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再思考

2017-08-25 21:03李颖
经济研究导刊 2017年18期
关键词:网络借贷治理对策建议

李颖

摘 要:归纳总结当前高校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主要表现形式和导致当前高校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原因,在此基础上,通过调研,分析当前高校校园网络借贷治理面临的现实困境,并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网络借贷;校园;治理;困境;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7)18-0071-05

校园贷是2016年轰动校园及各大社会舆论话题之一,起因事件为河南某高校的一名在校大学生,用自己身份以及冒用同学的身份,从不同的校园金融平台获得无抵押信用贷款高达数十万元,当无力偿还时跳楼自杀。继郑德幸事件之后,关于不良校园网络借贷的事件不断被批露出来,引发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2016年4月,教育部与银监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高校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日常监测机制和实时预警机制,同时要求建立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应对处置机制[1]。

但在实际的防范与治理过程中,我们看到,一方面,规范发展互联网金融是国家实施“互联网+”战略、推动金融创新、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对于提高金融服务的普惠性,促进创新创业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一些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公司)却趁机侵入高校校园,诱引部分大学生进行借贷,并采取不法手段对欠款学生进行暴力催收,干扰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给学校和社会稳定带来严重影响。为有效制止不良网贷对高校校园的侵蚀,防止不良借贷行为在高校的蔓延,笔者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总结分析了高校不良校园网贷的主要表现、成因、治理中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主要表现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开始风靡全球。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在给学生提供贷款或者收取学生的还款时要通过传统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大学生申请贷款成功后,网络小额贷款公司便把贷款额打入学生的银行账号,而学生在约定的还款期限到时,将还款通过商业银行的网络银行打入网络小额贷款公司指定的还款账号。在使用网上银行业务时,大学生最为关注的是其交易的安全性,其次考虑的是操作的方便及手续费的高低。目前较为有名的网络小额贷款公司及贷款业务有校贷通,专门针对刚起步的中国大学生网络贷款中介平台,主要提供五大服务业务:贷款中介、网络招聘、网店、网络租赁、网络广告。拍拍贷,中国首创个人网络借贷平台,既不吸收存款,也不放贷,采用竞标方式来实现网上借贷过程,提供个人对个人贷款的网络平台。齐放网,中国第一个开放式助学平台,齐放网面对经济分层现象严重的大学,将自己的目标群体锁定在能交学费但需要参加大学之外教育培训和投资的学生。易贷网,中国最专业的融资贷款网,主要提供五类业务,其中信用贷款可以用于学习、旅游、消费、创业等。

同时,据相关数据显示,学生群体是网民中规模最大的职业群体,占比约为26.8%。有学者对500名在校各级大学生进行的问卷调查中显示,高校大学生的网络普及率达到了 99.8%,大学生是网络最广泛的应用者、最积极的参与者。这也意味着伴随而来的是逐年升高的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发案率。针对校园不良网络借贷对学生和学校的严重危害,作为学生监管主体之一的各个高校纷纷对校园不良网贷的主要表现做了分析。如有的学校对学生参与网络借贷进行了调查分析,认为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主要有趣分期、任分期等;第二类为单纯的P2P贷款平台,包括投投贷、名校贷等平台;第三类则是阿里巴巴、京东、蘇宁等传统电商平台。笔者参照这些分析,并结合自身调研中获得的信息和资料,认为高校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的主要表现形式有:

(一)超前享乐的消费

网络借贷平之所以很受学生欢迎,很大程度上是和学生超前过度的消费行为分不开的。网贷用户中,大多数人借贷是用作娱乐消费,比如花在旅游,以及购买大件商品、化妆品、衣服等。笔者在调研过程中发现,除了自身不切实际的消费需求外,甚至还有一些学生是为了谈恋爱,为了讨对方欢心,而购买苹果电脑等“奢侈品”,从而欠下高额贷款。

据统计,2015年,全国在校大学生约为3 000万人左右,而在这些大学生中,超过八成有资金短缺情况,大量潜在用户让校园分期网站从业者为之兴奋。从近两年开始,针对大学生贷款的平台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学生分期购物平台,满足大学生购物需求,主要有趣分期、任分期等;第二类为单纯的P2P贷款平台,用于大学生助学和创业,包括投投贷、名校贷等平台;第三类是阿里、京东、苏宁等传统电商平台。

