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随着时代的发展,语文教材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工具,已经经历了几次改革。作为教材重要组成部分的插图也紧跟读图时代的需要,进行着调整和变动。2016年部编本一年级语文教材又一次革新,无论是文章内容还是插图内容都与之前的人教版教材存在着很大差异。
低年级学生,从学前的绘本故事阅读过渡到小学的文字阅读,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课文插图就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媒介。一年级学生对具体事物的认知要优于对抽象事物的认知,因此,课文插图对于低年级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作用。对此,笔者将人教版教材与部编本教材一年级上册中的插图进行了具体的对比研究。
一、教材课文插图对比
1.插图数量研究
根据教材内容,笔者将教材分为汉语拼音部分、课文内容部分、复习和园地部分三大板块,并针对两种版本教材三大板块中插图的数量进行详细的统计,计算出相应的比重,以呈现两种版本语文教材中插图的数量差异。
人教版教材和部编本教材
各部分插图总数表
结合图表,不难发现:一年级语文教材中的插图数量还是比较多的,但是部编本教材中各部分的插图数量比人教版语文教材均有减少。其中,汉语拼音部分由原来的70张减少到49张,这是三大板块中插图数量变化最为明显的一个板块。
插图,作为一年级学生在幼小衔接过程中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的一个重要媒介,部编本教材中却有如此明显的数量减少。探其根本,笔者发现:部编本教材中将汉语拼音部分原有的单张呈现的插图整合为一个情境出现的整体画面,为学生学习拼音创设了一个情境,这是部编本教材中插图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2.插图类型比较
(1)根据课文插图抽象水平分类。
国画、油画、水彩画、漫画、照片等是课文插图中几种常见的形式。一年级学生的年龄段主要集中在七、八岁,其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逻辑思维为辅。色彩明亮、丰富又形象的插图更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按照插图的抽象水平,可以将课文插图细分为实物图、描绘图和漫画图。
如人教版中《我多想去看看》一课中有一张描绘北京天安门广场升国旗仪式的实物图,而部编本教材直接省略了实物图,取而代之的则是中国画、年画这一类富含中国元素的插画。两种语文教材中都是以漫画图和描绘图为主。其中,人教版漫画图有22幅,部編本漫画图共有36张。部编本教材中的漫画图以色彩明亮、内容丰富的水彩画形式呈现,更贴近儿童绘本故事书,这是教材改革中插图的又一变化。
(2)根据课文插图描绘内容分类。
根据课文插图所描绘的不同内容,笔者将课文插图分为人物图、动物图、自然景观图和诗词配图四个类别。
人教版教材与部编本教材中
各类插图比例表
从图中,我们能直观地发现,人教版教材中动物图占43%,人物图占39%,而自然景观图和诗词配图都只占9%;部编本教材中动物图占40%,人物图占31%,而自然景观图和诗词配图所占比例分别为14%和15%。
在两种教材的图片中,人物图、动物图占据了很大的比重,而自然景观图、诗词配图所占比重相对较小。其中部编本教材中人物图、动物图的数量比人教版教材中稍有减少,提高了自然景观图和诗词配图的比重。
3.插图方式比较
为了便于统计,笔者将插图的插入方式归纳为三大类:整页型、背景型、插入型。其中插入型又包括四周型、嵌入型、上下型三类。
不同插入方式的课文插图在
人教版和部编本教材中的数量
从表格中可以发现,插入型的插图数量明显多于背景型和整页型,而整页型的插图最少。较之人教版教材,部编本教材中减少了近一半的插入型课文插图,增加了将近两倍的背景型课文插图,这是两种教材在课文插图的插入方式方面的最大差别。
二、教材课文插图演变的意义
从两种教材的插图数量、插图类型、插图形式、插图内容等多方面的比较研究中,我们发现,部编本教材与人教版教材的课文插图中存在着变化。通过上述图表,我们可以从中窥探插图的演变过程,探寻其变化的意义。
1.拼音部分单张图片向整合的转变,更有利于融入情境故事
人教版教材中拼音教学部分的插图多以单独的形式呈现,能够帮助学生具体形象地识记拼音字母的外形特点。部编本教材中则以情境图的方式呈现,这也是新教材中的一大亮点。不同的情境图使内容更富故事性,每一次都能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新鲜感,带领学生走进一个崭新的故事,启发学生进行发现与思考,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较之单张图片的呈现更有利于学生融入学习,增强学习兴趣。
2.由部分生活照片插入到全书卡通插图的转变,更有利于发挥个人空间
部编本教材中的卡通插图代替了人教版教材中的生活照片插图。同样是《我多想去看看》,人教版教材中的北京天安门升国旗仪式的照片虽然能给学生代入感,感受升旗仪式的庄严,但是,部编本教材中的卡通插画,更容易使学生在观察中引发联想,更主动地去接受、感受课文,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升华情感。生活照片形式的插图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与想象力,给学生提供发表个人见解的机会,使学生有发展个性的空间。
3.由单一插图形式到多样化插图形式的转变,更有利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部编本教材的课文插图形式多样,有儿童画、年画、水墨画、卡通画、水粉画等。多样化的插图形式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方面也有着积极的作用。多样化的插图更有利于引起学生的感官注意。学生会从看开始,继而对插图中所蕴含的信息产生兴趣,自助开启图片与文字两者的思维“互动”,进而喜欢语文课本,诱发学习兴趣,爱上学习。
4.部编本教材加入中国元素,水墨画、年画等更有利于渗透中国文化
中国元素的加入,也是部编本教材课文插图的一个重大转变。古诗作为文字形式的中国元素,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理解诗意存在着一定的难度。而水墨画所独有的意境,其精髓在于诗意的传达。水墨画把无形的讲述融于有形的画面中,用有限的画面激发学生的想象,更有利于学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古诗的诗意。
部编本教材中文字形式的中国文化渗透也有所增加。水墨画、年画、京剧是中国特色的艺术表现形式,也是学生们平时接触較少的艺术形式。将这些融入到课文插图中,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知识的同时,也在无形中向学生渗透了中国文化。
