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平:东北解放战争胜负手

2017-08-26 00:05黄金生
领导文萃 2017年16期
关键词:林彪四平东北

黄金生

四平位于沈阳和长春之间,解放战争时期是辽北省的省会,这里既是进入北满的门户,又是连接内蒙古和中朝边境的交通要冲,处于中国长春铁路、四(平)洮(南)铁路、四(平)梅(河口)铁路的交汇点,为东北交通、工业及军事重镇以及著名的粮食集散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时就战略性地指出:“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时,国共双方都把东北作为争夺的重点,而四平又成为双方争夺重点中的重点。

文在重庆 武在四平

1946年3月,趁苏联红军撤出东北之机,西满军区司令员黄克诚和辽西军区司令员邓华联手指挥部队夺取四平。由于国民党军装备精良,民主联军装备落后,不利于大城市作战,抚顺、鞍山、营口等大城市接连被攻陷。随着战局的发展,国民党部队逐渐进攻到中长路、康平和法库地区,进逼四平。

有人概括1946年的国共斗争的形势就是“文在重庆,武在四平”。为获得更多的谈判筹码,毛泽东在四平之战前指示,准备数万人伤亡守住四平,不惜“化四平街为马德里”。

国民党兵力雄厚,加上其火力强盛,有飞机、坦克助阵。在1946年4月18日至5月18日的四平保卫战中,东北民主联军付出极大的伤亡代价,为避免被敌人围歼,林彪在等不及中央回电的情况下就下令部队连夜撤退。雪上加霜的是,在撤离四平时,林彪的作战科长王继芳携带大批文件叛变投敌。杜聿明、孙立人、廖耀湘由此了解到民主联军实力大损,便放心大胆地猛追,直到把民主联军主力赶到松花江以北。

就在林彪从四平撤退两天后,毛泽东才同意放弃四平。四平保卫战不能不说是中共在东北军事行动的一次重大失败。同时这次四平保卫战的失败也使林彪憋着一股气。

让开大路 占领两厢

经此一战,中共方面,又回到毛泽东提出的“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方针上,军事上,林彪提出了“等、忍、狠”的作战原则。军事行动要等待一下,等待土匪的肃清、群众的发动和根据地的建立。对于敌人暂时的猖狂进攻,要忍耐对付,避免过早地使用主力进行决战,让敌人占去一些地方,以分散敌人。

内战爆发一年多,到1947年的夏季,东北战场的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国民党控制的地域越来越狭窄,而国防部非但没向东北增兵,反而向华北调走一个军。连同非正规军在内,国民党在东北的总兵力约为48万人。共产党东北民主联军的总兵力已经达到46万余人。国民党军在数量和装备上虽然对东北民主联军保持着一定优势,但其守备包袱重,机动兵力非常紧张,部队质量和官兵士气也明显下降。

1946年12月至1947年4月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使东北民主联军扭转了自四平保卫战后的被动局面,粉碎了敌人“南攻北守,先南后北”的企图,奠定了东北战略反攻的基础。一个月后,林彪在双城召开师以上干部军事会议,东北已经可以集中兵力大打了。

夏季攻势 剑指四平

夏季反攻战役第一阶段各处作战均较顺利。“东总”鉴于中长路两侧分散孤立之敌已经基本肃清,夹在沈阳和长春之间的四平已成孤立状况,决心乘势夺取四平,扩大反攻战果。6月3日,林彪电告中共中央和东北局:“夏季攻势到此告一段落,目前正准备第二个作战,约需准备8至10天才能打响”,“攻击目标为四平”。

鉴于四平的重要性,1946年5月,国民党军夺取四平后,就开始苦心经营城防。防御四平的是国民党军第71军,军长是陈明仁。当初率军进驻四平时,陈就料定,如此连接东西南北满的战略要地,一定会成为决战之地。在接到蒋介石死守四平的命令后,四平全城被划定出五个守备区域,各防御部队都有清晰的作战地点,各作战地点彼此又能构成协同,每处阵地都布置了两道防御线。1.8万多兵力被集中部署在市区的重点部位,形成了一个让任何攻击者都会感到头疼的防御体系。

