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新驱动力研究

2017-08-29 04:06魏波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5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培养

魏波

摘要: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关乎国家人才培养体系的重大调整,是多层次性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是应用型高校的首要任务,也必须找寻多途径。本文论证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内在联系,提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驱动力,由此提出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体系)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新驱动力;职业生涯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5-0057-02

应用型高校旨在培养具有一定理论水平、较强实操能力的技能性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兼顾理论知识传授和实践能力培养,因此应用型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除了改革知识教育体系之外,还要寻找新的驱动力。

一、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内在关联性分析

1.目标的共通性。高校人才培养包含教与学两个方面,其中“教”主要体现在师资配套、教学水平等综合方面,而“学”主要表现在大学生的学习意识、学习目标等方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通过科学测评工具,帮助大学生确立大学目标,从而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综合素质提高的一种教学类型。二者具有目标上的共通性。

2.实践的互补性。目前,大部分高校的理论传授比重较大,知识应用能力培养较少,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矛盾不断加剧。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依据理论—制订计划—实现目标”的循环过程,它是专业知识的结合、消化与应用的过程,因此其将理论讲授与知识实践实现了有效连接,在实践上实现了互补。

3.效果的持久性。知识学习是一个不断重复和加深的过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基于专业知识开展的加深理论学习和实践专业知识的过程,因而它有助于大学生的自我实现,并帮助大学生把握学习过程的本质,突出其效果性。可以说,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人才培养效果在校内的实践平台与检验机制。

4.本质的一致性。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在于提高人才的质量,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社会、国家输送高质量的技能型人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一系列知识应用与目标检验,寻找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途径和方法。二者在推动人才培养本质上具有一致性。

二、影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因素及新驱动力分析

高校培养人才的最终目的是要服务社会,并与社会需求保持一致。影響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因素有以下几方面:(1)教育理念。应用型高校培养的人才应是兼具一定理论知识与较强实操能力的,能够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的技能性的应用型人才。(2)教学内容和体系。应用型高校的教学内容和体系是在保证基础知识上的实践性教学,所培养的人才要能够迅速适应社会要求和发展需求。(3)社会因素。应用型高校培养的人才是直接服务于社会的。通过行业精英进校园等方式及时收集社会变化的发展信息,有效预判社会发展方向,避免人才培养滞后于社会发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则可以认为是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驱动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基于高校教学体系,又提供给教学内容的实践渠道,是理论与实践联系的平台,自我认知与专业认知的融合性教育,其有助于高校明确其办学定位、设定出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三、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驱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价值体现

1.有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态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大学生提供学习、交流和实践的平台,帮助大学生认知专业前景和发展方向,促进大学生个性化的提升,这将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生态圈,为应用型高校提升人才的培养质量提供新的驱动力。

2.有助于教学体系的完善和教学改革。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基于课堂教学内容,并应用于实践之中,是应用型高校教学体系的有效完善和补充、教学实践的应用平台。它将有助于应用型高校在转型过程中实现并继续推进教学改革。

3.有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涵盖内容,它可以帮助大学生认知职业特点、类型、性质等,建立专业与职业之间的联系,定位自我,明确职业方向。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将有助于实现高校的教学目标,帮助大学生消化和理解教学内容、建立学习自信和兴趣、提升综合素质,最终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

4.有利于学生角色向社会人转变的无缝连接。高校人才培养要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而且应用型高校人才在培养中要兼顾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在校内有效增强理论知识实践性的实操性课程和提升平台。它不仅仅是认知自我的过程,还是一个认知环境的过程。通过分析和认知专业发展方向、社会发展等外部情况,增强大学生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助于大学生实现学生向社会人的转变,将为应用型高校人才走向社会提供无缝连接。

四、构建基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体系)

1.建立长期、分阶段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机制和知识能力培养体系。由于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展时间不长、认识问题、课程设置及目标定位过大等原因,并未真正发挥其功效。应用型高校要结合实际从大学生入学伊始就分年级、分内容地开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其中大一主要集中于认知职业生涯规划内容,大二集中开展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三践行及修正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大四确定毕业后中长期规划。同时,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培养过程中切忌脱离大学生的专业知识体系。此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不同阶段还应有阶段性任务。另外,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还要监督和帮助大学生落实任务,提升其践行能力,从而建立和完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机制和知识能力培养体系,促进两者的有效结合。

2.搭建灵活的、体验性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平台和实践能力锻炼体系。缺乏实践平台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中最主要的问题。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当建立在丰富的实践基础上。然而现今高校实践量小、时间短且质量不高,这都将影响其人才培养的质量。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自我认知和环境认知基础上知识应用能力、技能增强的过程。因此,要搭建灵活、专业、体验性高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平台,完善实践能力锻炼体系。应用型高校可在校内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服务机构,咨询、解答和帮助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创业就业孵化基地、专业工作室等为大学生实训提供平台。在校外推进校企深度合作,建立专业化的合作基地,避免以往实习基地流于表面的现象,为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提供真实的环境。

3.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方案和自我管理评估体系。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除了建立专业性的职业生涯规划机构外,还要制定针对性、个性化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体系和方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个性化教育,只有根据不同年级、不同个体有针对性地开展职业生涯划教育,才能有效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及综合素质。同时还要注重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评估能力,帮助大学生提升其认知自我的能力,建立自我纠偏的能力,实现自我管理和评估,达到自觉自主,这也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

综上所述,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无论从关联性上还是从方式方法上都可以促进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是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新驱动力。应用型高校在建设过程中,除了建立和完善知识培养体系外,更要建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实践体系、平台等,提升高校人才的培养质量,契合社会需求,服务社会。

参考文献:

[1]刘秀华,胡艳蕾.高校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20-22.

[2]韦鸿鹏,唐新来.基于职业生涯规划的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2,(8):35-37.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职业生涯规划人才培养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