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丰
《第56号教室的玄机》是北京教科院王晓春老师的新作。他以描写美国著名教师雷夫创建第56号教室的三本书为对象,通过精心而深入的研读,从多元的思考视角入手,解读雷夫的教育艺术,书写独具魅力的心灵感受,也为广大读者展示了读书、思考、写作三者有效结合,进行读书感怀评价类作品创作的新过程。
一、让“读”展现出独特的样态
1.抓住主线,读出多本的关联味
走进《第56号教室的玄机》,我感受到王晓春老师在创作前读书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抓住“第56号教室创造的奇迹”这一主线,将《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第56号教室的奇迹2——点燃孩子的热情》《第56号教室的故事——雷夫老师中国讲演录》这三本书放在一起阅读,在读中找寻三本书之间的关联:前两本重在写雷夫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行有效学习的故事,第三本重在通过雷夫与中国读者就教育问题对话交流,展示他的教育理念与有效策略。这三本书都呈现了雷夫朴实的话语与独立创新的行動;书里展示的故事与案例都折射着雷夫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而执着工作的情怀;从这三本书中王晓春找到了雷夫创造奇迹的一个个玄机。
2.抓住序言,读出雷夫的创作味
作者还抓住书的序言仔细研读,体味雷夫创作的科学态度。比如,在读《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一书时,他抓住“自序”的内容仔细研读,围绕雷夫痛苦地认识到自己不是超人、经常失败、睡眠不足,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56号教室的现实情况,解读出了自序所表达的一种科学的创作态度,那就是——还原教室的原貌、展示师生真实的学习与生活状态,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那就是——优秀教师雷夫说失败、说痛苦表达的其实是承认教育会经常失败,教育本来就不是万能的。这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也是对教育的一种理性思考。
3.抓住故事,读出雷夫的执着味
针对雷夫缔造56号教室的过程,作者抓住书中的每一个故事仔细品读,体会雷夫那种认定目标执着前行的坚定信念。雷夫教学生莎士比亚戏剧,得不到教育部门的支持,他没有放弃,用15年的坚持诠释自己的教育理想。在中国的许多学校,我也见过一些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他们有新鲜的想法,满怀热情,结果领导不支持,于是他们灰心了,一肚子的埋怨、委屈和愤怒。雷夫没有那种怨气冲天的态度,他通过自己15年坚持教学生戏剧的成功感动了他人、征服了他人。以前不认可他教学生戏剧的人,后来竖起了大拇指,这就是雷夫的执着,也是他取得成功的玄机所在。
二、让“思”展现出多元的视角
1.从中美教育的共同点思考
作者在创作《第56号教室的玄机》的过程中,始终以56号教室为参照对象,将中美教育放在一起进行对比思考。通过对比,他发现中美教育其实有很多相同点。比如题海战术并非中国特产,许多美国教师在课堂上让学生做成百道的数学题;比如美国的主流意识形态是重视德育,但美国的学校也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比如许多美国教师重视语言、数学等学科学习,但会阻止学生上额外的艺术课,因为他们认为那些课程是副科……通过一个一线教师的描述,作者发现雷夫面对的应试问题,教师评价问题,教师与同事、学生、家长、领导的关系等问题,都和我们类似。听雷夫说话,竟感觉他就是和我们坐在同一办公室的同事。面对教育的共同问题,每个国家由于背景不同,处理问题的方式也不尽相同。有了这样的认识,我们才会认识到“美国教育的完美与神话”之说是片面的,而雷夫所展示的美国教育的状况才是客观真实的。
2.从教师发展的关键点思考
作者围绕雷夫成长的过程,从教师发展的关键点进行了深入的思考。这些思考对一线教师的成长极具反思借鉴的意义。
比如,在谈到教师的角色定位时,雷夫的观点是“我的工作不是拯救孩子的灵魂,而是提供机会让他们自己拯救自己的灵魂。”针对这一观点,作者进行了深刻思考:这句话很重要。雷夫给自己的定位是“帮助者”,这和我们传统的教师定位——“传道、授业、解惑者”差别很大。传统的教师定位过分强调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这就容易导致“教师中心论”,忽视学生的主体性,增加学生的被动性。鉴于我国国情,我们现在更应该强调教师是帮助者、激励者、情境设计者的角色,我们的工作不是简单地教诲孩子、发出各种指令让他们执行,而是提供更多机会,让他们自己感悟人生,同时加以指点。这一思考让我们清晰地认识到当前教师角色定位的缺失,也使我们明白教师角色定位的努力方向。
3.从学生发展的关键点思考
作者在研究雷夫的著作时,还注重从学生发展的关键点入手。这些思考体现了他“关注儿童立场、体现以生为本”的阅读价值观。
比如,关于“学生到学校找谁”的问题,雷夫的回答是:“他们并不是要和我待在一起,他们是为了能和他们的伙伴在一起才来的,他们才不管我在不在呢。”作者认为学生到学校找的不是教师,而是同学,教师真正懂得了这一点,就找到学生的命门了,就可以四两拨千斤了。是啊!雷夫把学生弄得团团打转,玄机就是借力打力,用学生拢住学生,用学生教育学生,他自己更多地是在第二线策划活动,帮助学生抱成团。这才是真正高明的教育。
三、让“写”展现出别样的魅力
1.写好标题,让故事有引力
作者围绕雷夫的三本书,在反复思考的基础上选取了74个方面的内容作为《第56号教室的玄机》的基本素材。面对这些素材,他仔细揣摩后,结合素材涉及的主题价值和核心词句,拟写了74个极具吸引力的标题,成为引领读者深入阅读的引擎。
“教育是一种‘经常失败的事业”“‘一刀切的无奈”“题海战术并非中国特产”,这一类标题直面常态教育教学生活中大家形成定势思维的观点,从反面剖析所谓的“正确观点”的错误之处,展示了辩证看待问题的哲学思想。
“当心表扬奖励变成‘精神贿赂”“关于上级的‘瞎指挥”,这一类标题与社会热点话题相结合,正视教育教学中的弊端,从教育的不良行为入手,展开叙述,使内容具有吸引力。
2.写好思虑,让文字有思想力
走进《第56号教室的玄机》的74个故事,会发现文字背后不仅有雷夫教育教学的故事情境,更有他对雷夫言行的理性思考。这些思考和我国当前教育现状紧密结合,给人以极大的启迪与借鉴。可以说,作者在揭示教室玄机的过程中,展示了一种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它的力量弥散在书稿的字里行间,也必将弥散在每一位读者的心灵深处。
3.写好对话,让交流有活力
作者在研读雷夫著作的过程中,还将自己的心得通过网络等媒介与广大教师进行沟通,并及时解答一些教师的问题。在与教师交流之后,他还将对话的内容及时记录下来,写进书稿中。这样一来,不仅丰富了书稿的内容,还展现出面对雷夫的故事,作者与一线教师阅读后多维交流的特点,这种交流更具碰撞性,也更富有活力。
比如,在“找学生谈话不要太积极”这一主题描写的过程中,作者展示了雷夫的具体做法与分析后,又将自己与“海蓝蓝2895”进行网络交流的片断写进了文章中。这既丰富了文章的内容,又使得对话交流更加深入、更富实效。
(作者单位:兰州市城关区五泉小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