京者则惟春榆、瑞卿,然二公皆陈人,无权势,其不足为贤者道地决也。天地方闭,足下果有旦夕之需,宜求诸当路之亲,故非不为,足下关切如爱莫助何。新病初愈,书不成字,死罪死罪!此复,即颂
旅安,惟暂照不尽。
覆顿首,一月十八。
罗耀九主编《严复年谱新编》(鹭江出版社2004年)载:“1918年1月,严复在北京,生病住院,病后脑力虚羸。”与此信所写相符,可知此信作于1918年1月18日。
图1 严复致孙宣信札 温州博物馆藏
1917年,年仅22岁的孙宣离开家乡瑞安赴京谋生,然而这一年时局动荡不安,在北京发生了段祺瑞驱逐黎元洪、解散国会,张勋复辟,段祺瑞掌权的北京政府发布《大总统布告》,宣布对德宣战等事,时局的混乱,极大影响了孙宣的求职,在对前途极为茫然的情况下孙宣向严复求助,想借助严复的地位为他举荐一职。孙宣曾做《呈几道先生》七律二首:“高名大笔空当代,伟抱肯同管乐俦。绝海观风横万里,奇文《天演》足千秋。龙蛇绢素争神妙,竹石园林任唱酬。太息九州正多难,东山未可自优游。”“茫茫燕市何人识,怀刺漫泯字半存。词赋固惭非贾谊,风情今幸见陈蕃。伤时思旧沧桑改,对榻高谈炉火温。它日问奇能我许,太玄经说敢同论。”(图2)第一首中孙宣表达了对严复的景仰之情,赞许其伟抱与管仲、乐毅辈相同,也提及时局“正多难”。第二首感叹自己“茫茫燕市何人识”的处境,对前途感到茫然,末句也点出了自己的才华。旋即严复提笔写于扇面奉和(图3):“世事伤心铸六州,天台赋手孰能俦?霸才牢落怜无主,东作勤渠望有秋。积水小鱼何足钓,市门瑰宝固难酬。文渊垂老雄心尽,独忆平生写少游。”“贞下何曾更起元,当年文物几多存。似闻大陆龙蛇起,行见空城草木蕃。呴陆池鱼宁有湿,惊枝寒雀本无温。枕流潄石君家事,思与参军仔细论。”落款为“奉和公达世兄原韵即正,复。”《严复集》中题为《次韵答孙生》的诗作与此手迹内容有四处不同:“六州”作“九州”,“何足钓”作“何足弔”,“写少游”作“马少游”,“当年文物”作“当年人物”。据此可知“答孙生”即“答孙宣”。和诗中严复敏感地察觉到时局的险恶,对国家前途何去何从感到不知所措,也对自己的前途持着悲观态度。且加以身体为喘咳所累,时好时坏。在其日记中,严复用大量的篇幅记录了自己每天的病情和施治情形,包括用药的次数和剂量、咳喘轻重、睡眠好坏、体温、泄泻等。1917年底至1918年初,严复生病住院,在其住院治疗期间,孙宣屡次登门探望。此信正是严复给孙宣的复信。
信中严复得到孙宣来信后,得知其在就医期间更番上门,颇为感动,然自己“欲报无途”的情况下,只能对孙宣说抱歉了。然后谈起京师薪水少而物价高,如果没有一个工作,不知孙宣是如何度日的。那么急迫的求职,也是无可奈何的,然而向我寻求帮助,那你的计划将会落空了,为什么呢?严复指出了目前自己所处的现状,“仆自名字为筹安会所用以来,此身实为新旧所共弃,以病羁留此间,乞一吃饭地不得复”,自己求一吃饭的地方都得不到答复,怎么能帮你谋求呢?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果实后一心想当皇帝,拥戴袁世凯者以严复雄文高名,为世所重,想利用他的言论、名望以造声势,曾遣杨度为说邀严复参加筹安会,遭严复拒绝。杨度又写信给严复说:“筹安会事,实告公,盖承极峰(袁世凯)旨,极峰谕非得公为发起人不可,固辞恐不便,事机稍纵即逝,发起启事,明日必见报,公达人,何可深拒?已代公署名,不及待覆示矣。”③严复得信后大为不快。次日报载筹安会启事,宣布杨度为理事长,孙毓筠为副理事长,严复、刘师培、李燮和、胡瑛为理事,此六人被称为“筹安会六君子”。从此严复称疾谢事,杜门不出,始终未出席筹安会的会议。袁世凯称帝期间,曾要求严复写“劝进书”,遭到严复的拒绝。然而严复的名誉已受到极大的伤害,名声一落千丈。严复本人对筹安会则是“盗名不妨听之任之,只是始终不参与其中的活动罢了”和“吾心可告天地,纵被莽大夫之名,庸何伤”④的态度。严复曾致函时任副总统的冯国璋,也表明此态度,信云:“当筹安会发起之时,杨孙二子,实操动机。其列用贱名,原不待鄙人之诺,夕来相商,晨已发布。我公试思,当此之时,岂复有鄙人反抗之址耶?近者国会要求惩办祸首,尚幸芝老知其真实,得及宽政,不然,复纵百口,岂能自辩?”⑤
