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考风建设中的教育生态和经济学因素探讨

2017-08-29 20:15苗秀莲刘传栋
教育教学论坛 2017年32期
关键词:教育生态作弊

苗秀莲+刘传栋

摘要:近年来,高校学生作弊问题日益突出,作弊方式层出不穷。引起学生作弊行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影响学生作弊的环境亦是复杂的。本文借用经济学中的“风险收益”理论与生态学中的“捕食与风险”相关理论,探讨了高校考风建设中需考虑的若干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加强考风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作弊;风险收益;教育生态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32-0039-03

在廖凤林等在某师范大学所做的实验中,有49.09%的被试学生实施了作弊,这一结果不得不引人深思。作弊的形成有诸多原因,如高校扩招造成入学学生的学业准备度低、不良社会风气影响、部分高校考试管理制度不科学等。以往研究多从制度建设、社会学和经济学方面对作弊问题的成因进行论述。本文从生态学和经济学的角度,运用生态学和经济学的理论分析学生作弊问题产生的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寻找其规律,以加强高校考风建设。

一、学生作弊行为发生的分析

从经济学角度而言,经济人(即不考虑情感因素,只按照可计算的收益进行决策的假想人)的行为是受在具体环境中是否有收益所支配的。从生态学角度而言,生物进化论中物竞天择的根本思想是,生物个体或种群形态或行为的改变必须适应外部环境,否则就会被淘汰。所以当我们发现在某个体系中某群体(人或某种生物)的整体行为发生了明显改变,往往是由于环境因素发生了改变。高校学生作弊问题的日益突出主要是受外部环境影响的。学生是否实施作弊行为取决于该行为是否对自己有益。同时学生作弊是有风险和代价的,这时有作弊意识的学生是否选择实施作弊取决于其风险成本是否小于其作弊后获得的收益。作弊行为的蔓延是因为环境有了适宜其蔓延的条件。

1.学生考试作弊收益与成本的分析。(1)考试作弊收益与成本。一般来说,学生作弊成功的收益可能有:毕业的保证、高分数、奖励、其他由于学业外表优秀获得的“好”影响、“不甘落后”的心态安慰等等各种因素。量化后的作弊成功的收益不妨表示为函数F(x,y,z,…),其中x,y,z等变量表示因人而异的收益因素。我们下面来分析学生何时作弊才对其是有利选择。首先选择作弊行为时作弊取得的收益必须大于风险。收益越大,风险越小,作弊的动力越大。作弊的风险一般有:被惩罚的力度,不妨用A表示。被发现并被惩罚的可能性,不妨用P表示。那么作弊风险等于A乘以P,表示为A*P。收益大于风险,就是F(x,y,z,…)>A*P,如果设最终实际收益为R,则R=F(x,y,z,…)-A*P(Ⅰ),另外,社会人与经济人的最大不同是社会人有道德情感,这也是人与其他生物的区别,所以实际过程中还包括作弊造成的道德心理压力,不妨用E表示。实施作弊是需要成本的,作弊成本不妨用C表示。那么,作弊行为最终收益表示为R=F(x,y,z,…)-A*P-E-C(Ⅱ),人的道德情感因素是不能忽视的,并且还可能是最主要的因素。一个具有高尚品德和坚守道德底线的人可能永远也不会在某项考试中作弊,即使他可能面临一个不通过考试就被淘汰并且作弊绝对不会被发现的境地下,他也宁愿选择被淘汰而不选择作弊;此时上式中的E远远大于作弊收益F(x,y,z,…)。作弊的道德心理压力E是因人而异的,并且通常不受是否被发现概率P的影响。被惩罚的力度A,包括直接进行的处罚,比如考试成绩计0分、行政处分等等;还包括次生性的处罚,比如社会对作弊人的不利评价、作弊被发现后的道德压力成本等。被发现并被惩罚的可能性P,实际上就是对作弊学生实行处罚的概率。作弊成本C包括实施成本和边际成本。主要是作弊实施中准备作弊装备,作弊技巧投入等。一个熟练的作弊者其实施成本和边际成本要比初始作弊者低。由以上可知,作弊行为的发生条件是R>0,并且R值越大,作弊行为实施的动力就越大。(2)作弊被发现并被惩罚的可能性计算。对于作弊被发现并被惩罚的可能性P的计算,可以借用Lima等描述猎物被捕杀概率的表达式来模拟学生作弊被逮到的风险概率:P=1-exp(-αdT)(Ⅲ),式中α在此為监考者与作弊者遭遇率,取决于考场空间安排、巡考密度、考场监控设施等各种因素;d为作弊被发现后并上报的概率;T为学生考试期间用于作弊的时间。由(Ⅲ)式可以看出,考生作弊被发现并被惩罚的可能性P随着学生作弊时间T的延长而变大,也随着监考者与作弊者遭遇率α的增加而变大。d作为作弊被发现后被上报的概率,如果监考老师在发现作弊行为后仅仅给予了警告,而没有上报,那么此时d为0。所以,学生作弊的收益必须覆盖惩罚、心理压力、作弊成本才会有实施作弊的动力,而严格的考场制度和负责的监考老师会加大惩罚的有效性。