湖北某大学的一名学生,去年10月为了购买苹果6手机及其他消费,申请网上贷款。随后,经过拆东墙补西墙,不断找其他小贷公司贷款还债,其最终欠下多家公司共计70余万元的债务,而原始金额仅为3万元。

而从大学生个人理财能力来看,由于网络购物的便捷,目前高校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投入逐渐提高,网上买衣服,网上买生活用品,甚至是零食等,由于网络资金的流动是无形的,有些理财能力差的大学生逐渐养成了对资金的支配无计划、无规律的不良习惯。

(二)投机赌博的陷阱

网络赌博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在社会上出现的一种新的赌博形式。它以其隐蔽性、方便性、诱惑性和巨额性,对在校大学生的诱惑和危害更为明显,对学生管理的挑战更为严峻。相对于超前的、非理性的消费,由网络赌博引起的校园网络借贷可以说其危害更甚。“校园贷”话题爆发的事件就是因为一名学生参与网络赌球所引出的。在这之后,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等国内主要媒体又相继曝光了广西南宁某高校的一名大二学生小陆因参与网络赌博进行网络借贷,最终欠下巨额欠款无力偿还而选择自杀的事件。因为校园贷还贷无力而自杀的大学生并不是只有小陆一个人,还有很多大学生因为债台高筑正处在崩溃的边缘。这里当然有大学生个人的问题,但与此同时,校园贷平台鱼龙混杂,为了抢占市场,低门槛宽审核,放任风险,甚至引诱大学生以贷养贷。

据一些记者的采访了解,大学生赌博的种类有很多,包括时时彩、百家乐、轮盘赌、体育赛事、电子竞技等,既有线上也有线下赌博,其中又以网络赌博为主。由于这些赌博网站的服务器大多设在国外,因此很多大学生都是秘密赌博。学生参与网络赌博,如果学生自己不说,就是和学生同一个寝室的同学或者是与其很好的朋友都很难发现,对于分管的辅导员更是难上加难。因为,他能在床上、在教室,在任何地方,拿着手机上网就可以参加网络赌博。学生一旦养成赌博的习性,将很难戒除,而且赌博金额随着其赌性的增加往往会越来越大。

(三)网络生活的惯性依赖

随着移动互联网对社会的深度变革,移动互联网以其便携性、隐私性和轻便性等特点以深刻的影响着现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和交流方式。从最日常的穿衣听饭到休闲娱乐,甚至包括学习考试等等,移动互联网在今天的校园生活中可以说是“一网打尽”。相当数量的学生已经养成了“网络依赖”,形成了“网络习惯”。

这种对互联网网络的高度依赖就会使得一部分学生在遇到“入不敷出”或有急用的时候,首先想到的不是通过告诉家长和教师,或通过自己打工来解决,而是通过网络寻求解决的办法。这时候,网络上各种“铺天盖地”的借贷广告,通过其“巧妙”的包装,很容易吸引这些已经形成了“网络惯性”的学生。再加上从心理素质来看,长时间投入与网络世界的高校大学生与社会接觸少,缺乏人际沟通交流,情绪的宣泄往往通过网络游戏、网上购物等不正确途径抒发,但未根本地解决问题,只是个人的压抑,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有很大阻碍作用[2]。这种学生对网络依赖的程度太高,警惕性低,就更加容易对不良网络借贷“就范”。这种情况也给今天的高校校园在加强学生管理、调整、完善自身工作理念、工作方式和方法以有效适应这一变化等方面提出了挑战。

(四)创新创业的驱使

笔者在对一些高校进行调研走访时就了解到,有名学生因生活困难,学习难以为继,希望能够通过自己创业来解决生活费、学费等问题,将学业继续下去。但按照有关的规定,该名学生因为其母亲(继母)仍然在世,且有固定收入,不是在被资助的许可范围内。而其继母由于自身患病,加之学生不是其亲生,系其父亲再婚时带来,因此不愿出钱让该学生继续学业,学生无奈之下只好通过网络借贷解决创业的启动资金。却不料创业失败,欠下高管欠款,成为网络借贷的受害者。而其继母又拒绝为其偿还欠款,学校虽然想尽各种办法帮助其解决生活和学习费用,但也没有办法帮助其偿还高管欠贷,学生最终不得已还是选择了退学。

