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亚洲身份

2017-08-26 06:07王正绪
领导文萃 2017年16期
关键词:东亚地区中日韩文在寅

王正绪

随着韩国总统大选结束,东亚的地缘政治、安全竞争与合作、构建命运共同体等一系列工程进入一个新阶段。

以中、日、韩、朝四国为主要国家的东北亚地区,近年来由于几对结构性矛盾,在全面改善安全环境、加强互信、促进区域一体化等方面一直无法迈出更大的步伐。相较而言,东南亚国家在东盟框架内基本实现了长期和平稳定的区域安全与合作环境。

事实上,“东亚”“东北亚”的概念是比较灵活的。一方面,中日韩三国一般合称为“东亚”,而台湾海峡以南、缅甸以东的亚洲一般称为东南亚。但是国际上也常常将东亚和东南亞合在一起称为东亚。而中日韩三国又往往在涉及朝鲜问题时与朝鲜一并称为“东北亚地区”。

此外,蒙古在文化、政治地理上的身份也比较难以确定。一方面,由于历史上与中国的密切关系,蒙古可归入东亚或东北亚范畴;另一方面,由于二战以后长期处于前苏联阵营之中,蒙古又具备中亚国家的一些特征。此外还有论者曾建议中日韩朝蒙一起组建“北亚”组织。

其实,无论将本地区称为东亚、东北亚还是北亚,都可以作为构建亚洲这一集体身份的出发点。以中日韩为基础推进亚洲身份的构建,必将带动“太平洋亚洲”——即自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尼向东北方向延展到日本海两岸的亚洲地区,尽快形成比较统一的集体亚洲意识和稠密的区域性经济、社会、文化的交融和一体化。这种局面将显著改善亚洲各国的战略互信。

当前,中国和东南亚地区合作关系良好。在东盟(10+1)框架下的多边合作与中泰、中柬、中马、中老、中印(印尼)乃至去年以来的中菲等双边关系发展良好。相反,中国与东亚的日、韩本来是东亚经济现代化程度最高、文化传统最接近的三个国家,却由于一些结构性的双边、多边关系障碍,战略互信一直发展不平衡。

相较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良好局面,拟议中的中日韩自贸区一直未能实现。中日之间则存在比较严重的安全和战略互疑。另一方面,朝鲜核武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对地区安全环境造成巨大威胁。近年来与此有关的萨德问题则对中韩双边关系造成巨大损害。

随着文在寅当选韩国总统,这些问题获得实际解决的前景似乎光明一些。首先,文在寅有可能推迟甚至否决萨德的部署,这将极大改善中韩互信。其次,文在寅在对待朝鲜问题上很可能回归卢武铉、金大中时代的接触性立场。这将有利于营造解决朝核问题的环境。第三,美国方面,从特朗普就职以来,中美对于解决朝鲜问题也进行了一些建设性的沟通。

如今,韩国重新形成了有效的政府,且在萨德问题上愿意采取考虑中国利益的立场,在中美就朝鲜问题有了较多共识的条件下,这些因素极大缓解了东亚地区的合作困境。在此背景下,一直受到耽搁的东亚地区一体化工作或许到了重新加速的时候。

要把积极推动东亚地区一体化、构建东亚地区集体的亚洲身份,在全球舞台上塑造亚洲身份、亚洲声音、亚洲力量放在中国和平发展和全球力量重组的大格局中来考虑。在对外传播和参与全球话语竞争的过程中,“亚洲”概念是缓解世界尤其西方国家对中国过度焦虑的重要方法。中国主动推动亚洲话语的形成,塑造在全球范围内为亚洲代言的形象,也将拉近亚洲其他国家与中国的心理距离,消除对中国的疑虑。

目前,东亚地区已经具备了构建文化融合和集体亚洲认同的良好条件。首尔仁川国际机场的所有标识,都同时以中日韩英四种语言显示。机场的广播信息也同时以上述四种语言播报,韩国出入境管理人员多数可以直接使用汉语和中国游客交流。而中日韩三国间在日用品、流行文化等方面,更是已经非常深入地相互渗透。可见三国在文化上、语言上的融合已经具备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如今,韩国国内政治在超越一个混乱阶段、中美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这些都为解决东亚地区外交难题提供了良好条件。未来几年,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推进朝核问题和中日韩自贸区两个具体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更要将构建亚洲认同作为消弭区域内互信障碍和全球范围内对中国发展的焦虑的重要方法。

亚洲认同的发展与成熟,必将带来亚洲在政治、经济、安全等问题上的深入合作和全面一体化,亚洲人民的命运共同体就将成为可能。

(摘自《中国新闻周刊》)

猜你喜欢
东亚地区中日韩文在寅
“蛰伏”后,再启程——记中日韩对接合作发展山东行
在潍坊,共话中日韩合作
“中日韩+X”模式,打造三国合作新平台
如何看待我国的高投资率
会“珰”洞鉴以昭然——古代东亚地区冠饰“珰”之探究
“文在寅手表”在韩国抢手
1~2月中日韩造船三大指标实现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