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静
摘要:中专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公共基础课程,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文化素质,使之能更好地应对将来职业生涯中对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要求。据笔者分析,这些年入学门槛较低,学生文化素质相对不高。同时计算机应用软件功能繁多,单纯被动式的实践操作教学,也无益于学生在将来的职业生涯中进一步自主学习。本文就计算机应用教学方法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中专;计算机教学;方法;策略
一、精选适合的教材
选用教材必须立足“三个面向”(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末来)为指导。教材的选用是一所学校灵活办学的重要环节之一,是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巩固教学改革成果、提高教学质量、造就高技能人才的重要环节。俗话说:“好马配好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如何选好适合技工院校学生学习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是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关键。因此,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必须在实际教学中选择适合的教材。
二、在课程设置上,宽基础、重应用、适应发展
计算机应用专业的课程设置,我们认为不能套用大学的模式,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遵循“宽基础、重应用、适应发展”的基本原则。首先,应该加宽基础,除了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还应该要求有初步的维护计算机房和计算机硬件以及维护计算机软件的基本能力,可以开设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组成及原理、计算机电路、计算机维修与机房维护、计算机网络、汇编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方法等课程。其次,加强应用操作课程,除了掌握一般的计算机操作及文字处理技术外,还应该掌握各种事务处理的应用软件的操作,可以开设文字录人、WINDOWS操作、WORD和EXCEL等办公软件操作、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软件使用、多媒体基本技术等操作方面的课程。第三,跟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形势。一是要加强网络课程,网络是计算机发展的主流,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和网络软件的操作是必须的。二是介绍一些新的、广泛使用的应用软件的操作,可采用讲座、第二课堂等形式向學生介绍。另外,还可以利用学校其他专业的优势,开设一些应用性的课程,如会计电算化、统计电算化、物资管理系统、办公自动化等。结合本校设有财经类专业的实际,我校在计算机应用专业开设了会计原理及会计电算化课程,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学过程分层 备课分层,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情况, 在备课时
按照不同层次的大纲要求和教学目标, 设计不同的训练内容和不同的课堂活动程序的教学方案。
授课分层,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不搞“一刀切”。以中等生为基准, 对 C 类学生要多鼓励, 多指导;对 A 类学生则更加严格要求, 随时向他们渗透最新计算机技术和新知识, 提高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
上机辅导分层,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一门操作性比较强的课, 抽象思维的内容相对较少, 靠想象是学不会的, 学生只有自己动手, 才能掌握。上机操作练习可采用多样性形式。一般性上机操作主要面向中等生, 特殊性操作练习主要照顾到后进生或优等生。后进生的上机操作主要是按大纲要求的最基本的知识和技能, 培养学习兴趣、明确学习目的;中等生主要是全面巩固提高, 并有适当应用方面的操作练习, 使学生具有利用计算机获取、传输、处理和应用信息的能力;优秀生则要完成一些难度较大的综合应用题, 达到熟练操作的程度。同时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在完成规定的操作, 尝试向高层次冲刺, 逐步缩小差距。
评价分层, 分层评价的基本要求是评价要有差异性、及时性和鼓励性。为了充分照顾个体差异性; 我们对分层评价的要点是: 对低层次学生以表扬为主, 使其得到成功的激励。同时, 对中等生, 以鼓励为主,对高层次学生, 则可以用评价提高其竞争意识。在分层评价过程中, 尤其要做好学生的评价工作。
四、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时代的发展,正在促使教育改革从传统的以教师传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强调“学”重于“教”,目的在于体现“教育应满足社会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需求”,体现“顺应市场、服务社会、服务学生”的价值取向。因此,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在教学中应起组织、引导、答疑的作用,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五、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主体意识
在计算机教学中进行自主学习策略的实施,需要学生真切地参与到自主学习活动中去,对计算机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才能得到提高。在传统的计算机教学活动中,教师将自己的讲授作为主体,而学生只能被动地听讲。这样的教学观念对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出有不利影响,对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也不尽有利。因此,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要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提问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比如WPS 软件中各个办公软件的开始菜单中有哪些功能等等。不同的问题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学生在教师问题的引导下对计算机知识进行探索,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六、适度使用多媒体课件
提倡多媒体教学,并不是否定其他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只是辅助教学手段之一。有些课程的教学应用多媒体教学是十分有利的,比如说:操作性较强的,需要展示大量图表或需要展示案例过程的课程,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并不是所有的课程都能用恰当的多媒体形式表现出来。同时,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在课堂中教师的作用应该是第一位的。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定位是“辅助”,课件只是帮助教师表现教学内容的一种方式,而不能替代教师,教师也不能因为有了课件就在使用时全盘代替讲解。有些课程逻辑性较强,本来利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完全可以讲好,应用多媒体并无优势。不应为了使用多媒体而使用多媒体,加人过多的动画、音效等效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反而有哗众取宠之嫌。
总之,中专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同进也面临着发展和创新的机遇。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软件的更新、教学对象的差异,计算机教学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这样就能够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更多合格的技能型人才。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