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燕萍
现代化教学理念的要求指出,必须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要求教师要有“全人”思维,即对学生的培养应定位在全面发展培养上。要全面发挥学生的才能,最大的动因就在于找出学生积极性的关键点在那里。哲学理念中内因是决定事物发展的关键就在于此。所以,提升小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是空穴来风,而是一整套教育目标、教学理念的最终要求。所以,作为适应现代化教学理念的数学教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一定要注重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教学实效。
一、小学数学教育的现实问题
1.应试教育,作为小学教育摆脱不了的一个标签,对小学数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极大的不利影响。应试教育被诟病的地方,就是人们普遍认为应试教育本身以升学作为教育的最主要目标,以成绩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学习好坏,以学生成绩作为一个教师的最终教学评价标准。在日常生活中,谈某某学生,只会谈他在哪所好的学校、在哪个优秀的班级,在全校考试的排名。谈论教师,就会评价他在整个学校的教学排名,评价他在对某个学生的教育成效。一个学生分数考得低,很大一部分人会认为是教师的问题等。这就是应试教育不注重人的发展规律,不注重人格和精神素质能力的表现。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导致学校教师也不得不机械化地教学,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往往一节课下来,学生只能被动接受,没有主动探索的时间和精力。上课教师“一家独大”,下课布置成堆作业。不同于西方小学启发式教育,中国的数学教育课堂没有所谓“百家争鸣”的情况发生,很少有思想交流的过程。
2.大班教学,也是导致教师很难有精力去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的原因之一。西方很多国家教育法明确要求,每个班级的学生不能超过25人,超过25人的班级是属于违法违纪的行为。这就是理想的小班教学模式,小班教学是获得高质量教育的形式要求。没有达到这种要求,实质的高质量教育是很难做到的。现在一些发达城市已经开始了小班教育的试点工作,效果也非常的明显。在我国的教育发展中,小班教育将成为义务教育改革重要的发展方向。
二、小学数学教学发挥学生积极性的几点要求
1.发挥学生“主人翁”地位,将学生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众所周知,由于人口众多,教育投入不足,学校没有那么多的数学教师,很难做到小班教育的。但是,虽然做不到人数上的“小班”教学,却可以利用小班教学的几大特色来帮助提升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出学生“主人翁”精神,推动自主学习。小班教学中,不存在正副班长、班委、组长等特定的角色。每次活动的工作由学生依次担任。这样的模式,借鉴过来可以转变为,每个学生轮流做某个题目的小教师,每节课用大概5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讲一个题目给其他同学听。这样,学生势必要好好地去练好自己要讲的题目,这本身就是一个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过程。其次,让学生去讲,其他学生听课的积极性也会被调动起来,会思考,会和台上的同学竞争、比较。不光是让学生去讲题,日常的教学任务布置,也可以由教師放权给学生,充分调动所有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以此类推,类似批改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把任务下放给学生。当然,所有模式的进行要认真和家长多沟通,阐述这其中的好处。
2.将抽象符号学习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型学习,全面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数学是门抽象的学科,里面充斥着符号与等量关系的美感,对于小学生是很难理解的。作为教师,一定要清楚认识到这一点,努力将抽象符号学习转化为具体的操作型学习,全面提升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在学习分数的过程中,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一些基本道具,例如一个苹果,或者只要是一个整体部分的物件即可。让学生自由切割成不同的分数部分。例如,1/2是将苹果一切为二。在完成基本的分数切割后,还可以进行思维拓展活动,如1/4的切法等等。整个教学充满了各种操作和思维锻炼,学生们能动手操作,积极性无疑会达到一个顶峰。
3.鼓励学生多思考,多创新,以思维带动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汇总,要注意诱发学生积极展开思考。思考的方向其实是不局限于小学数学领域,它可以是高年级数学领域,甚至是其他科目领域。这样的引导思维,教师完全不必担心会产生负面影响。哲学上指出,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通过对其他领域的联想,加深数学学习的领悟,提高数学学习的积极性,这都是一脉相承的,是事物联系的必然结果。
综上所述,要提升小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数学教师是大有可为的,通过对各种方式的使用,教师的教学效果一定可以得到很好提升,小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必然会有所提高。
(作者单位:华东交通大学南区子弟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