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可
牵手中职:一个并不完美的开局
2004年大学毕业,我来到秦巴山区一个偏远的小城,开启了栾川中职的从师之路。车轮辗转,回旋于八百里伏牛山巅,透过车窗,眼望没有尽头的山路,心情一落千丈。
学校只有四座残破的楼房,窗口是锈迹斑斑的钢筋,没被钉牢的塑料布随风呼啸拍打着窗沿,环绕屋顶一圈封闭的螺旋形钢丝网,五百多名学生在这里生活学习。
我担任着三个班的计算机教学工作,可机房只有十台微机,还是早该淘汰的Windows95,无盘工作站启动都要十多分钟,勉强能练个打字,接入互联网更成了一种奢望。为了获取更多的外界信息,我找遍了整个小城,终于在邮政局买到了一张梦寐以求的《体坛周报》,虽然版面上印的是两周以前的日期,我还是暗自庆幸,因为这一度是我了解外界信息的唯一渠道。
扎根中职:搭起学生成长的天梯
我拿着教科书走进课堂,一群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孩子眼睛聚焦在我这个“洋气”的教师身上,他们充满惊喜,又满怀期待。独在异乡,距校门口不足50米的出租房,就算是我的新家。也許是年龄相仿的缘故吧,学生们时常来我家做客,一来二去竟成了常客。
他们是一群需要技能和知识的孩子,不是没有求知的欲望,而是缺乏有效的疏导;他们是一群需要关注和关怀的孩子,不是没有拼搏的勇气,而是缺少豪情的激发;他们和我一样纯善质朴,同样对外面的世界充满好奇,却缺乏良好的教育和广阔的视野,而这些,正是我能带给他们的!
我开始竭尽所能把抽象的知识转化成具体而生动的案例,把深奥的理论知识变成他们能够理解的语言。没有教学电脑,我就把黑板当作显示器,把粉笔当作鼠标,把大脑当作CPU;电脑启动缓慢,我就提前半个小时开机,及时对机器进行调试维护;没有教参材料,我就自刻蜡纸,亲手油印。日复一日,虽然忙碌,倒也过得充实。
斗转星移,转眼对口高考结束了,我所教学科以全班全优、7个满分的骄人成绩取得了我职教教学生涯的开门红,42名学生顺利走进了大学的殿堂。
学生在我的评教留言中表示,上我的课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备感轻松,潜移默化间学到了新知,扩大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学会了本领!——为此我深感欣慰,这是对一个教师最高的评价!能获此荣誉,亦复何求?
成长中职:职教逢春桃李飘香
2006年,职业教育的春风吹遍华夏神州,中职教育迎来了大发展。2008年,栾川县举全县之力在城东建成了新校区,学校师生规模也从600多人增长到3500人,2010年成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2013年升格为中专,2015年成为国家级中等职业学校示范校——栾川中职俨然已成为洛阳职教一张响当当的名片!
如今,千兆互联网终端连接校园的角角落落,信息化办公、远程教学、协同办公,这些现代化的装备也已然成了学校的标配。
如今,当你漫步在栾川中职的校园,迎来的是大方的问候、优雅的微笑,听到的是悠扬的歌声、欢快的鸟鸣,看到的是雕琢的美玉、精致的零件,闻到的是桂花的芬芳、油墨的清香。
如今,一批批的学生远赴北京、厦门、西安进行学习交流,在国家、省、市大赛中屡创辉煌;如今,我们的教师勤于研修,业务精湛,一批批教师成为国家级骨干教师、专业课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
如今,我所教过的学生,或踏进了大学,或步入了企业,凭借高超的技艺成为了技术骨干。还有很多自主创业,成为颇具影响的公司老板……但他们仍然保留着和我讨论技术难题、诉说成功和烦恼的习惯。
逢年过节都能收到学生们的问候和祝福,我对他们说:“我很高兴你们都成为了能够担得起社会责任和家庭责任的人,无论你们身在何方,你们都要为曾经是一名栾川中职的学生而自豪!老师希望你们把握好前进的方向,励志前行!我为你们骄傲!”
怀梦中职:大国工匠铸就职教辉煌
在栾川中职任教的12年,我没有停止过努力学习的脚步,在技能大赛、优质课评比、课题研究、论文发表等方面实现了栾川中职历史上一次又一次的突破,从普通教师到教研组长,从年级主任到团委书记、再到县重点培养干部,我实现了职教人生一次又一次蜕变。
我经常站在行政楼的顶层欣赏这迤逦的风景——举首遥望,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映射在八百里伏牛山巅,皑皑白雪,把天撑得那么高,衬得那么蓝。低头四望,园林校园依山而立,亭台翠竹错落有致。恰闻嘹亮的国歌声起,五星红旗迎着晨光冉冉升起。
每当此时,心潮澎湃。放眼孩子们漫长的人生路,我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年,或者更短!但是我将会努力培养他们坚强、勇敢、诚信、乐观的个人品格,教会他们自强、自立和担当!使他们踏入社会,能够用自己的勤劳敬业和聪明才智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能够持之以恒磨炼自己终成优秀的大国工匠,是我职为人师的神圣梦想!
(责编 李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