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小雅
摘要:伴随着深入发展的趋势,高职教育的人文功能意识逐渐显现,探索高职院校实践人文教育,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可以从如下方面入手:一是改革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二是打造人文气息校园;三是提升高职教师的人文素养。
关键词:职业院校;人文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教师素养
高职教育正在向高等性发展,开始对人文功能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自20世纪90年代就已开始。很多学者指出,由于办学时间短,学术底蕴不足,再加上市场经济条件下技术主义和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冲击,我国高职院校存在忽视人文教育的问题。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缺失不利于培养出市场需要的综合性人才。提升高职教育人文教育成为一种必需。在此背景下,不少高职院校和学者展开了推广人文教育的探索,积累了经验,也取得了效果。在此基础上,根据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具体特点,以下三条途径有助于加强高职院校人文教育:
一、改革思政课堂,丰富人文内容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文课程普遍结构失衡、数量不足。据不完全统计,在国内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结构中,与职业技能相关的课程几乎占75%,其他公共课只占25%;在这些公共课中,国家制定开设的“两课”、国防教育、体育、英语、信息技术等课程占22%左右,人文素质课程仅占3%。一方面是受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制约。在当前高职院校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尽快尽好地培训学生的职业知识和技能不可避免地成为各大职业院校争抢生源和企业订单、提高就业率的法宝。另一方面考虑到成本因素,高职院校很少设置能够担当人文教育课程教学任务的专职教师岗位,师资力量的薄弱直接导致人文教育课程缺乏,或是教学效果不尽人意。
考虑到高职院校目前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现实困境,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我国高职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份额和地位,当前推进高等职业院校中的人文教育的一大有效途径是,在不增加经济成本和师资力量的前提下,通过改革思想政治课程来加强人文教育。根据笔者所见,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学不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一,高职院校与大学使用相同的教材和教学模式,重理论而轻实践,与高职教育强调技能培训的特点不符;其二,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堂注重教导学生遵守道德规范,树立良好的品行,教学方法仍然以灌输为主,思想政治教学的内容和方法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生活相距甚远,又不能契合现时代日益更新的社会生活,不能适应青年学生求新求变的心态,不能解决他们所面临的具体问题,因而不能激发学生参与和学习的兴趣。
因此,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特别是增加人文教育方面的内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当前高职教育思想政治教学的困境,同时强化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达到双赢效果。大致而言,可以结合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加入法律法规、政治常识、公民素质和道德规范等方面的内容,教导学生掌握现代公民的基本知识和素养;可以结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融入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职业纪律等方面的内容,教导学生养成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高度的责任感和纪律意识、团队协作的合作精神以及在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的职业意识。
二、打造校园文化,活跃文化氛围
校园文化是构成人文文化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职院校注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并着力打造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结合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的具体特点,可以从下三个方面打造具有人文气息的校园文化:
一是营造契合学校精神的校园环境。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最主要的物质载体。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要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精神理念以及校园的整体布局,充分利用现有的建筑格局,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彰显自然之美和人文魅力。例如,有的高职院校培养旅游类人才为主,特意在校园里加入了苏州园林风格的小桥流水,还巧妙地揉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要素,这就使得整个校园环境与校园文化相得益彰,交相辉映。
二是打造符合时代精神的校园文化。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各种新事物、新观念层出不穷。在这一背景下,我们所要培养的人文素质应该紧跟时代潮流,我们所要建构的校园文化也要反映時代精神。只有这样,我们的人文教育和校园文化建设才能够真正落到实处,才能为学生所欢迎并接受。为此,我们可以在高等职业院校中开展符合时代潮流的校园文化活动。一方面,我们可以邀请学者、企业家等知名人士举办各种形式的讲座和论坛,向广大学生介绍人文知识、商业资讯和业界动态,以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举办艺术、体育类的竞赛和活动,以此活跃校园文化氛围,锻炼学生才干,引导他们全面发展。
三是塑造融合服务精神的人才理念。如果仅仅把高职院校看作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技术人才的场所,那么,高职教育就与企业等经济实体一样,致力于为客户提供满足其需求的产品,不过是市场经济中的一大产业。这大大忽视了高职教育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高等院校特别是高职院校向社会所提供的不只是具有特定技能的技术性人才,而应该是具有职业精神、品质和服务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以此观之,高职院校与社会和企业的关系就不完全是客户之间的关系,不是赤裸裸的经济利益关系,而是相互支撑、服务对方的共生关系。这样,现代意义的服务精神理应是高职院校人文教育的题中之义。为此,高职院校应该在塑造校园文化时着力培养师生的服务精神,树立教师为学生服务、师生为社会服务的意识。而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服务活动,利用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帮助有需要的民众,为社区和城市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无疑是提升服务理念、塑造服务精神、培育学生素质的有效途径。
三、提升教师人文素养,发挥示范作用
大学之大,不在于大楼,而在于大师。所谓大师,不仅仅在于知识的渊博,更在于人文素质的深厚积淀。教育从来就不仅仅在于知识的传承,更在于个体身心的成长。作为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主导者,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传道授业的责任。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而且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引导着学生的行为和观念。教师言传身教对学生的成长和成才发挥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因此,教师人文素养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学校文化氛围的浓厚和学生人文素质的养成。
教师是人才产品的锻造者。教师的质地决定了人才产品的质量。虽然高职院校长期处于高等教育的低端层面,在人才培养上满足于符合产业链需要的低端人才。但我国政府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提出,要对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实行评定教师职称和专业技术职称的双职称制度,后来还明确提出了“双师型”教师的概念,并且把培养“双师型”教师定为我国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目标。这就要求职业技术教育教师具备行业职业道德、职业素养、经济素养、社会交往和协调能力、管理能力、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等多方面的职业素质。近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暴露的一些问题表明,仅仅强调教师的职业素养和能力是不够的,还不足以引导学生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不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地适应当代社会的人才需求,因此,现阶段我们有必要完善“双师型”教师的遴选标准,将人文素养和人文教育能力当作评价、考核教师的重要指标。
为尽快提升职业技术师资队伍的人文素养,可以采取多管齐下的办法:一是在招聘新教师时,将教师的人文素养和人文教育水平视为一项基本要求。在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考察之外,建构起额外的考察基准。二是在现有教师的基础上通过自学、校外培训和集体研讨等方式,整合校内社会科学领域的师资力量,打造一支从事职业人文教育的专任教师队伍;并要求每个教师均取得专门的人文教育合格证书。三是建立一支兼职教师队伍,聘请校外人文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举办讲座或报告,以此扩展学生的人文视野、增长人文知识。
四、结语
伴随着高职教育逐渐迈向高等性,以及社会对综合性人才的紧迫需求,传统上被排斥在外的人文教育功能逐渐复苏,提升人文素养成为高职教育的重要功能。当前推进高职院校的人文教育必须立足我国具体现实,一方面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作用,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人文素质培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另一方面重视校园文化潜移默化、育人无形的效果,多方面发掘校园文化的丰富内涵,从里到外精心打造具有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而以上二者的顺利实施,根本上在于是否有一支具有深厚人文素养积淀的教师队伍。
参考文献:
[1]马立源、乔淑英:《高职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亟待提升》,《中国高等教育》2007年第2期;陈亚鸿:《刍议高职教育人文性的缺失与回归》,《中国高等教育》2013年第11期;韩振:《以职业道德为核心 加强人文素質教育》,《中国高等教育》2009年第18期。
[2]吴国民:《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教育与职业》2005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