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广华
【摘 要】对于小学生来讲,形成良好的阅读兴趣,可以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还将有助于他们奠定学好文化知识的基础。为此,在文中主要从利用故事、氛围营造、方法指导等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期可以为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生;阅读兴趣;方法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高尔基也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有人曾对被评为全国十佳少年的孩子进行调查,发现这些孩子的阅读能力高于普通孩子,也有人曾经对一些成功人士进行采访,发现这些人在总结成功经验的时候,都提到读书让他们受益匪浅。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大地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是了解人生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和最好途径,孩子在学校学到的主要是课本知识,孩子如果只是掌握课本上的那点知识,那么知识结构难免单一。所以要让孩子加强阅读,从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孩子阅读有益的课外书,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学会为人处世等。教师如何让学生对阅读感兴趣呢?下面谈谈我的做法和体会。
第一,利用故事激发兴趣。故事是儿童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门户。儿童的阅读就应从他们最感兴趣的故事入手,从听故事、读故事开始,逐渐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我在教学时,常把有关的故事带进课堂。例如给学生上了童话《小露珠》这篇课文后,我给学生讲了童话故事《露珠与绿叶》,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我趁学生兴趣正浓时,提议下周开展一次讲故事比赛,并评出故事能手。我让学生回家去读一篇自己喜欢的故事。通过这样的引导,在不知不觉中激发了学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第二,营造宽松的氛围,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是个性化的一种行为,阅读的内容也相当广泛,学生喜欢阅读什么书籍,由他们的兴趣决定,教师可以适当点拨但不必作太多的干涉。例如,中低年级的学生喜欢阅读卡通读本,他们通过观察画面就可以感受文本传递的信息。如果教师一刀切,统一要求学生阅读指定的书籍,不尊重学生的选择,那势必就会扼杀学生的阅读兴趣。我们要给孩子选择的权利,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指导学生阅读的方法,让学生读有所得。徐特立先生说过:“不动笔墨不读书。”我们经常要求学生好读书,读好书,多读书,但很少予以指导,让学生读后没有收获。所以我们在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书籍时,要教给他们读书的方法,让他们成为会读书学习的人。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主要教给学生“圈点勾画”、“作批注” 、“写读书笔记”等动笔读书的方法。小学生的识字量毕竟有限,读一本书最先碰到的就是生字难字,读到这样的字时就在它的下面打一个你喜欢的符号,比如“△”、“●”和“○”等,读完一遍后,查字典,在其上面注上拼音。对一些不理解的词语,也把它圈上,借助工具书查出注释,并把它写在旁边。对那些重点句、中心句、妙言警句和自己喜欢的精彩句段画上横线,反复研读,疑难之处打上“?”,向父母、同学或老师请教。
初次阅读进行圈点勾画,再次阅读时,就要进行随机批注。学生在阅读时总会伴随着积极的思维活动,学生如果能边读边思考,边思考边作批注,不但会理解文中的许多问题,而且会出人意料地显示出他的聪明智慧。
让学生坚持写读书笔记,目的是让学生养成“多摘”、“多寫”的好习惯。“多摘”,是对读物中的佳句、名段、好词分门别类,摘录下来,为将来的应用积累知识。“多写”是培养学生养成读书就写心得体会的良好习惯,读完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根据内容和自己的感受,写心得体会,哪怕两三句话都可以。并经常检查交流,这样可以很好地反馈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程度。日积月累下来,可以提高学生分析品评文章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不要靠补课,也不要没完没了的拉一把,而是要靠阅读、阅读、再阅读。”我想,只有激发了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养成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学生才会自觉地投入到课外阅读的生活中,在书的海洋中找到一片自由成长的空间,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参考文献:
[1]金晓荣.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的培养浅析[J].学周刊,2016(02):143.
[2]王玉春.对小学生阅读兴趣培养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32):118.
[3]王天才.新课程改革下的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OL].求知导刊,2015(18):122.
[4]杨柳.如何提高中小学生课外阅读兴趣[J].文学教育(下),2015(08):86-87.
[5]董静华.浅谈小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3(04):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