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鲍尔吉·原野
人贵有自知之明
◆ 鲍尔吉·原野
怀才不遇,是自我感觉而非社会评价。说的是才能没被发现的心理落差,或者说人与社会的信息不对称。
人的才能和社会评价之间有差别。一般说,社会评价大多低于自己感觉的实际能力,有落差。
所谓信息不对称在讲,你怀里揣着价值连城的和氏璧,别人认为大不了是只烧鸡。当你真揣一只烧鸡的时候,别人以为是一袋洗衣粉。
社会高估一个人的时候很少,人都在自己高估自己。
这里面如果有什么规律的话,就是:自己看自己,看的是潜能和综合素质;社会看一个人,看的是显而易见的具体成果。所谓“不合理”就是这样发生的。
假如把社会看成一个人,他一定急功近利,只注重当下。比如说,“社会”想知道一百米谁跑得最快,魁首必定是最近一次的比赛冠军,而不会有第二个人。“社会”没有耐心,他不会问:十年前谁跑得最快?十年之后谁跑第一?倒着跑谁第一?近视人士谁跑得最快?脂肪肝人士以及属鸡的谁跑第一?这样的提问不符合“社会”的利益,而且太多的第一扰乱了“社会”秩序。
实事求是说,社会并不看重也从来没看重过人的潜能,它只看结果。当下性和唯一性,是社会的统一标准,也是让人感到郁闷的原因,引发“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这些感叹。
在落差的另一端,即个人与低端这一面,自我评价的依据是全部“才华”,并非“结果”,或者说离结果还很远。人自我判断的时候会把潜能计入成绩单里。潜能是什么?是胎儿,是精子,甚至只是一朵爱情的火花,还不能上阵打仗。从潜能到成果,路途迢遥。潜能还是什么?是一点点爱好,一点点对自己的误解,包括附庸风雅等连爱好都算不上的小点缀。而真正的潜能,人可能一辈子都不知道。
几年前,我受友人怂恿,开始长跑。跑过一段后,发愤用功,训练之刻苦到了遭人讥笑的程度。汗洒操场自不必提,我边跑边攻读中长跑理论,以跑为人生第一要务,然后越跑越快。这时,权威人士发言:你有跑步天赋。我吃惊,过去包括童年我没有系统跑过步,何来天赋?又一想,可能有“天赋”。我曾经跑到眼前发黑,脉搏200/分,没“天赋”的人谁这样跑?
我显示跑步“天赋”花了五年时间,双鬓已白。不知道我还有哪些稀奇古怪的“天赋”,如果有,不知需要多长时间把它们挖掘出来。
这是说,人的潜能或许连自己都不知道,社会更不知道。人的潜能如果未经艰苦的锤炼,它什么都不是。人的一点点爱好不过是生命中的小摆设而已,算不上稀世珍宝,更上不了社会这杆秤。
怀才的人宜把怀里的才甄别一下,分分类。有一些“才”,成功了固然好,不成功也不值得苦恼,可能它算不上才,至少眼下不算。像矿石一样,烧得起,烧出更高品质的东西才叫才。
履历是古汉语,听着讲究。陶渊明“履历周故居,邻老罕复遗”,说行之所至,跟鞋没什么关系,填写鞋历干嘛?行之所至,现在话叫“你尽干啥啦”,交代清楚,就是履历的功能。
履历有多种写法。
“某年参加工作,某年任什么运动宣传员,某年任副局长(正局级),某年在什么学校在职学习,取得研究生学力(不是历)……”是官员的写法,平实,符合新闻学要素,突出时间、地点和职务,展示台阶。
“某人,甲级作家,出书八本,得奖ABCD,出游四国,录入《××辞典》。”这是文人履历,印在书里叫简历,和时间地点不搭什么干系,昭彰成果。