5.部编本教材插图内容更接近绘本故事书,更有利于实现幼小衔接
一年级上册教材是学生从幼儿园过渡到小学最初使用的课本。服务对象的特殊性要求插图的形象塑造必须符合这一年级段的学生。充满童趣、夸张生动、接近于绘本故事的课文插图更能走进儿童的心灵。
部编本教材提升了课文插图的可爱度,以学生的视角去看世界,从童心去读世界,插入了更富童趣的课文插图,更易触及儿童的心灵。夸张、稚气、形象、细致的绘画风格更贴近一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能让识字量并不大的学生喜欢读图,从而了解课文内容。
布雷顿在《儿童美术心理与教育》中指出,如果被描绘的事物是熟悉和具有美好含义的,儿童就喜欢。入学前所接触的绘本,对于一年级学生而言是熟悉的。部编本教材中的课文插图,更贴近绘本故事书的图片,能让学生更主动地喜欢语文课本,进而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最终达到更好地实现幼小衔接的目的。
三、利用课文插图,探寻“以图带文”模式
根据相关研究,插图能使文本更加具体和连贯,便于理解,而且插图对于记忆的保持作用效果也非常好。此外,图文共同呈现的方式更有利于学习者获取知识。阅读能力差的学习者通过观察彩色插图能提高其对文本的理解程度,图文对照的形式更有利于其学习。因此,借助部编本教材中多样化、色彩明丽、富有童趣的课文插图,探寻“以图带文”的一年级教学模式是将插图转变作用最大化的途径之一。
1.读图预习
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有事先的准备。学习新课文之前,提前预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按照预习要求开展预习,通过课前预习单开展预习都是预习阶段常用的预习方法。但是在日常的预习要求中,一些教师只注重学生听、读能力的培养,有时也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动笔圈一圈,借助工具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但并没有涉及对课文插图的预习。
由此可见,课文插图的作用虽大,但在课文预习时并未受到重视。部编本教材“先识字再学拼音”的改革,对于部分识字量小、理解能力弱的学生存在着困难。这一年龄段的学生记忆是形象记忆占主导,其思维的主要特征是具体、形象。课前预习时,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了课前读图的预习要求,让学生仔细观察课文插图,再根据自己的观察将内容讲给家长听。学生在读图中对课文内容有所掌握后,再按照生字、课文的顺序进行继续预习。这样,学生充分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和想象力,对学习的恐惧转化为了读图的乐趣。
2.情境带入
部编本教材中,拼音部分的情境图是一大亮点。每一课都配有整合的情境图,每一幅情境图又包含着一个故事情节。低年级学生喜欢听故事,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故事更能让学生感同身受,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融入课堂的学习中。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引导学生观察图画,看图说话,要利用情境图,将课文的学习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密切结合,从而让学生在语境中学习汉语拼音。
如,笔者执教汉语拼音
“g k h”时,将课文中的情境图多次呈现,以故事引入,经故事串联,用故事识记。整堂课中,汉语拼音的音、形识记都围绕着情境图,并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编了顺口溜。学生一边听故事,一边讲故事,还能学知识,课堂上氛围轻松而活跃。
第一步:以春游为课文学习的大背景,出示课文插图,带领学生观察,一起讲故事。
第二步:将观察重点由插图中的故事向拼音的“形”引导,让学生观察、记忆。
第三步:结合生活实际,通过“鸽子”“喝水”“蝌蚪”这些词语感受、理解拼音的“音”。并请学生回想生活中其他带有这些声母的词汇。
第四步:借助情境图,结合生活实际,与学生一起编顺口溜,巩固拼音的“音”和“形”,并学写三个声母。
第五步:师生一起做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整节课始终围绕着学生在郊外游玩时的情境展开,学生结合自己郊游的经历很自然地就能描述情境图中的故事,并且有很强的口语表达欲望,能在学习的过程中,将自己所观察到的信息与大家交流,也能较快地掌握学习的知识点。教师轻松地教,学生愉快地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而且也加强了学生在故事情节中对所学知识的实际运用,可谓一举多得。
3.想象升华
插图能将课文内容的主要情节以具体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或将学生带入课文的学习情境中。但是通过课文插图感知课文的情感就需要学生根据插图展开合理的想象,所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笔者执教《青蛙写诗》一课。首先,我先截取了课文中欢快歌唱的青蛙插图展示给学生,并朗读了不带标点的诗。接着,学生自由朗读没有标点的诗,感受标点在句子中存在的用途。然后,借助蝌蚪、水泡泡、水珠的课文插图,认识逗号、句号、省略号的外形特点。最后,出示带标点的诗,再次感受标点的重要性。执教过程中,理解标点符号的形象性对于第一次接触标点符号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是有一定的难度的。我结合课文插图,大胆激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一堂课下来对标点的外形特点和朗读时需要注意的停顿有了初步的了解。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插图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视觉传达方式。课文插图作为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的关注。部编本教材中课文插图的转变对于学生各方面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作用。笔者在教学中将继续探寻更合理的“以图带文”教学模式,使课文插图的积极作用渗透在每一节语文常态课之中。
(作者单位:浙江德清县乾元镇清溪小学)
责任编辑 杨壮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