如前述的这种学生因为创新创业的需要而产生的网络借贷虽然在目前已经发生的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案例中不是很多见,但由于其产生的原因特殊,而且又和当前鼓励学生创新创业的形势紧密联系,因此,也受到不少高校的重视。笔者在调研中就有高校反映,作为学校一方其实很希望有一个更加完善的借贷环境来为这些有志于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务,使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更好地积累各种社会和工作的经验。但由于当前网络借贷的巨大危害性以及监管上的巨大漏洞,学校出于各种安全因素的考虑,也只有严厉禁止学生通过网络借贷进行创业。

二、当前高校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难以有效治理的困境及原因

尽管社会谴责、监管趋严,校园贷却并没有消失,只是宣传推广从线下转移到线上,更为隐蔽。在利润的诱惑下,校园贷顽固地存在着,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通过调研,认为主要是:

(一)法律制度缺失难以监管

目前,国家层面尚未出台互联网借贷监管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治理校园不良网贷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支撑。一些网贷平台(公司)正是利用法律上的空白,借着合法的外衣,通过派员分片入驻校园、张贴广告、互联网推广等大肆进行宣传,引诱学生借贷。对此,学校及政府相关部门只能从宣传教育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告诫提醒,无法采取相应的法律手段对网络平台(公司)进行监管和处罚。而正是有了这种“放贷合法”的前提,当学生逾期未能还款时,这些借贷平台(公司)依据借贷合同依法进行催收,学生及其家长即使想维权,也苦于没有法律依据,这是造成今天校园不良网贷难以治理和管控的一个最重要原因。不少高校都反映,顶层制度的缺位使得学校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时倍感乏力,难以出台禁止学生参与网络借贷的相关规定和处罚措施,无形中放任了学生的网贷行为,给学校治理不良网贷带来了难度。

(二)借贷方式隐蔽难以发现

目前的互联网借贷主要是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手机客户端办理有关手续,只要有网络信号,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完成借贷行为。一些平台(公司)为了扩张业务,对学生的还款能力等重要信息未进行严格的审查和审核,只要上传相关身份信息就放款。这种方式十分私密和隐蔽,离开了后台监控和大数据的支持,只要学生本人不说,外人无从知晓,给学校的排查清理带来了很大的困难。笔者在调研时就有高校反映,虽然学校想尽一切办法,甚至安插一些“学生眼线”进行拉网式排查,但收效甚微,既不清楚哪些学生参与其中,也不清楚参与学生究竟是在一个平台还是几个平台(公司)借贷,更不清楚还有哪些学生准备参与进去。而一旦逾期还不上贷款,借贷行为暴露时,又于事无补。不仅学生及其家长面临被催收高额欠款的巨大压力,学校也将花费大量的人财物来协助学生及其家庭进行后续相关处理,事前事中管控的难度较大。

有记者就通过调查发现,部分贷款存在信息审核不严、高利率、高违约金的特点,而学生在增长的消费欲和侥幸心理之下可能“连环贷”,坠入财务“陷阱”。一些参与过这些借贷活动的学生告诉记者,在各种借贷平台中,收取费用的名目五花八门,有服务费、咨询费、信息费等,这些费用实则是以变换名目的方式收取利息。所谓的“低息”贷款,其实是在贷款平台收取了一定的保证金后,让学生承担全额贷款的利息。如贷款1万元,收取2 000元的保证金,却按1万元的本金收取利息,且每期收取本息后,却不减少本金,以后每一期仍按1万元收取利息,这样下来贷款年息远远高于法律规定的不超过银行利率4倍的利息。

(三)还贷陷阱巧妙难以识别

除了借贷的低门槛甚至是零门槛,不良网贷平台(公司)还通过“精心设计”还贷条款来诱使学生向其借贷。学生一旦进入,就陷入了还贷的陷阱。特别是超过了还款期限,欠款的金额就会像高利贷一样越滚越大,令学生追悔莫及。笔者在调研中发现,参与网络借贷的学生,有不少还具有一定金融专业知识。这些学生自认为是学金融的,能够识别还贷条款中的“机巧”,能够把握借贷的风险。殊不知,许多借贷的还款条款都是事先经过精密的设计,圈套一环套着一环,即使是一些专业人士短时间内也无法识别清楚。加上学生自以为是的心态,稍不留神就会把学生给套进去。