普通的履历人人都填过,是上学上班的第一道手续。某年月至某年月做什么,像插秧或填字游戏,不得有空白。组织要掌握我们所有的行踪,稀松平常没关系,时间不能空白,去除可疑。譬如休学一年可疑,去青藏自助旅游一年半更可疑,“不作为”不行。这种履历像古西班牙文的音符@一样,自……至,从……到达,是票根儿。
新颖的履历不容易见到。征婚启事不能叫履历。心怀千千结(心慈手软、心明眼亮、心宽体胖)之男女诚觅才貌双全、德艺双馨、人财两旺之女男共涉爱河……是广告词,不是履历。有一些疑似履历,读来恍惚:“曾有坎坷不幸短暂婚史,孩子归对方”,一闪而过。“某女坐拥私家车、花园别墅,貌好品端,资产万千万万千”也不算履历,未标明时间、地点、资产负债率,是否依法纳税也没说,像一部言情小说的开头。人觉得,下面应该写:“不幸的是,自从某某走进她的视野之后,一切都改变了。起初,他们花前月下,在温馨饭庄饮干邑兑苏打水或5%的薄荷汁、1%的姜汁,不加冰块;酒在餐前45分钟开启,不能早也不能晚;手和酒瓶间有亚麻布隔离,防体温传到酒里。突然间……”你看,多少好事被“突然间”毁掉,这又是一例。困难不可怕,怕就怕这个“突然间”。
还有一种履历用墨汁写在白布上,摊在公园、市场人多的地方让人俯读,四角压碎砖头。读后涕泗交流最好,掏钱!“我出生在……村庄,三岁丧母,六岁被火车轧断左腿……”充满悲情,由乡村秀才撰稿,邮局代写书信老头书丹。这履历属告白,催人解囊。围观的多,读完的少,读完解囊的更少。
干部履历中还有一格好玩,曰“婚否”。婚或否与单位本无关系,只在婚姻介绍所填表时重要,其余场合,填了怎样?补助?帮你找一个?防止重婚?没听说。
我设计过几项新颖的履历,请有识之士过目。
第一,体检式。写明甘油三酯、血糖、脉搏的毫克/升或次数反映这个人体格,能为革命做多少贡献。为中风与糖尿病的潜在患者调剂适当工作。此表若诉诸婚姻,可帮对方推算未来家庭的医疗费支出。
第二,酒情。品牌、饮量、顺序、配肴、神智。
第三,三围,表达性感指数。
第四,技能。从自行车平圈到组装电脑,烙饼、用别针拨刺儿,要写清楚都有用。
第五,是新近想到的,叫“怀旧式”。出生什么医院什么病室几床,谁剪的脐带(附成年后与脐带接触人合影照片),谁填的出生证明,小学(与校牌桌子黑板合影)、中大学(合影),分列水痘接种人、镶牙人、割阑尾人,结扎人资料(合影)。保留使用的第一根铅笔、第一根钢笔、第一根头绳资料,收藏第一次发烧的体温计,所吃的第一根鸡的骨头。首次掉牙、白发、脱落的眼睫毛,每年一月一日夜里梦境笔录,第一次去浴池洗澡的水(青霉素瓶装),林林总总,熙熙攘攘,制成光盘,配上乐。让人看了觉得你这人细致得不得了,比博物馆还宏大。跟你接触都不敢碰你,怕把哪件藏品弄坏了,像跟文物相处一样。
人一旦对自己的福祸茫然,常把身边的种种征候称之为命。那么,与其自己揣度财运和官运,不如找别人去算,仿佛这是一件客观的事情。
为别人算命的人,称为卜者,哪里都有。人们找卜者算命是想从别人嘴里窥测一点天意。对算命人所算的命,判断不外两种:准与不准。算不准并不令人意外,如果准的话,就含有一些神奇了。既然有人说准,就总有人去算。
我想起一个故事,是台湾作家王鼎钧写的。有卜者人称小神仙,算命如神。一个年轻人找他算命,卜者看过了他的骨相和手相之后,慢慢地说:“你最近有一些财运。”
“一点也不错。”那青年脸上现出莫测的笑容,一手从腰间拔出手枪,说,“快把钱拿出来!”
