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理念的价值探微

2017-08-28 10:47张亚丽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7年9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价值

张亚丽

摘要:裴斯泰洛齐,19世纪瑞士著名的教育家,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研究,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遗产,在他看来,一切教育都是为了成就有道德的人,因而他一生坚持追求善行,施以善行,其道德教育理念凝聚着对人类使命的深刻洞察和對人性向善的引导。文章试图分析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理念的本质内涵和价值意义,以期对我们培养有德行的新一代有所启示,对我国道德教育的发展有所促进。关键词:裴斯泰洛齐;道德教育;价值

一、裴斯泰洛齐眼中的道德教育

对人类心灵的陶冶和培养,提升其道德水平,让人们过一种幸福而高尚的生活,在裴氏看来,是高于一切的中心任务。在他眼里,一切教育都是为了塑造有道德的人,这是学校的使命,是一切教育的基础,也是人类的本质追求。裴氏指出,道德教育就是要通过教育和培养,激发孩子们身上所有潜在的天赋中所蕴含的道德力量,唤醒他们的道德情感,形成道德概念,养成道德行为习惯。1809年,在致全体员工的讲话中,裴斯泰洛齐谈到如下内容,“我试着通过我的行动把人的天性提到最崇高、最无私的境界……我把我天性中拥有的各种精神的、艺术的和明智的因素都看成是心灵的资源、心灵升华为爱的媒介。我认识到,只有提高人的素质,才有可能使其变得仁义至上。仁爱是培养我们天性的唯一的和永久的基石。”不论在现实生活中多艰难,他都竭尽所能让他的孤儿院和贫困院存在下去,他的全部理念只为让孩子们过上一种充满幸福和有德行的生活。当然,裴氏也深知,培养一个有道德的人着实不是件容易的事,因为在高尚人性的对立面是人类本身固有的自然性本能,但存在矛盾又如何,裴氏的人生信条就是通过教育让个人体验到高尚的人生。

二、裴斯泰洛齐的道德教育理念

(一)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师的一项重要任务。在裴氏看来,教师需要做的是促成道德素养,这比惩罚、遏制道德败坏更重要,而这种促成力量便源自教师的道德示范。他认为,爱的培养只有通过爱的事实才能实现,如若让学生平和处事、善待他人,教师自身首先要做到谦恭、和善;要想让学生助人为乐,教师在平日里就得乐于帮助他们解决难题,通过教师的示范,调动心之力,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共鸣。教育者通过自己道德生活的真实展现才能唤醒孩子们内心的道德力量,进而把孩子们的情感和冲动引导到行动上来。“每一种力量中都蕴藏着想要发挥出来的动力,道德力量的发挥也只有孩子们亲自动手才能实现”,这就是裴氏的“自觉行动”概念。教师的道德示范最终是为了促成孩子们自觉的道德行动,这便是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二)天性与能力的自然发展

裴氏并不认为人的天性是绝对纯洁的。他把人的本性分为三个阶段——原始人阶段、社会人阶段、道德人阶段。“在原始人阶段,人是自然本能的产儿,物质需要和人的发展是朴实的、纯洁的,人不知道什么是罪恶。但当人们的原始动物欲望不能得到满足时,便出现了自私与邪恶,于是出现了法律与社会制约,人类开始进入社会人阶段,但在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不平等和差异日益加剧,黑暗的社会制度只是人性发展的枷锁,要使人类的本性真正得到充分的发展,必须通过教育发展人类的道德力量,从而克服动物性欲望,抵制社会的错误约束,人类进入道德人阶段。”尽管人性不存在自始而终的“善”,但裴氏认为,高尚的道德就潜伏于人的天性之中,在儿童还未成熟之前,这种高尚的德性就已经在孩子们的身体中酝酿,等待塑造和发展。发掘这种潜在的德性一定要合乎天性使儿童的道德能力得到自然的发展,教育者只有提前了解并按儿童的天性进行德育才能激发出道德力量。关于这点,裴氏提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唤起孩子们向善的思想情绪,引发向善的共鸣;第二个阶段是多做善事;最后一个阶段是思考和讨论善行。裴氏以为,学生们应首先获得善的感受,在有了实际的善行之后,才有资历谈论善行,思考善行。

