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元君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8-0095-01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或接受新技能培训时,如果有一个正确的、积极的心理准备(求知欲),则其接收的效率将会高出被动接收效率的一至两倍。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还会产生压抑、厌倦、对抗、恐惧等情绪,进入心理的误区,严重影响学习的效果。語文作为最基础的学科,对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语言运用、写作能力有重要的作用。对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许多教师意识到采用导向、养学、授法的学习指导策略的必要性,努力使学生乐学、持学、会学,达到优化学生学习、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但在此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障碍问题。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不断认识事物的认知心理过程,它受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指导,也要服从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长期以来,我国的中学语文教育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呆板,语文教学的模式普遍采用背课文、做题目战术,大运动量训练,加上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要记的内容多,课外阅读要多,又要经常写作文等,伴随学生的是一次次考试的失败,致使学生在心理上对语文产生偏执、畏难,虽然迫于高考压力,学生的语文学习从未间断,但在这样的心理压力下,其后果可想而知。因而,分析学生产生心理障碍的成因及对策就成为一个迫切的课题。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今教育改革的主题,提高人的综合素质是今后教育发展的方向,而语文素质是人的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提高人们的语文素质是基础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1 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成长无法替代,发展必须主动。素质教育的精神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不是教出来,只能靠培养。它犹如种子,发芽、生根、开结果都需要一定的环境,教师就是要去营造一种适合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的环境氛围。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地理思维过程,在训练中自己摘到知识的果子。学生主动发展的思维一旦启动,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教师就要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上。
2 正确认识初中生的语文学习心理
升入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心理一般是:语文学科没有数理化那样具体、直观。理科每节课一个定理、一个公式,上过课后学生就有所得,但语文课与此不同,它的周期长、见效慢。因此一般学生就认为即使全天都学语文,成绩也不能得满分。有些教师也以为语文课缺一两节课,甚至更多也未必影响大局,故教和学都不十分重视。每年的中考,语文成绩大部分不理想,及格率低,更别谈优秀率了。这种现象的症结何在?如何才能使语文教学上台阶、上水平,是目前语文教学急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研究学生学习语文的心里心得尤为重要,特别是要分类研究各个突破,是行之有效的办法。
语文学习的效果一般取决于以下因素:即学习方法、学习兴趣、学习情绪、智力水平。而学生情绪在支配中期重要作用。优差生的差异往往是由于学习情绪的不同,造成不同学生的心理,做好学生不良情绪的转变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途径。而心理状态的研究不外乎三个方面:
一是最佳心态:这类学生有进取心、有理想阅读面广,接受能力强,善于质疑、善于发表见解。
二是一般心态:无大志无目标,有时甚至得过且过、兴趣来了学一阵,受到干扰变动摇甚至放弃。这类学生的阅读面窄,选择性大,一般选择适合自己口味儿的课外书读。他们不稳定,易变化。
三是困难型心态基本功差、学习惰性大、满足于机械记忆,但自卑自尊心较强。
语文学习成绩优秀者,大多属于第一类心态,学习困难的学生大多属于第三类心态。总之优差生在学习态度、方法兴趣、动机、环境诸分面都有明显差异,研究此项工作能给教师提供一定的因材施教的方法。
(1)最佳心态的学生。此类型大多属于拔尖生,这类学生求知欲望强烈,善于倾听教师讲授的每个细节,也注意随机的学习环境。他们善于动脑,善于探求、质疑。家长同学亲戚朋友所讲的有趣的事能记下来,应用于如日记等的写作中,或是体现在与同学的沟通中,这是由于其心理特征决定的。教师应掌握他们的这些特点,给其开“小灶”,让他们吃饱,课内外一齐上,以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同时多肯定成绩,适当给与一定的显露才华的机会,这样不断加钢、淬火,会使其更上一层楼。
(2)一般心态的学生。一般心态的学生,学习情绪不稳定, 变化大,学习环境好了,家长定时定期过问,老师关心的勤就能促其向最佳心态类转化,否则会滑向第三类。对这类学生教师应从多方面考虑,其中包括:①加强与家庭的联系,督促家长配合学校教育。②教学中区别对待,他们不很自觉, 但在教师家长的催促下能参与语文活动。他们在学习态度上没有太大的积极性,学习方法欠灵活,也不十分注意研究吸取别人的方法,学习动机较脆弱。教师应多些感情投资,从学生的自身前途、家庭的希望等方面经常提醒。方法上要灵活多样,从文学的角度加强情操酌陶冶,写作方面多写记叙文,叙述自已亲身经历过的、有影响的事(不论是好事还是自己感情挫伤诸方面的事),还可要求他们多记日记,教师也可从日记中进一步了学生的心态。
3 加强学习动机感情的培养
这类学生长远目标望尘莫及、高不可攀,只有近期的希望才能激发其兴趣。对此,可让他们办手抄报、黑板报,组织他们为集体做一件好事等,多交流感情,使师生关系融洽,这样才能激发其尊师心理。古人云,“亲其师必信其道”,学习语文的信心也就会坚强,成绩就会随之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