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文娟
摘要:本文在调查分析四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和其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的基础上,认真剖析了“留守儿童”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的根本问题,深入分析了问题的原因,并从家庭、社会和学校等方面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性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现状;原因;对策
一、关于四杜村“留守儿童”现状的调查分析
本文主要调查四杜村的留守儿童,所以在此主要介绍一下四杜村的基本情况。四杜村自古属于农业大国,较为落后,地面晴天灰尘漫天,雨天泥泞不堪。为了改变这种情况,也为了给家里更大的经济支持,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所以出现了较多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令人堪忧。我通过走访四杜村小学的校长,了解到该小学共有学生225名,其中,就留守儿童就有125名,其中85名为完全留守儿童,40名为单亲留守儿童。留守儿童在班上均有自闭、孤僻和不爱说话的特点,而且大部分留守儿童相较于非留守儿童来说,成绩稍差。我通过走访村里的个别留守儿童家庭,抽样调查了30户的家庭。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成绩不好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是临时的或者是隔代的,要么忙于农活和家务对孩子学习无暇顾及,要么自身文化不高,能力辅导。监护人往往只能照顾其日常生活起居,学习上的事情大多是心有余而力家庭教育的缺位、父爱母爱的缺失、沟通交流的缺少监护的,留守儿童往往的学习习惯、学习成绩滞后。根据调查显示,留守学生在学习上性和自觉性,经常不按老师要求作业,迟到、早退、旷课已是家常便饭,留守生甚至辍学。有些留守儿童要帮助年迈的祖父祖母承担过重的家务劳动,成上课时无精打采,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二)自卑、孤独等心理问题极其突出
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导致逾四成以上留守儿童感到孤单,三成以上农村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问题。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性格柔弱内向、自卑心理障碍、孤独无靠心理、产生怨恨父母的心理。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常常超越道德、法律底线。
(三)监护人文化素质偏低和溺爱的教育方式
由于监护人自身的文化素质低,对于孙辈的教育只能凭借自己的经验,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对于孙辈的学习情况,只能起督促作用。祖辈溺爱孙辈普遍存在于城市和农村。而在农村,对于留守在家的孩子,祖辈更容易产生怜爱的想法,因为“父母不在身边很可怜”“缺少爸爸妈妈的爱已经很可怜了”,祖辈往往无原则地满足了孩子一切物质上的要求,对孩子过度的溺爱。
三、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主要措施
(一)完善社会管理,建立关爱两个特殊群体的长效机制
对于完善社会管理,加强社会建设,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健全基层社会管理体制”。要加强社区建设,增加社区服务功能,完善三结合教育网络,在宏观上建立关爱机制,要让亲子之爱、教育的力量、社会的关爱与促进区域发展协同。
(二)选择好监护人
父母外出打工之前一定要为子女选择好监护人,应尽可能地找有帮扶能力和较高教育水平的亲友做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监护人精力和教育能力有限的还可同时委托合适的人负责对子女日常的教育与监护,依据子女的性格特点等与监护人商讨好教育的策略与办法。同时引导子女融入监护人的家庭生活,努力为其营造近似完整结构家庭的心理氛围和教育环境,多和监护人沟通,了解子女的学习生活情况,适时回到孩子身边,让孩子感到父母在关爱他(她),协助监护人做好对子女的教育工作,做到既不放任自流也不娇宠溺爱,做到严与爱的结合,运用自己的情感和理智促使子女在父母不在身边的情况下也能健康成长。
(三)政府应大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打破各种城乡壁垒,缩小城乡差距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是三农问题的产物,着力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需要做到:第一,政府应着力加快改革。彻底打破维系多年的城乡“二元经济体制”,适当鼓励、帮助农村留守儿童随父母进城上学,充分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第二,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创办乡镇企业,吸纳外出务工人员能够就近务工。或者引导他们创业,并通过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第三,制定和完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上学的相关政策,加大投入。通过减免打工所在地学校对民工子女征收的额外费用以及降低民工子弟学校的收费标准等手段,使留守儿童能够随父母一起在外生活,实现最优的家庭教育模式,促进子女的全面健康发展。
(四)学校应尽职尽责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工作
学校作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第一,全面了解本校农村留守儿童的基本情况。包括农村留守儿童父母的务工去向、联系方式和代理监护人情况等有关信息,对留守儿童平时的学习、生活情况和成长状况进行详细的跟踪记载,建立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档案,以便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成长过程,有针对性的搞好留守儿童的教育工作。第二,开展有关法律和道德方面的知识讲座,提高孩子自我保护意识。通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和活动,让孩子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提高孩子的道德修养。第三,开设心理课程,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师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增强留守儿童的幸福感。
四、结语
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社会的共同关注,我们希望通过加强社会建设和农村教育环境的改善,可以让有条件的儿童尽快随父母进城学习生活,继续留守的儿童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同时,我们更希望留守儿童家庭自身首先也能增强意识,摆正思想,针对家庭和孩子的实际情况提高家庭教育的水平,将留守儿童的教育劣势因素转化为优势因素,为孩子们以及整个家庭乃至国家和民族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