信中严复以王莽时期的扬雄和汉献帝建安时期的管宁为例,来说明自己当下的情况,表示向自己这样的人请求举荐是不理智的。之后,严复又在信中提到“郭、夏二公”,“春榆、瑞卿”这二位好友,目前也是“陈人,无权势”,已脱离权力中心,也是无法为你举荐的。郭春榆指郭曾炘(1855~1928年),原名曾炬,字春榆,号匏庵,晚号福庐山人。福建侯官人,郭柏荫之孙。光绪六年(1880年)进士,历任太常少卿、光禄寺卿、礼部右侍郎兼户部左、右侍郎。宣统元年充实录馆副总裁,修《德宗本纪》。学通中西,常与严复论中外学术,称为挚友。著有《匏庵诗存》、《楼居茶记》。严复《瘉壄堂诗集》中有《和郭春榆宗伯韵》七律二首。夏瑞卿疑指夏穗卿(1863~1924年),名曾佑,字遂卿,一作穗卿,号别士、碎佛。浙江杭县(今杭州)人。近代诗人、历史学家、学者。光绪十六年(1890年)进士,历任礼部主事、泗州知州、两江总督文案等职。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与严复等在天津创办《国闻报》,宣传新学,鼓吹变法。后致力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民国时,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司长,后调任京师图书馆馆长。著《中国古代史》等。严复《瘉壄堂诗集》补遗中有《和夏穗卿二首》五古,《严复全集》中收录了严复与夏曾佑信札四通。
最后,他建议孙宣,若要在京谋一职务,只得“求诸当路之亲”。此后,孙宣得到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助,在北京大学校长室任职,也证实了严复的说法。
晚年的严复体弱多病,声名日下,此通信札表面看来是在拒绝对孙宣的帮助,其实更多地表明了自己的无奈与抑郁,内心的落寞与不甘溢于言表,令人唏嘘!
注释:
①杨子云即扬雄(公元前53~公元18年),西汉成都人。西汉后期著名学者,哲学家、文学家、语言学家。字子云。王莽称帝后,扬雄校书于天禄阁。后受他人牵累,即将被捕,于是坠阁自杀,未死。后召为大夫。
图2 孙宣 呈几道先生七律二首 温州博物馆藏
图3 严复 次韵答孙生扇面 温州博物馆藏
②管幼安(158~241年),名宁,北海朱虚人。东汉大儒。东汉末天下大乱时,与邴原等人至辽东避乱。在当地只谈经典而不问世事,并引来大量同是逃避战乱的人,管宁就开始做讲解《诗经》、《书经》,谈祭礼、整治威仪、陈明礼让等教化工作。直到魏文帝黄初四年(223年)才返回中原。此后魏曹几代帝王数次征召,均未应命。
③郑逸梅《前经尘旧梦·掌故编》第64章《严复与帝制》。北方文艺出版社2009年。
④严复《与熊纯如书》,王栻《严复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86年。
⑤严复《与冯国璋书》,王栻《严复集》第三册,中华书局1986年。
(责任编辑:牧风)
Yanfu zhi sunxuan xinzha kaoshi
Chen weihuan Xie zuo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