2.适宜作弊的传统评价体系和考试模式。(1)传统才能评价体系具有单一性。知识经济时代最大的竞争是人才竞争,但是对于还没有工作经历的大学毕业生人来说,各种考试获得的证书、学校的成绩分数成为了最重要的评价指标。而学校对于学生的评价主要还是依靠考试来进行,传统的闭卷考试又是考试制度的最主要模式。(2)传统闭卷考试的封闭性。闭卷考试是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一定数量的题目。而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很难有什么创新性的思维。现在的科学研究需要参阅大量文献并离不开团队协作,是开放式的;但闭卷考试过程中却是严禁查阅参考文献和严禁合作的,实际推崇的是记忆和独立完成。从某种意义上来讲,闭卷考试模式在某种程度上是与现在的科学研究模式背道而驰的。尽管通过命题技巧可以向考核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等方面倾斜,但无法改变其封闭性本质。所以闭卷考试这种模式注定只能适用于以考核学生知识记忆为主和技能熟练运算(操作)为主的科目。

单一的评价体系诱发学生的作弊动机。偏重对知识记忆的考试方式提高了学生的作弊实施可行性。

二、诚信环境对作弊行为的影响

1.社会诚信环境的影响。今天的大学生很多是在不仅不重视诚信,甚至还贬低诚信的社会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期,市场经济的发展速度快于诚信体系的建设,经济环境中有太多的企业不守诚信而获得初期成功的案例,也有太多的个人不守诚信而获得爆发式“成功”的榜样。而在此社会大环境下的学生又或多或少有过因为“单纯”而吃亏的经历,外加家庭在对子女的教育中经意或不经意间的负面影响,都会成为大学生诚信缺失的客观因素。诚信缺失会大大降低作弊造成道德心理压力E的值。

2.学校内部教育环境的影响。高校教师对核心价值体系的认知和践行会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建设,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气氛,对学生诚信意识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但是目前高校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轻德的现象,强调理论的灌输,唯成绩论,片面强调政治上的忠诚,而忽视基本诚信品质的培养。高校内部少数教师甚至领导者存在不规范行为的现象,而这些不良现象可能会对学生产生负面影响。高校管理上也可能有不科学的方面,比如有的高校为了评级或升格的需要,在组织师生整改材料中存在过度粉饰的现象。这些都会影响学生正确诚信观念的形成,降低作弊造成道德心理压力E的值。

3.考试制度环境与制度执行。目前有些高校的考试制度惩罚措施非常严格,有的规定一旦发现学生作弊行为就取消学位甚至直接勒令退学。但同时制度执行规范方面却非常缺失,比如监考教师发现作弊后是否上报处罚还是视情况给予警告的操作自由性太大,监考教师行为不规范的监督和事后追究制度不健全,学生被判作弊后其申诉和维权难于进行等等。从(Ⅱ)式可以看出,减少学生的作弊行为需要提升A*P的值,而不是仅仅提升惩罚力度A值本身。实际上,由于过严的处罚和缺少合理规范的具体执行标准,教师在监考中往往会本着教育为本惩罚为辅的原则,倾向于在发现作弊后给予学生改正的机会,从而使(Ⅱ)式中的处罚概率P降低。过低的处罚概率,会利于那些有作弊行为的学生取得好的成绩,使其占据有利位置,从而生成畸形的因作弊而获利的教育生态位。其示范效应会使学生认为作弊被抓是“点背”,而不是首先反思自己的作弊行为,反而会感到“自己没作弊吃亏了”。其实,人们具有风险厌恶的特性:相比同样价值的收益,人们对损失的价值感知是相同价值收益的两倍。所以,提高处罚概率P的效果是单独提高惩罚力度A效果的两倍。另外,潘忻和龙朝阳等人的研究都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纯粹加大处罚力度反而会增加行为人的违规行为。综合来说,提高处罚概率P远比提升处罚力度A重要的多。

