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军
素质教育是我国当前教育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家教委在《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对素质教育作了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将素质教育渗透到其中,应及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渗透,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等方面着手,抓好初中生素质教育,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一、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不断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是素质教育的灵魂。作为一名初中物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要树立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观念,注意捕捉初中物理教材中有关的爱国主义内容,并将其融入物理课堂教学。如,在“电磁联系”教学中,可以向学生介绍指南针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这一伟大发明使我国的航海事业在15世纪初达到世界最高水平,为人类近代和科技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探索宇宙》这一节中,我国航天员张晓光、王亚平和聂海胜驾乘“神舟十号”载人飞船成功进入太空,王亚平为全国的中小学生进行太空授课,展示在失重状态下一些有趣的地球上无法完成的实验,成为我国首位太空老师,标志我国航天事业迅速发展,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出一期科技小报并评比,通过一系列的教学与教育活动,有助于学生增强民族自信心、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形成社会责任感。爱国就要从我做起,紧跟时代发展步伐,激励初中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努力学习。
二、在物理课堂教学中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探究创新
能力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教学中的许多概念、规律都来自实验,科学探究是实验教学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将科学探究列入内容标准,旨在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传输和积累向知识探究过程转化,从而培养创新的探索精神。在苏科版“重力”教学中,首先用牛顿与苹果的故事,来激发学生探究地球对地球上的物体有吸引力的兴趣,得出重力的概念,接着我们抛出第2个问题:在同一地点,不同的物体所受的重力是否相等?物体所受的重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呢?从而引导学生合理科学的猜想:(1)与物体的质量有关;(2)与物体的形状有关;(3)与物体的密度有关;(4)与物体的体积有关。首先分析该探究要解决哪几个问题,每个问题有哪几种解决的方法?根据选择的研究方法来确定需要什么实验器材。例如,在探究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是否有关时,可以给学生提供橡皮泥、毛巾、弹簧测力计、塑料袋等,让学生自主选择器材。大多数师生都选择橡皮泥去探究,我个人觉得,既可以选择橡皮泥也可以选择毛巾去探究这个实验,方法不能机械唯一。在学生猜想“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密度,与物体的体积是否有关”时,我没有强制引导学生,使他们认为物体的重力与物体的密度有关,而与物体的体积无关。我巧妙利用密度有关的知识:对于实心的物体,密度越大(体积越大),物体的质量越大,灵活将它们转化为探究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这个因素中。其次,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去探究物体的重力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提出为什么选择若干个50g的钩码,当钩码的质量成倍地改变,看钩码所受的重力是否也成倍发生改变等问题,通过对图像和表格的分析最终得出物体所受的重力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最后,和学生探究“判断重力的方向”,虽然大多数的学生通过实验和分析可知: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我发现大多数学生只是机械记忆,不是真正理解与掌握,不妨事先让学生准备在矿泉水瓶中装上大半瓶红色的水,把矿泉水瓶放在悬线的下方,会发现无论怎么改变木板的倾角,悬线始终和红色的水面垂直,分组探究得出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我感觉这样的教学效果更好。我们只有将物理实验真正落实在平时之中,学生才能学好物理,学生的科学素养才会得到提高,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物理课堂教学多紧密联系日常生活现象,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物理学研究的是自然界最基本的运动规律,而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现象妙趣横生。物理课堂教学多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从身边熟悉的生活现象中去探究并认识物理规律,让他们体会到物理在生活与生产中的实际应用,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教学中,首先让学生观看我国自行制造的新型运载火箭把我们的神州号飞船送入太空的壮观场景,每一个中国人都会感到自豪。这是运载火箭产生的巨大推力使飞船在很短时间里获得一个高速度,冲出了大气层,这是力产生的效果的显示,那么,这个力是谁给它的呢?由于火箭对向下的燃气的推力,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火箭还受到燃气对它一个向上的推力。在“惯性”教学中,让学生了解我们日常生活的惯性现象,知道惯性既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弊的一面,让学生列举利用惯性的事例和防止惯性危害的例子。初中物理光、热、声、力、电五大现象包含许多日常生活物理现象,所以物理教学多关注学生的认知特点,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理念,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中不断渗透素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和创新能力,既能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和激情,也能提高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提升学生利用所学的物理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现象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