一名曾经兼职过某借贷平台校园代理的学生曾向前去采访校园的记者谈过他自己对网络借贷的一些分析,他发现了这其中的奥秘:一般的代理收取交易额的1%作为代理费,代理费上限一般为300元,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黑代理”会收取5%、10%甚至20%的中介费。如果一次额度为1万元的贷款,交给“黑代理”的中介费可能会有1 000元或者2 000元,再除去交的保证金,学生能拿到手的钱只剩下了六七千元。“贷款看起来容易,但一旦消费欲膨胀,就可能陷入连环债务之中。”李同学告诉记者,学生们都没有经济来源,也就没有偿还能力,许多学生长时间“以贷还贷”后,最终还是要父母为他们补窟窿。有些学生为了不背负这额外的负担,会选择另外的平台去“拆东墙补西墙”,而这样做只会让贷款的坑越挖越深,成为一个无底洞。

(四)催收手段惡劣难以应对

网贷公司运用各种手段对学生进行催收是目前校园网贷治理面临的又一个突出难题。法律制度的缺失给了催收一个“合法”的前提,平台(公司)依法进行催收,学校和相关部门很难出面进行干预,最多就是协助学生及其家长走法律程序。但因借贷合法,学生很难胜诉,最后还得由家长出面将款还清。更为严重的是,一些不良网络平台公司采取不法手段催收逾期贷款。有的直接打电话给学校进行催收;有的在校园贴吧等网站上恶意泄露欠款学生及其家人和亲戚朋友的信息,给学生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向学生家长打电话或直接到学生家里对向家长进行催收,有的甚至雇佣本地的催收公司,纠集社会不明身份人员到校园附近,学生经常出入的地方,对欠款学生进行威胁、恐吓,催逼学生还款。这些不法催收手段,学生难以应对,学校也无法治理。而据笔者调研了解,重庆市就有好几名高校学生因无力偿还欠款,选择自动退学的方式予以规避。

比如某所高校的学生王某就通过网络平台(湖南久融财富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贷款,公司持有学生王某的身份证、学生证和学生本人的照片等资料。贷款公司于2015年8月5日与学生王某进行电话审核,通过后于8月6日下款,王某用本人名下的中国建设银行卡提现。2016年3月7日学生处收到该贷款公司邮寄过来的催款函,公司也多次电话辅导员催学生还款。逾期欠款催收函上注明了学生的姓名、身份证号、身份证地址、学校班级和联系电话等内容。

类似情况还有一所高校某学生同样贷款未还,催款公司将学生贷款信息发到贴吧,并以恐吓方式催款。以学生为主的,同时还涉及其他相关人员的大量个人私密信息外泄,不仅给学生本人,给其身边的同学、周围的朋友和其教师以及其所在学校都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也给学生本人和周围的人的安全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五)盲从过度的消费倾向难以引导

校园不良网贷的产生主要还是平台(公司)利用学生盲从过度的非理性消费心理所致。据笔者了解到的情况,重庆市高校参与网贷的学生大多数家庭经济并不困难,能够保证其正常的学业生活开支。但为追求一些不切实际的消费,如购买苹果手机等高价商品、谈恋爱等,不敢向家长要钱,通过平台(公司)进行借贷满足一时的消费欲望,却不顾自己的实际还款能力,甚至不计后果。学生这种盲从过度的消费倾向在高校较为普遍,而且难于引导,这是目前校园不良网贷产生的一大根源。

三、加强高校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治理的思考

基于上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所存在的风险及其严重危害,在移动互联网消费已成为今天高校学生普遍的消费方式,而互联网借贷相关法律法规又缺失的情况下,为有效防范与治理校园不良网络借贷,维护学校教学秩序和社会稳定,笔者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源头治理与协调监管相结合

1.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呼吁尽快出台包括校园网贷在内的互联网借贷监管法律法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和学校再依据有关监管法律法规制定具体的管理办法,实现政府各有关部门和学校依法监督管理。