三、加强考风建设的对策和建议

1.加强诚信教育环境建设。对于社会大环境我们或许没有能力去改变,但是我们应该尽最大努力去建设校园内部的诚信教育环境。首先,学校要把诚信建设放到非常重要的位置,比如可以成立有群众基础的学校诚信委员会参与到学校各项管理制度的制定和监督审查中。其次,学校在学术诚信方面要明确自己绝不容忍的态度,并在执行中要对学生和教师一视同仁,鼓励诚信。最后,高校教师和管理人员要提高自己的道德素养,做到知行合一。

2.规范和完善考试制度及作弊处罚措施。(1)建立较完善的考试制度。在规范大学生考试行为方面、在考试违规行为认定方面、在学生考务申诉等等方面不仅要有原则规定,还要有广泛征求师生意见后的实施细则。学生、教师以及学生工作人员等各方都应该参与到这些制度的制定和完善中,特别是学生的平等地和广泛地参与不能忽视。(2)学校对作弊行为的处罚力度要适度。对作弊行为的处罚力度既不能过低影响处罚效果,也不能过于严厉甚至到一旦处罚就让学生丧失了改正机会的程度。其准确拿捏和适度掌握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广泛参与,需要在各项规定和实施规范试行期间多方面搜集材料和进行论证。(3)有了较完善合理的具体详细的执行规范后,务必从上向下严格执行。监考教师在不同情境下发现不同作弊行为后要严格依据执行规范行事,不得自由性量裁。学生或监考教师对执行有争议的可通过反馈制度或申诉制度进行反馈或申诉。所有的反馈意见必须给予是否采纳或考虑的答复,所有的申诉必须反馈审查结果,以上闭环回复都应保存书面材料备查。

3.学校改变过度依靠闭卷考试的考核模式。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大学教育要以创新思想为主,而不是以知识记忆为主。考试封闭性与知识创新开放性的矛盾,需求考核方式的改革。建议对具体的科目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改革方式。主要考核学生知识记忆为主和技能熟练操作为主的科目仍保持闭卷考试。其他科目则应采取更加灵活的考核方式,让学生在考核中能够展现除记忆以外的能力。对于注重创新能力培养的科目,教师可以采用多种评定方式相结合的方式取代单一的闭卷考试。如将开卷考试、操作、口试等结合起来,平时灵活采取作业、小论文、课堂讨论、试验报告等形式。在这类考核中,作弊不再是学生的制胜法宝,自然也就有利于减少作弊现象。

参考文献:

[1]廖凤林,蒲小波.大学生作弊:是道德自我欺骗吗?[J].心理科学,2011,34(6):1448-1452.

[2]王林,李奇.教学管理视角下的大学生考试作弊成因探析-以北京某高校为例[J].高校教育管理,2013,7(4):72-77.

[3]何云峰.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新动向、归因及防治[J].高等农业教育,2009,(3):39-41.

[4]Lima SL,Dill LM.Behavioral decision made under the risk of predation:A review and prospectus [J].Can. J.Zool,1990,68:619-640.

[5]唐霄,唐子芹,赵慧,等.对高校学生诚信教育体系构建浅析[J].学术论坛,2014,(4):177-180.

[6]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146-149.

[7]Kahneman,D.and Tversky,A.Choices,Values,and Frames[J].American Psychologist,1984,39(4):341-350.

[8]Kahneman D.and Riepe M.Aspects of Investor Psychology[J].Journal of Portfolio Management,1998,24:52-65.

[9]董志勇.行为经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69.

[10]潘忻.考试作弊及其防治的简单博弈分析[J].教育探索,2003,(1):52-54.

[11]龙朝阳,田银华.腐败行为及其治理選择—基于前景理论的研究[J].公共管理学报,2008,5(4):46-52.

[12]乜晓燕,倪志英.论学生参与权的法律保障[J].中国成人教育,2014,(20):37-39.

猜你喜欢
教育生态作弊
作弊
考试作弊被发现后
以文化人 品格提升
教育生态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实践
没作弊
以生态管理评价方略推进教育和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