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艳霞
以前我们在讲一节课时都是先安排好程序,一节课40分钟,每分钟做什么都有所准备.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的思维容易受到束缚,不能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自主互助课堂实施后,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不再是课堂的主体,而是成为组织者和引导者,任务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把知识学好、学透.
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内容,要求学生掌握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性质,重点是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应用,学生不但要能应用、会应用,而且要能灵活地应用.
我在准备“相似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一课时计划讲两个例题,目的是运用判定及性质解决问题.
例1:在△ABC中,过C作直线交AB于P,.(1)∠1满足什么条件时,△ACP ∽△ABC?(2)■满足什么条件时,△ACP ∽△ABC?
分析:(1)因为若使△ACP ∽△ABC,对应点、对应角、对应边已经固定,∠A是公共角,所以只有∠1=∠B时,△ACP∽△ABC.
(2)对应点、对应角、对应边已经固定,∠A是公共角,所以只有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才有△ACP ∽ △ABC,即■=■时,△ACP ∽△ABC.
完成上述例题后,我问学生还有什么疑问,这时有学生提出若使△ACP相似于 △ABC,对应点、对应角、对应边没有固定,但∠A是公共角,应该有两种情况,△ACP ∽△ABC或△ACP∽ △ACB.学生讨论后得出,由于∠1<∠ACB,所以只有∠1=∠B时,△ACP∽△ABC一种情况,其他学生也听明白了.
在这个学生的启发下,问题(2)也可以进行讨论.学生积极讨论,并给出正确的答案:因为 ∠A是公共角,只有夹这个角的两边对应成比例, 才有△ACP相似于△ABC,只有■=■时,△ACP ∽△ABC 一种情况.
我对这个例题进行了变式,如在左图△ABC中,利用几何画板把点C'从C沿CA向上移动, P '从P沿PA向上移动,从而得出第二个例题.
例2:如图,在△ABC中,AB=9,AC=6,AP'=2,C'在AC上,求AC'的值是多少时,△AC'P'与△ABC相似?
学生讨论.过了一会儿,第一小组学生给出答案:AC'=■.第二小组说AC'=3.另一小组又说AC'=■或3.
这时我利用几何画板把点C'进行移动,得出两个△AC'P'与 △ABC相似,如下图(1),把點C'从C沿CA移动,如图(2)、图(3)、图(4),学生清晰地看到了图形的变化.
在上图(3)中,当C' P'∥PC时,
若■=■ ,即AC'=3时,△AC'P'∽ △ABC.
在上图(4)中, 当C'P'∥BC时,
若■=■,即AC'=■时,△△AC'P'∽ △ABC.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明确了此题应有两种情况,如上两图.
讲完上述例题后,我问学生还有什么问题.这时意想不到的问题出现了.一个小组的学生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当AC'=3或AC'=4或AC'=5时,△AC'P'与 △ABC相似还会有两种情况吗?这是我事先没有想到的,自然没有准备,我急中生智地说:“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非常好,下面请同学们讨论一下,好吗?”
经过讨论,学生大多数认为,当AC'=3或AC'=4时,△AC'P'与 △ABC相似有两种情况;当AC'=5时,△AC'P'与 △ABC相似有一种情况.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呢?我要求学生讨论.经过讨论,学生认为:关键是求出AP的值(如下图).
因为△ACP∽ △ABC,所以■=■,即AP=4.
如下图,当AP'≤4时,有 C'P'∥PC和 C'P'∥BC两种情况.
当AP'≥4时,只有 C'P'∥BC一种情况.
通过这节课我体会到,在自主互动课堂上教师作为引导者的重要性,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潜能,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去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