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在湖州市名师班学员与杭州市上城区骨干教师联谊活动中,德清县逸夫小学的倪晓琴老师执教了二年级写话指导课《让动词走进来》。倪老师是亲切和蔼的,学生是活泼灵动的,在师生的多元互动中,我充分感受到了学生观察想象的潜力,也领略到了教师巧妙引导的魅力。看来,定向的语言文字应用专项训练指导,确实能让学生的写话水平得到明显的提高。
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专项训练呢?
这个学期,我向各个学校征集单元同步优秀作文,同时搜集了一些不够理想的作文,以加强对比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低年级学生的作文不好也不坏。不好是指所谓的优秀作文缺乏真情实感,缺乏童趣和灵性;不坏是指大部分学生的作文句子比较通顺,没有想象中的语无伦次、不知所云。
我和倪老师这两年同时教低年级,曾就这个问题进行过探讨。我们的看法是这样的:现行教材中作文教学的体系比较模糊,操作性不强,很多教师难以把握,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写脱节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学校和家庭都很重视,都在正儿八经地教,学生写作文也有基本的框架,不太会跑偏,但也正因如此,童心童趣很少有自由驰骋的空间,学生很少有自己独立掌握、运用的写作的基本技能。
在作文教學中,学生知道要写什么内容,却不知道怎样把它写具体,写生动。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力行。我们的尝试就是用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活动、竞猜的形式,初步探索“怎么写”的秘密,简单掌握一些语用的技能,这就有了“让动词走进来”的教学初衷。
那么,怎样设计专项的写话训练呢?
首先是恰当定位。把握恰当的时机,对学生进行有意识的专项训练,但绝不能违背教育规律拔苗助长。这一点,从倪老师的目标定位上可以看出来。把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话目标定位细化成二年级学生具体可操作的基本能力与策略,即能用几句通顺连贯的话写出自己的观察和发现,能写想象中的事物和自己想说的话。倪老师制订的本节课的目标就是学习仔细地观察人物的动作,并能用恰当的动词描述人物的一连串动作,写成一段通顺、连贯并较为具体的话。一课一得,专项训练,这样的定位准确把握了二年级写话教学的目标,是恰当的。
其次要循序渐进。倪老师的训练非常有序,从最基本的做起。先训练学生说话,知道什么是动词,看动词做动作,看动作说动词,从说一个动词到说一连串动词,从文本语言的对比中体会动词的妙处,从动态图的指导中体会分清动作先后顺序的必要性。随后,由说过渡到写,在静态图和生活情景的演绎中,加入观察和想象,把人物的动作写完整、写通顺、写具体、写生动。最后,在优秀片段的欣赏中引向更广阔的生活。这样循序渐进,由易到难,由说到写,由指导写到独立写,由课堂到生活,学生积累的句子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多,他们的写话能力也慢慢提高。
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具体该怎么操作呢?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倪老师呈现的锦囊妙计有四:
一是创设有效情境。主动帮助学生搭建“说”的舞台,创设有时代气息、生活情趣和具有想象空间的语境,在学生多姿多彩的情境中观察表达,让他们感到写作文就像玩游戏一样快乐。当学生的好奇心被激发了,学习兴趣被调动了,他们的话匣子也就打开了。
二是训练语言表达。要写好话,首先要说好话。低年级的学生很爱说,但不一定能把话说好、说对、说全面、说连贯,这就直接影响到了写话质量。倪老师开展各种有效的梯度训练活动,诱导学生说话,指导学生正确发言、说完整、说清楚。教给学生说话的顺序,引导学生观察具体的事物。当学生知道了怎么样才能把动作说清楚、说具体、说得有条理的时候,学生的思维也是最活跃、最有写作欲望的时候。此时,倪老师顺势抓住时机,让学生把想说的话写出来就非常自然了。
三是教会观察方法。一个人的观察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后天的有意培养。这堂课中,倪老师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有:观察有目的——动作;观察有顺序——动作的先后顺序;观察时要注意动态变化;观察时要注意细节,要把现场观察与想象、思维、语言表达有机结合起来。这样练习的结果,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用动词把句子写具体、写生动,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如何观察生活、体验生活,逐步养成一种爱观察、勤思考的习惯。
四是尝试修改写话。对于刚刚学习写话的学生来说,引导修改的方法若是不恰当,会适得其反。这一点,倪老师的操作比较稳妥,既示范引领,又放手让学生自评互改。在师生互动评议环节,倪老师先交流、展示学生们写的句子,用赞赏的语言评价学生哪些动词用得好,可以评几颗星;再委婉地提出建议,巧妙引导学生发现自己写的话有哪些不足,该怎样修改。在同桌互评环节,她的修改要求非常明确,读一遍,圈出动词,修改小问题,画出好的地方,评上星星。在同桌展示交流环节,她又提示了“我发现,他用上了……这些动词;……写得好;……可以这样改”的表达顺序。这样,师生就一起分享了写话、欣赏的快乐。这一点上,修改不是同一层次的反复交流,而是向纵深发展、横向拓展的过程,是有梯度、有层次的。
这四个教学策略的落脚点和最终策略,都是为了提高学生个性化、规范化的言语表达能力,这正是倪老师独具匠心之处。这堂课中,最吸引我的,还是洋溢在课堂中难以捉摸又无处不在的师生间的情感共鸣、快乐共享。倪老师的细致耐心,给了学生个性表达的时间;她充分相信学生,给了学生个性表达的空间。她发自内心的对学生的尊重、呵护、喜爱,是最让人怦然心动的。
然而,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我的遗憾既来自课堂,也来自作文教学本身——
其一,根据课标要求,第一学段学生只需写一句话,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但事实上,学生已经在写一段或者一篇了,而且已经会用冒号、引号。我们该怎么处理标准线与优势发展的关系呢?
其二,我们的作文课堂依然中规中矩,但事实上很多非专业人士甚至家长们的理念已经超越了我们。在最近很流行的指导家长辅导孩子作文的书——《作文,多大点事儿》中,作者是这样回答学生的问题的:什么是作文?作文就是用文字来画画。什么才是好句子?驴头不对马嘴的句子。什么是作文的立意?那就是一座大厦的霓虹灯。如何才能让作文集而不散?要学会戴帽、穿衣、套鞋……我们的作文教学怎样突破常规呢?怎样才能更大胆、更创新一些呢?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我们的初步尝试,并不奢望是破解难题的宝典和秘籍,只求在持续不断地教给学生一些技巧、招数的同时,享受和学生一起学习、实践、探讨、完善、超越的快乐和幸福。
(作者单位:浙江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
责任编辑 郝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