战前,林彪根据所得情报判断四平守敌兵力约2万人。而东北民主联军攻城兵力达到了敌人的4倍,炮火数量也占绝对优势,部队士气旺盛,打下四平应该没有问题。就当时而言,这种轻敌乐观心态在东北民主联军中是比较普遍的。因而从总部到下边的官兵都有了一種胜券在握的轻敌情绪。各纵队充满必胜信心的请战书雪片一样到达林彪处,战士们纷纷把“三战四平,再立战功”的口号贴在自己的炸药包和枪托上。

抬棺示众 死守待援

四平成为孤城之际,蒋介石飞到沈阳部署战局,并给陈明仁写了一封亲笔信:“四平乃东北要地,如失守则东北难保矣!斯时为吾弟成功成仁之际,望砥砺三军,严行防御。”陈明仁此次已抱定了与全城共存亡的决心,立下了遗嘱,甚至抬出了为自己准备的棺材示众。他的命令是:独立死守,打光为止,转移和放弃阵地的命令只有军长一人有权发布。第一道防御线的部队一律不准撤退,凡是后退者,第二线防御部队有权射杀他们。

经过8天的激战,民主联军攻占了四平的西半城。但双方都有很大伤亡。1纵1师和6纵17师都已经打得筋疲力尽。四平守敌表现如此之顽强,也出乎了林彪的意料之外。

这时,东北民主联军也逐渐查明四平守军的真实情况。四平兵力不是先前判断的不足2万人。守卫四平的兵力不仅包括陈明仁的71军的87、88师,还有第13军的54师及53军的榴弹炮营。此外,还有属于地方武装的5个保安团以及公主岭保安大队。作战人数达到了3.5万人之多。

鉴于国民党援军已出,而且又是生力军,战斗力强盛,装备先进;而四平一时又难以攻下,东总决定改变策略,对四平采取佯攻,以吸引援军,并在运动中消灭敌军。从6月30日起,林彪下令结束战斗,攻城及打援部队撤出战斗,向指定地区转移。据参加过攻坚战的李欣回忆,部队撤离时,他回头看见的四平,就像一个大火盆,照得满天通红,城里到处都是火焰。

至此,四平攻坚战结束。这场攻坚战,国民党守军伤亡1.6万,而民主联军则付出1.3万人的代价,在一场城市攻坚战中双方损失如此惨烈,在解放战争中可说是绝无仅有的一例。

城防虽在 物是人非

1948年1月1日,东北民主联军根据中央军委批示,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林彪任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任副政委。这时,东北97%的土地面积和86%以上的人口获得解放,东北解放区连成一片,部队已经发展到100多万人,其中野战军70多万人,已经牢牢掌握了东北战场的主动权。

四平是国民党部队在沈阳至长春之间的立足点,为断绝国民党军恢复南北联系的可能,林彪决定趁四平守军空虚之际再次进攻。四平坚固的城防还在,但已是物是人非。虽然负责守卫四平的88师师长彭锷对拥有的精良武器和坚固工事很有信心,但还是把希望寄托在长春和沈阳的增援上。但卫立煌则根本没有增援四平的打算。三战四平的场景已经不可复制。

所以,这次四平之战没有任何悬念。3月12日清晨,猛烈的炮火把四平城防打成一片火海,李天佑吸取三战四平时呆板的战术教训,采取多点突破,命令第1纵队为主攻部队,从西北和正北两个方向突击;第3纵队和第7纵队为助攻部队,从西南、东南、东北三个方向突击。部队进展迅速,仅用23小时就结束了战斗,1.8万守军被打死打伤四千余人,其余的全部缴械投降。

东北人民解放军对四平的占领,拆除了国民党军赖以连接长春与沈阳之间战略联系的跳板,从此,东北腹心再无障碍,为东北人民解放军组织大兵团作战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回旋空间。

(摘自《国家人文历史》)

猜你喜欢
林彪四平东北
“摇摆不定”等十三则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大东北的春节
黄克诚要我们实事求是地写林彪
辽沈、平津战役时我给林彪当秘书(下)
高岗、林彪是否反对出兵抗美援朝?
对四平保卫战的沉思
辽沈战役中林彪为何对南下北宁线作战迟疑不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