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一个创建梦

2017-08-24 03:03吴晓丹
群众 2017年8期
关键词:文明城市整治垃圾

吴晓丹

最近,当我们走在盐城的大街小巷,发现十字路口闯红灯、横穿马路的人少了,在路边耐心等待、自觉遵守交通秩序的人多了;将果皮纸屑随手乱扔的人少了,投进果皮箱的人多了;公交车上抢座位的人少了,为老弱病残让座的人多了……这些变化,让城市的文明气息日渐浓郁。

然而做好城市文明这篇大文章,并不容易。四个月前去社区走访调研的情形历历在目。盐都区的圆梦小区是个经济适用房小区,有800多家住户,居住结构组成复杂,管理难度较大。小区物管一度缺失,整个环境脏乱差,上了盐城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红黑榜”的“黑榜”。

“你看看,绿地成了菜地,楼道口成了杂物间,小广场成了垃圾堆放地,这样的环境能住人吗?上面究竟管不管?”刚走进小区,就听到群众的抱怨。“有些居民不自觉,垃圾随手乱扔,车子乱停,怎么劝也不听!”基层干部也在抱怨。一人一事的改变并不难,难的是全社会文明习惯的养成。我不禁在心底问自己:“文明城市到底为谁而创?从‘要我创到‘我要创到底有多远?”

追根溯源,产生不文明行为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硬件投入不足、工作不力的因素,也有社会环境、市民道德素质的因素等等。文明城市不仅要“面子”光鲜亮丽,更需要“里子”强健有力,这既有赖于政府规范管理,更需要生活在这个城市中的每一位居民共同维护。

怎么办?答案其实很简单。文明创建没有旁观者、没有局外人,只有让群众在创建中由客体变成主体,一切事情才好办。面对小区居民疑虑的目光,甚至不时冒出的风凉话,我和市文明办、区、街道、社区的干部现场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决定从与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事入手,组织人员清理垃圾、粉刷墙体、划停车线,先后更换垃圾箱130只,清理各类垃圾150吨,新增绿化3800平方米,清除野广告2600多处,墙面刷白出新7800平方米,新增宣传版块360平方米,发放宣传资料830多份,新划停车线1500米。为了方便群众,还在室外定点建了“宠物厕所”。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使大家对创建工作的认识有了转变。

然而,硬件上的改变容易,在小区居民心里树起创建的观念却并不简单。整治过程开始并没有想象的那样一帆风顺,居民有支持配合的,也有争执阻拦的,特别是整治到自家堆放在楼道的物品,包括门前的小菜园子时,说怪话的不在少数。就像小区的杨大爷,他那把放在一楼过道外的破旧藤椅,被动员清除扔掉,可他想想舍不得,几次三番又捡了回来。但是看到街道、社区干部为小区劳心劳力地付出,小区一天天变样,杨大爷自己也觉得不好意思,主动扔了那把破旧藤椅,还动员周围邻居清除杂物。文明有多大?它应该是整个社会风气的写照;文明有多小?它就在我们的举手投足间。只有个人的自觉与城市管理相结合,才有文明习惯的养成,才是文明创建的基础,正是个人一点一滴的小文明才汇聚成整个城市的大文明。

如果说,整治行动带来的城市环境总体改变是创建效果的综合体现,那么,改造小区环境,打造市民“家门口”的变化,则是三年创建的一个缩影。一个月后,当我第二次踏进圆梦小区,这里已经焕然一新,居民也很珍惜现在的居住环境。我问大家对小區整治工作的评价和意见,没想到众口一辞:“创建文明城市好啊!小区变整洁了,环境美了,人住着心情也舒畅了。”创建不仅改善了城市环境、便利了居民生活,也慢慢在居民意识里种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城市自治观念。

当然,也并非全是称赞之声。“创建会不会只是‘一阵风,以后又变成老样子?”有居民在耳边议论。这种担心并非多余。一些地方抓文明创建搞集中突击,每当评比检查时,上上下下抓创建的弦绷得紧紧的,文明水平“水涨船高”;而当评比检查过后,一些“老大难”问题又沉滓泛起,给文明创建抹了黑。创建不是为了拿一块牌子、争一项荣誉的“面子”工程,而是需要长期坚持的系统工程,不能年年抓创建,年年从头来。

带着群众的疑问,我请大家一起来聊聊天,听听大家对小区管理的意见。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现在卫生死角不见了,白天停在路边卸货的车子没有了,就怕过一阵‘游击队员又出现了”“楼道清爽多了,小广告都铲了,就怕后面又有人来贴”“车辆摆放整齐多了,也没有人随手扔垃圾了”……创建成果来之不易,大家的担心总结起来其实只有一条,就是担心不文明的行为“反弹”。对大家的意见,我都一一记了下来,随后让街道和社区商量有效的解决办法。

很快,街道就有了回音,准备组织召开“小区居民代表恳谈会”,邀请居民为管理服务工作提意见,有针对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在每座楼栋落实责任人,定期开展巡查,在路面保洁上“定时间、定区域、定责任”,建立“条块结合”的卫生责任区,由志愿者义务管理,逐渐将环境“突击”整治变成“长效”保持。不再把“文明”当口号,而是化为实在、细化的制度,让全社会在机制倒逼下建立起行为自律,这样才能让创建过程成为环境持续改善、秩序持续优化、服务持续好转、群众持续受益的过程。

没几天,街道、社区在楼道口绘上“新24孝”涂鸦画,在中心小广场建立“身边好人”长廊,在小区周边安放“遵德守礼”提示牌,让居民随时随地接受道德滋养。

现在的圆梦小区,在入口处放置了三块展示牌,全面展示创建整治前、整治中、整治后的对比图片。外来人员走进小区,居民主动上前介绍发生的变化。小区创建下了“黑榜”上了“红榜”,“我要创”已成为广大群众的自觉。

我们靠船下篙,在全市的创建督查推进会上,推广圆梦小区的整治经验。有了“参照物”,基层的创建工作也有了标杆和方向。有些小区在创建工作中通过摸索,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在小区投放智能垃圾分类箱,通过垃圾袋上的二维码,绑定居户信息,做好垃圾分类工作;发动居民“特拍员”作用,来曝光小区存在的不文明现象和行为,让居民辨别美与丑;开展社区志愿者进小区、进楼道、进万家活动,组织“微公益”岗位认领,等等。街道和社区从居民群众的需求出发,竭尽所能提供各类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因地制宜,解决小区创建管理中的疑难杂症。

“城市是我家,管理靠大家”。如果没有市民的充分认可、积极参与,没有市民的道德践行,没有市民文明素质的提升,没有市民的文明自觉,那么所有的精神文明创建都只是劳民伤财的一厢情愿!人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社会文明的创造者。每一个时代的个体文明,既受社会整体文明水平的制约,又推动着社会整体文明的进步;每一个时代的整体文明,既整合着个体文明的特点,又促进着个体文明的升华。这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没有个体文明,社会文明就成了无源之水;离开整体文明,个体文明也只能是无本之木。

当人人成为文明市民,城市文明就不再是一个梦。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明城市整治垃圾
文明城市
文明城市
笃行不怠 奋力深化提升三年专项整治
文明城市
专项整治
垃圾去哪了
专项整治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文明城市创建有哪些新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