2.政府有关部门对不良网贷公司进行动态管理。在目前监管法律法规缺失和金融分业监督的情况下,银监部门要牵头会同教育、人行、工商、网监等部门,定期对在渝开展校园网贷公司向学生借贷情况进行分析会商,动态掌握校园网贷情况,必要时对不良网贷公司进行约谈告诫,要求切实建立内部风控机制,特别是要加强网贷流程审核、宣传促贷和贷款催收的规范管理,既避免学生陷入借贷困境,又避免网贷平台自身金融风险,更要避免因违法催收贷款发生各种恶性事件,否则将按有规定严厉处罚,指导其规范发展校园网贷业务。

3.借助大数据加强监管。借贷公司既要严把风控关,逐步建立起校园信用体系,规范审批流程,对大学生贷款资质进行细致的审核,对使用虚假信息申请的及时处理,清楚每笔款项的真实用途。同时,作为监管部门和高校,可以利用“互联网+”的优势,通过大数据掌握学生网络借贷的动态,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对学生的借贷风险进行更加精准的识别和把握。

(二)教育引导与自我管理相结合

1.开展金融基本知识的学习。学校要利用周末教育、主题班会等各种方式向学生讲授互联网金融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网络借贷关系中本金、利率、还款期限等基本常识,识别网络借贷中的各种风险及陷阱。

2.加强学生风险提示。随着网络借贷的快速发展,一些P2P网络借贷平台不断向高校拓展业务,部分不良网络借贷平台采取虚假宣传的方式和降低贷款门槛、隐瞒实际资费标准等手段,诱导学生过度消费,甚至陷入“高利贷”陷阱,侵犯学生合法权益,造成不良影响[3]。网络贷款是互联网时代新兴产物,目前国家针对网络贷款的相关法律法规和制度还不够完善。各系要结合全国及身边的案例,教育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贷款行为可能造成学生不安心读书,出现违约可能造成学生和学生家长债务负担的后果,引起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对加强学生风险提示。

3.加强警示教育。通过典型案例向学生讲深讲透通过不良网贷平台过度贷款消费的后果,使其入脑入心,教育引导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网络信贷。其次,加强对学生消费观的教育引导。各高校要通过思想政治课等多种形式,切实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根据家庭经济能力科学理性消费,自觉抵制各种奢侈消费、超前消费、过度消费和炫耀消费,增强自我管理约束能力。再次,加强对学生家长的宣传。通过微信、QQ、短信、入学宣传单等形式向学生家长进行宣传,共同做好学生警示告诫和消费观的教育工作。

4.引导学生理性消费。把学生的消费观念、消费状态、消费习惯作为重要日常教育管理内容,切实引导学生理性消费、适度消费,做到量入为出,收支平衡,做到不超前消费,不预支消费,不借贷消费,不从众消费。在生活消费、人际消费、娱乐消费等方面,教育学生不盲从、不攀比、不炫耀。要求学生如遇临时困难确需帮助时,主动联系学校和家长,积极争取支持和帮助。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择业等过程中,如遇重大消费,应与父母或监护人沟通,在得到支持认同情况下适度消费。主动关心爱护学生,把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宣传落实到位,切实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际困难,确保每一个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鼓励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开展勤工俭学,通过诚实合法劳动创造财富,培养节俭自立意识。

(三)校内治理与校外治理相结合

1.做好应急预警处置工作。 建立信息畅通的预警机制,尤其是辅导员、学生骨干队伍要密切关注学生异常消费行为,及时发现学生在消费、网络借贷方面的苗头性、倾向性、普遍性问题,及时分析评估校园不良网络借贷潜在的风险,及时以电话、短信、网络、橱窗、校园广播等多种形式向学生发布预警提示信息。对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存在安全风险隐患、未经学校批准在校园内宣传推广信贷业务的不良网络借贷平台和个人,相关职能部门第一时间报请政府金融监管部门、银监局、公安、网信、工信等部门依法处置。对已经发现有参与网络信贷的学生,要建立跟踪档案,及时与学生及学生家长联系,采取有效措施妥善解决问题。

2.做好校园网贷动态排查清理工作。学校要充分发挥各院系基层组织的作用,广泛动员辅导员、宿管员、学生干部和学生家长,认真做好动态摸排网络公司进校放贷情况和学生参与网络借贷情况,密切关注有关动态,畅通信息报送渠道,报送有关信息,并根据不同情况,会同有关部门帮助学生有针对性地解决处理。