(三)满足孩子的需求并给予关爱

裴氏在他的《天鹅之歌》中写道:“人情的本质只能在平静中发展,没有平静,爱便失去了它真实的和有益的全部魅力。焦虑不安本质上是感官痛苦或感官渴望的产儿;它不是厄运的产儿便是比这更恶劣的利己主义的产儿;但无论如何它是冷漠和猜疑之母。”裴氏认为,只有平和的氛围才有利于培养孩子平静的心态和高尚的情操,而这需要两个条件:第一个条件就是母亲对孩子需求的满足,学校代替不了家庭,一个女教师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母亲,孩子的健康成长是基于和谐的母子关系;第二个条件就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和感化,裴氏认为,教育事业始终是与人打交道的事业,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使教育者感化学生,教师要创建与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用爱的目光把每个孩子都当作一个个赋有鲜活个性的生命,理解孩子们的心情,随时察觉并应对他们的变化。

(四)道德的内在力量

裴氏是直观教学的倡导者,他认为直观是“一切认识的绝对基础”。此外,他还提倡“内在直观”的价值,所谓“内在直观”,就是指在外界环境中观察到一些相关道德情景事件或自己亲身经历了相关道德事件后,激起内心道德判断的过程。他把这种内在直观称为一种道德“内在力量”。裴氏深知,一个人的高尚道德是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内心判断的,尤其是在真实的道德情景中。在这一过程中,孩子的内心世界会深受触动,道德情操会得以提升。

三、裴氏道德教育理念的价值探析

(一)坚持树立教师模范

裴氏所提出的教师的道德行为示范,其实质就是一种榜样示范法,这种示范作用在我们当代的德育中已经得到认可,但在实际的道德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效果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这种理念理解不够透彻,贯彻实施不够彻底,因此,重新剖析裴氏的“教师的道德示范”并深入理解和执行,极其必要。在今后德育工作开展中,教育者一定要谨言慎行,切实做好榜样示范,履行德育责任,用爱滋润孩子的心田,感化道德的灵魂。这样,具备“爱的力量”的教育者就成为了道德教育中非常重要的条件,这就需要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提高德育教师的选拔门槛,突出对教师的师德考察,选任充满爱的力量和强烈责任感的教师,以有效地促进校园里道德教育的进步。

(二)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裴氏认为应该从人的天性中挖掘出潜在的德行从而去发展人的道德能力,并主张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培养儿童的道德能力,首先是要具备道德情感,然后去展开道德行为,最后是道德的探讨和提升。而当前,在我们的德育中,存在着“揠苗助长”的教育行为,这就是典型的违背孩子成长的阶段性和身心发展规律的行为。为了防止此类“消极”的德育再次发展,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注意层次性,一步一个阶段地开展,要有针对性,有的放矢。另外还要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进行道德教育,了解儿童的具体特点,在不同发展阶段,制订与之对应的德育目标,采用相应的德育方法。正所谓“夫智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如从事焉”。

(三)营造平和的氛围

裴氏道出了家庭教育对孩子道德成长的重要性,他认为家庭环境是孩子道德成长中最重要的环境,家庭是每个孩子自然教育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教授社会道德和生活知识的学校。母亲在道德教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母亲对孩子的关怀和爱来激发孩子对父母及其他亲人甚至是亲缘关系之外的人的博爱,为孩子道德养成奠定基础。母亲在西方文化中,一直以来担任着关怀、教育、培养孩子的角色,慈母是社会和文化对为人母的期许。在家庭教育中,母亲是最佳人选,在道德教育的开展中重视母亲培养孩子德性的重要价值以及母子关系的和谐,重视母亲为孩子的道德成长营造融洽的环境,无疑是明智之举。

(四)直观的道德教育

实质上,裴氏的“内在直观”,就是提倡道德教育的情景化和实践性。真实的道德事件和道德问题,更能够激发他们的道德情感,让学生身处其中去分析道德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在我们实际的道德教育教学中,有关情景化的道德教学模式相对来说还不太成熟,无论是在教室中开展相关的道德故事模拟还是带领学生去室外进行实际的道德活动考察和探究,都相对较少。明确它的重要性并逐步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开展实际的教学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和努力的方向。同时,作为道德判断主体的孩子们,也要积极行动起来,调动自己的感官系统,去分析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所观所感,形成主动的道德判断意识,不断提升自身的道德品质,进而实现优良的德行。參考文献:[1][瑞士]裴斯泰洛齐.裴斯泰洛齐教育论著选[M].夏志莲,等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瑞士]阿·布律迈尔.裴斯泰洛齐与当代教育[M].顾正祥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3]杨汉麟,陈峥,杨佳.论裴斯泰洛齐爱的教育及其现实意义[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价值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践行初心使命的价值取向
价值3.6亿元的隐私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当代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浅论王新想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