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友桃
名著阅读有助于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学生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形成,促进学生健康和谐发展。然而学生的阅读现状令人担忧,阅读兴趣有待激发,本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实现课内向课外阅读的迁移。
一、背景介绍
在学校对外开放教学活动中,本人开设了一堂《林黛玉进贾府》的公开课。课文选自《红楼梦》第三回,《红楼梦》不仅是曹雪芹的毕生心血之作,内容丰富、思想深刻、艺术精湛,自问世来一直深受读者的喜爱,甚至形成文学奇观“红学”。可我通过问卷调查却发现,真正通读过全书的学生寥寥无几,甚至有学生简单地将其理解为一部没什么意思的爱情小说。针对学生的阅读现状和学生对古典名著的漠视,我确定本堂课的教学目标为:走近《红楼梦》,了解王熙凤;再通过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解读,让学生初歩领略《红楼梦》的魅力,进而让学生爱上《红楼梦》。决定将这节课的课型定为名著欣赏课。
二、教学简况
1.导入
从《红》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的丰富复杂性导入。
2.慢慢走,欣赏啊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的5、6两节,初步感知人物性格。
3.一看凤姐
(1)从出场方式、服饰、容貌、语言、行动几个方面来分析熙凤性格。(学生讨论发言、教师归纳板书)
(2)精彩回放。播放剪辑的“熙凤出场”的视频。(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
(3)学生品读王熙凤的出场语言,挑战电视剧中角色扮演者。
4.再看凤姐
(1)学生阅读并评点六则补充阅读材料(“接待刘姥姥”“毒设相思局”“协理宁国府”“弄权铁槛寺”“元宵夜宴”和“逼死尤二姐”的片段),扣住人物个性特点。(师板书性格)
(2)出示《红楼梦》中其他人物对王熙凤的评价。冷子兴、周瑞家的、秦可卿、贾珍、仆人兴儿。(见投影)
(3)出示红学家的评价。
5.三看凤姐
(1)高鄂续结局。
(2)曹雪芹在第五回中通过判词曲词暗示的结局。
(3)视频回放“熙凤之死”。(1987年版电视剧《红楼梦》视频剪辑)
6.课堂小结
7.布置作业
三、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成功之处有以下几点。
1.教学重点突出
这堂课所有环节和问题的设置都指向一个重点——王熙凤的性格。文本主要是从人物的出场方式、服饰、容貌、语言、行动等角度正面分析人物的性格,补充材料主要是分析人物性格的复杂性,《红楼梦》中其他人物对王熙凤的评价和红学家的评价是从侧面分析人物的性格,小说结局则是探究人物性格和命运的关系。由此可让学生明白小说塑造成功的人物形象是作家的主要任务,而准确解读人物形象是读者的主要任务。另外,刻画人物的方法無非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中国的传统小说喜欢在事件中刻画人物。
2.教学流程清晰
这堂课主要由三大板块构成。走进文本,一看凤姐;涵泳《红楼》,再看凤姐;聚焦结局,三看凤姐。从课内到课外,不仅加大了课堂容量,而且能使学生对王熙凤这个人物形象有一个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文本是学生的阅读的基础,第一步就是读文本,然后析文本、议文本。但是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刻画在这篇文章中仅集中在几段文字里,且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一个人带动对一本书的阅读,所以我在课前印发了一张补充材料(关于凤姐的六段材料)作为学生课前研学的内容,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课堂上通过学生的点评,引发生生、师生的思维碰撞,使得学生对人物的认识由感性走向理性,并且通过这个环节教给学生一种阅读方法,即点评法(补充书后练习脂砚斋点评)。
3.课件制作精美
课件的标准是不超过15张,否则就有展示课件之嫌。本堂课的课件共12张,课件的内容适中。文字也是经过修改的,确信没有废话余字。字号、字体、色彩、背景也都力求最佳,图片的选择也是少而精且美。
4.视频插入适宜
王熙凤的出场和王熙凤之死都是《红楼梦》这部小说的精彩之笔,也是电视剧的出彩之处,演员对王熙凤这个人物的把握也相当到位,表演非常精准,可圈可点。两段视频不仅能给人以强烈的视觉上的美感冲击,而且能使学生对王熙凤的性格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更深入地思考她的命运和性格之间的关系,并引发学生对封建社会中女性命运的思考。
5.教学效果良好
这堂课后,周记中评点《红楼梦》人物的学生多了,谈读《红楼梦》感悟的也多了,甚至有不少邓学生说,现在有不少女同学迷上了《红楼梦》,好多男同学也争着看,还有学生说,现在课业紧张,没有时间读,寒假一定要认真仔细地阅读。这是我没想到的,一堂课会掀起“红楼”热。还有我没想到的,课前五分钟演讲评点《红楼梦》的学生也多了;上了高二,有不少学生对我说,老师就是你的那堂《红楼》课,让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文科,我越来越爱读《红楼梦》了。
作者单位:江苏省射阳中学(22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