原来他是劫匪。卜者把他的财运算出来了。当警察闻风而至问询劫匪的体貌特征时,卜者摇头:“算了算了,你们捉不到他。他没有牢狱之灾。”
这一条不知他算得准不准,如果准,劫匪可以逍遥法外了。
还有一个故事,从哪里听来的已经记不清了。说有人为富翁算命,称他会被淹死,即死于水里,至于寿数则不可知。富翁家居美国风光旖旎的东海岸,既然叫海岸,水未免多了一些。对于命里注定的事情,你不能太偏执,诸如不游泳、不乘船、下雨天不出去、见下水道绕着走、洗脸不用盆,怎么会淹死呢?就不淹死。这个富翁不跟命较劲,他把工厂和别墅都卖了,在世界地图上寻找最干躁的地方,准备终生定居——那是著名的撒哈拉大沙漠。
如果不是贝督因人,一般人在撒哈拉活不下去,光秃秃的一点绿意也没有,雨水罕至,人只能靠椰枣和羊奶活着。富翁是个坚韧的人,宁愿艰苦也胜似淹死,在那里住了好多年。
有一天,他在烈日炎炎的沙漠上行走,晒得几乎要昏过去了。这时,头顶雷声大作,有暴雨自远方来,唰唰地下个不停。在沙漠,暴雨并不能淹死人,因为沙漠比海绵更能吸水。然而富翁被这一热一冷浇昏了,一个跟头从沙丘上栽了下去。在沙丘底部有几棵矮小的灌木,树根固壤,因而在树周围汪起了一摊雨水。富翁在不省人事的状态下脸朝下正好滚进这汪水里,淹死了,或者说呛死了,虽然这些水不过一盆多。
命运竟如此之准。富翁如果不离开故乡,就不会被这一点水淹死。这事谁也说不好。
有一个退休的工人,在家闲来无事,找人算命。卜者说,你在明年5月有一场牢狱之祸,被判死刑。老工人气得发抖,但人不宜和卜者争吵。他回家反思:这一辈子清白老实,哪能有牢狱之祸呢?百思不得其解,但不信心里不踏实,他开始准备后事。此人没有子嗣,唯独心疼老伴,怕自己被判“死刑”后,妻子缺少生活出路。于是,他收破烂攒钱,偶尔也偷点公家的东西,这是他毕生没干过的坏事,因为死期将近,也顾不了许多了。一次,他在黑夜入室盗窃,被更夫发现,老汉情急之下,把更夫一棒打死了。法院判此人死刑,时在他算命之后的第二年5月。
人算命,是心里虚妄;而信命,恐怕会做出更虚妄的事来。此际,“算命”往往很准。
爱用语言恭维他人的人,在金钱上往往是个吝啬者。这是我的发现。
吝啬者不仅视钱如命,对所有物质都有攫取欲望。拿自己的东西送给别人,对他们来说比剜心头肉还难。但他们发现有一样东西不需花钱、不占地方,怎么用都用之不竭,送出去谁都高兴,那就是恭维。
于是,吝啬者每天都把大量恭维送出去,拿恭维当钱花,求人办事,从早到晚天花乱坠,靠这个发达。他们用零成本获取了最大的利润。
把事情说穿了之后,人觉得恭维他人的人是小人,没错,他们是小人。经济学所有的原理都可用供给与需求来阐述。恭维属于供给方,他只付出一些言不及义的废话,却获得满足;而需求方——他们一般是有权威和说了算的人,对恭维永远有需求。在人与人之间发生利益关系时,恭维永远不会过剩、不会减价处理、不会卖不出去,需求的大门一直向恭维者打开。
在人性的弱点中,有一项人人都有,此谓虚荣。虚荣的反面叫实荣,比如百米赛跑得到第一的人,手捧奖杯,志满意得。而一个人得到自己根本不具备的东西叫虚荣,越是没有,他越需要。
获得实荣太艰苦。唱戏的,台下十年功,台上一分钟。赛跑的、吹笛子的、下棋的、摔跤的、习书法的,若获众人追捧,最少也得下十年苦功(且不见得成功)。
虚荣来得容易。写几笔字,恭维者说,嗬,颜柳之风!唱一曲卡拉OK,嗬,帕瓦罗蒂!恭维者缩短了受恭维人下十年苦功的时间,因此,爱听别人恭维,相当于换一件皇帝的新衣。
经济学说,匮乏(又叫短缺)造成了需求。也就是,他没有他才要。而在实际生活中,被恭维人最喜欢听到的恭维是什么呢?不是说他吹拉弹唱,而是说他人品好。几乎所有的人都希望别人说他人品好,只有一种人不需要,那就是人品真好的人。
这样说,恭维者所做的工作实为颠倒黑白、指鹿为马的工作,他们的工具是语言。从《圣经》时代开始,人们就发现语言能够制造很大的混乱。语言可以把丑说成美,把是说成非。这种情形自古有之,以后也不会灭绝。有语言在,就有恭维在;有恭维在,就有皇帝的新衣在。
在人的顽固的潜意识里,更容易相信虚伪的东西。明明知道是别人骗你——既没骗走钱财,也没骗走东西——就情愿受这个骗。这里涉及一个心理学的机制,即情境说。人们愿意置身于虚幻的情景中,并喜欢成为情景中的英雄。相当于人喜欢演戏,在角色中虚构自我,以为自己就是英雄。再如,小孩子在电玩中端枪扫射,连轰带炸,在虚幻中完成了英雄的自我塑造。人可以在电玩中、在演戏中相信自己是古今完人,为什么不信别人的恭维呢?恭维正好弥补了你人格中缺陷的部分。
人的欲望太多了,包括渴望成为虚幻的英雄。如果这是个游戏,姑妄玩之。但在生活中你相信恭维者所说的话,就上了他的当。真实的事实是,所有恭维别人的人都在心里轻蔑对方。他知道他说的是假话,你却为此得意,他能不轻蔑你吗?