3.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切实治理网贷平台(公司)等无关人员进入校园随意张贴广告的行为,对已经在校内张贴的网贷广告进行集中清理,通过海报、网络、展板等形式做好有關宣传工作,同时加强学生网贷的监控与引导。加强校园治安环境整治,明确措施抓好五个关键环节,分别是:抓好教育关,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和金融观;抓好环境净化关,清查校园内的闲杂人员和小广告;抓好排查关,通过信息员和辅导员队伍开展全面排查,并建档、跟踪;抓好助学关,实施精准扶贫工程,开展勤工俭学切实帮扶有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抓好督查关,由学生处牵头对此项工作开展全面督查。对外来人员进入校园加强管理,严防不良网贷宣传人员和催收人员进入校园,全面清理校园内各类网络借贷宣传广告。

4.严格管理学生在借贷平台公司的兼职。原则上,既不允许学生在本校从事网络借贷兼职,也不允许学生到其他地方和学校兼职,学校对此应做出相应纪律规定,违反则对其进行相应的纪律处理。

5.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综合整治。由高校所在的当地政府牵头,强化属地责任,组织有关部门对高校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特别是对违法张贴网贷宣传广告和社会闲杂人员聚集校园周边催收网络借款进行重点整治和打击,形成校外校内共同治理的高压态势。

(四)资助帮扶与创新创业相结合

1.开展不良网贷法律援助。对陷入网贷的学生,学校提供必要的法律咨询服务,协调有关部门通过合法途径帮助解决逾期借款纠纷,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如:召开由相关职能部门、物业管理公司参加的专题工作会,全面安排部署“校园贷”教育引导工作;邀请律师担任坊主,举办学院第二期法律专题辅导员工作坊,专题讨论分析有关校园贷的案例,厘清辅导员工作思路,提升其业务工作水平;各班利用周末教育集中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贷”主题班会,帮助广大学生树立“校园贷”风险防范意识。

2.切实落实各项困难学生资助、帮扶和贷款政策。教育主管部门要督促指导各高校将国家和地方省市以及各高校出台的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台的各项帮扶贷款政策落到实处,确保每位困难学生不因家庭经济困难而退学、失学。同时,扶持学生创新创业。各高校要根据目前已出台的政策,扶持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增加收入和就业门路。但在创新创业的过程中,要加强项目可行性研究和风险评估,严防只讲创业不顾风险导致创业失败而债务缠身。

3.加强管控防范措施。制定专项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收集相关案例及视频,组织全院性的专题研讨会,负责编辑印制《校园网贷警示宣传单》向全校学生发放。加大学生资助信贷体系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学生资助工作水平,保障国家各项资助政策落到实处。强化宣传营造防范“校园贷”氛围,在校园网、QQ群、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上共享视频《今日说法:郑德幸之死》,引导学生观看和反思,主动防范“校园贷”风险。

4.积极开展有关金融网络安全知识的普及与宣传,以增强学生金融、网络安全防范意识。积极与金融机构合作,研究探索建设和发展校园社区银行,为学生提供渠道畅通、手续便捷、利率合理的金融借贷服务,满足学生临时性需求。

综上,不良网络借贷给学生、学校和社会造成了极大的危害,防范和治理不良校园网络借贷刻不容缓。同时,类似以往的一些校园网贷乱象并没有因这些措施或办法的密集出台等而得到根本遏制,而是由明转暗“隐身”起来,而就舆论和民众的反应来看,也是对类似的治理动作到底有没有效果,或多大程度上有效存在疑虑。因此,校园贷的治理还需要在以后的治理中由监管部门、学校、家庭和全社会共同努力,进行深化,既要针对现有的相关办法和以往的乱象,有针对性地出台可具体操落实的配套细则,又要严肃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1] 张海楠.基于信号传递模型的校园贷平台的行为分析[J].全国商情,2016,(21):69-72.

[2] 严玉凤.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现状及对策分析——以宁波大红鹰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2014,(8):244-245.

[3] 麦达松.高校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机制研究[J].中外交流,2016,(16):2.

[责任编辑 陈丹丹]

猜你喜欢
网络借贷治理对策建议
网络借贷平台中电子合同的法律效力分析
大学校园网络借贷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我国融资租赁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关于惠城区发展农业的调研报告
我国P2P网络借贷的风险和监管问题研究
数据+舆情:南方报业创新转型提高服务能力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