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慧
本文以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为例,通过在不同地区进行调查,对数学史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使用的质性进行分析,并提出加强数学史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相关策略,希望提升小学数学教学水平。
一、数学史料使用的质性分析
1.教师对教材中数学史料内容的选择。通过调查,我们发现,教师对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内容是比较认可的。教师普遍认为,通过学习数学知识的认识、验证过程,能够让学生体会到探索数学问题的艰辛,以及需要付出的极大努力,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的“乘法”,是美国数学家欧德莱发现的,他发现乘法也是增加的意思,但与加法又有所不同,于是就把“+”号斜写成“×”,表示数字增加的另一种运算方法,并给它取名为“乘号”。让学生了解数学家发现数学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教师对教材中数学史料设计模式的认识。对于教材中数学史料的设计模式,教师的观点有所差异。有的教师认为,在教材正文中,将数学史料以注解的形式或者旁注的形式表达出来比较醒目,会引起学生的注意,同时还不会扰乱教材知识结构。同时,对于将数学史料放在正文最后,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展现出来这种模式,教师们也是持认可态度的。但是,也有部分教师认为,如果能将数学史料作为实际案例,或将教学内容编入正文则更好。比如,在学习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数”这一知识点时,教材中就有关于分数来源的数学史料,即分数起源于古埃及。有的教师认为可以将此部分数学史料放在教材的正文,引起师生的注意,如果放在正文末尾作为课余阅读材料,很少有师生会真正去阅读,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3.教师对数学教材中数學史料呈现方式的认识。对于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教师们认为采用图文结合的形式来呈现,是比较符合小学生性格特征的,能够成功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去阅读史料中的内容。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数学史料“计算工具的演变”,涉及两个不同的国家,这部分数学史料可以用图片来展示,一张图片展示一个国家的计算工具和演变过程,另一张图片展示另外一个国家的计算工具和演变过程,并分别在图片中配以文字说明。这样一来,不仅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还能引导学生对不同的计算工具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对计算工具演变过程的认识。就教材而言,单一的文字形式的数学史料难免枯燥,图片过多又会冲淡教材的主要内容,只有图文并茂的形式是最合适的,文字对图片进行补充,图片对文字进行补充。
二、加强数学史料的应用策略
1.增加展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数学史料数量。笔者对北师大版小数数学教材进行统计,发现史料有34处,数学史料的编写重心在数学知识上,总共有28处,但与数学思想方法有关的数学史料仅有6处,集中在小学五、六年级的教材中。由此可见,涉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史料所占的比重还不到20%。教师一致认为,可适当在教材中增加涉及数学思想方法的史料内容,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比如,可在教材中融入古埃及的倍乘法内容,并与相关的教学内容结合起来,用于小学数学的实践教学中,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加深学生对现代算法和运算原理的理解。
2.补充教材中数学史料的完整性。在小学数学教材的内容中,虽然引用了相关的数学史料,但只截取其中的一部分内容,并不完整,这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理解数学文化及数学知识的本质。因此,需要对教材中不完整的数学史料进行补充,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点的由来及发展过程,从而更好地将这些资料利用起来,用于小学数学教学中。比如,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的34处数学史料,有16处来源于我国古代,但是这些史料并没有将相关知识点的发展和演变过程进行详细的阐述,这就导致师生对相关知识的发展历史一知半解,难以有效地将这些资料利用起来。因此,对不完整的数学史料进行补充,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大篇幅地赘述,会影响教材的正常编排,可以将补充内容编写进教师用书中,在教师充分理解后再传达给学生。
3.加入多元化和民族化的数学史料。在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的34处史料中,基本包含四种类型,即数学思想方法史料、历史名题史料、数学知识史料、经典数学问题史料。由此可见,其类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没有将多元化的数学史料呈现出来。因此,在数学史料中,需要融入多元化的观点,并包含多元化的数学知识和内容。此外,数学知识应该是能够在不同民族之间进行分享的,这样才能鼓励学生多加了解少数民族数学文化,并给予少数民族数学文化相应的尊重和支持。因此,在小学数学教材的史料中,还应添加少数民族数学史料,在汉族小学数学教材中渗透少数民族数学文化,从而让学生学习到更加全面的数学知识,扩展学生的眼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综上所述,为加强数学史料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我们应确保史料的完整性,并多融入有关数学思想方法的史料,呈现出史料的多样化和民族化。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城县第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