朱镕基、丁肇中素来厌恶别人恭维,因为他们洞明世事,不需要戴用语言糊的高帽子,也不想让恭维者以零成本骗取不当之利。
一人问我:现在骗子太多,傻子是不是不够用呢?
我答:够用。骗子再多,傻子也够用,傻子人多。
我这么说,是因为我是被归于傻子一类的人,有发言权。虽然我认为自己精神智力处于正常范畴,但隐约觉出经常被别人当成傻子。起初有怨气,时间一长也就习惯了。而且我看到像我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人多,就不觉得自己吃什么亏了。
真傻子和被别人当成傻子是两回事。被人耍,吃了亏自己不知道,这两条是被别人当成傻子的理由。骗子的两大快乐正是耍人占便宜,以及看人吃亏懵然无觉。
但仔细想一想,骗子的快乐跟吸毒的快乐一样,好像有大乐,终究归于虚无。
先说吃亏占便宜。一般人能占到的便宜都不是什么大便宜,靠机巧蒙骗得到的利益也算不上大利益,来得快走得也快,这个利益没根基。刘翔比赛得冠军,没人说他占了便宜。我看所有靠磨砺得到的成功都是吃亏吃出来的成功。刘翔肯定比他同龄人多吃了百般之苦才有今天的实力。
那些在生活中津津乐道于占便宜的人,如果雇调查公司给他做一个跟踪调查,这个人肯定失多于得。大便宜与他擦肩而过,手里只剩点小便宜。
爱占便宜的人喜欢寻找他认为傻的人,别人不傻显不出他奸。这就是傻子与骗子之间的共生关系。
可是,骗子虽然觉得把傻子蒙在了鼓里,却不知,常常是傻子把便宜让给了骗子。不是他骗得好,是别人不计较。骗子得了便宜却失了信誉。为了应付信誉坏账,骗子还得练习厚脸皮,不得不接受别人的负面评价,哪占到什么便宜?
骗子占不到大便宜。健康、宁静的心境、好声望都不是骗来的。骗子也是人,他会为谎言而受到内心折磨。骗子一般都没学过易经上的道理,易经认为福祸相倚,天下没有白占的便宜,也没有白吃的亏。圣经说:白白得来的,将白白失去。两经都推崇宁傻勿奸的道理。我见过的骗子在骗了十几年后,有的一贫如洗,有的愁容满面。他们的双手攥不住不义之财。谁的手都攥不住不义之财。
再说骗子的第二项快乐——蒙人于鼓里的快乐。这也算不上乐。为什么?有乐不知,谓不乐。有苦不知,谓不苦。傻子的优胜正在觉不出(或不去觉)被骗的苦,因而不苦。常言道,抢银行最大的苦恼是自己有钱却不敢对别人说。富豪最大的乐趣是能让别人知道自己是富豪,抢银行的劫匪一辈子也享受不到这种开朗的快乐。劫匪的郁闷跟骗子的郁闷差不多。
跟骗子比,傻子更长久、更放松、更健康。骗,基本是智力范畴的活计,但人这辈子过得好不好,除了智力发生作用,还有方方面面的因素发生作用。所有的欺骗都将在时间面前败下阵来,计谋跟潮流相比,连一片树叶都算不上。傻子固然没什么智慧,但老天爷常在关键时刻指点他走哪条路,一辈子有这么几次指点就够用了。
发稿编辑/姬鸿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