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春梅
摘 要:众所周知,学校是读书育人之地,不仅教导学生学习文化方面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教导学生如何做人。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而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又是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在开展思想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积极渗透思想教育,那么作为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应如何在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呢?就此共同探讨一下。
关键词:初中语文;育人思想;渗透策略
一、初中语文
初中语文是初中阶段一门重要的学科,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听、说、读、写及这几方面的综合,同时作为一门语言交流工具,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它是人类沟通的桥梁,是信息传播的载体,是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关键。由此可见,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显著特点。
新课改明确指出:“通过语文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
度。”而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由此可见,语文教学承载着德育的重任,初中生的育人思想应该渗透在语文教学中。
二、育人思想
这里的育人思想主要是从思想、道德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在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今天,只有文化成绩好是远远不够的,重要的是学生思想道德、品行方面的全面发展。
育人思想不仅在思想品德课程中进行,它还涉及我们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初中语文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为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接下来,我们就共同讨论一下,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育人思想。
三、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渗透育人思想的策略
1.充分利用課本教材,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分析来渗透思想教育
只要我们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课本教材都是经过一层层筛选出来的,每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都有它的闪光点。这就要求教师善于深入教材,并充分利用教材的示范作用,让学生学会“揣摩与品位”的方法,通过对重点语句的分析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渗透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以《黄河颂》为例,在讲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颠、澎湃、狂澜、屏障、哺育”等词的分析,让学生体会作者诗歌中澎湃激昂的爱国之情;再以《背影》为例,通过作者与父亲之间的对话以及通过对具体细节的描写,让学生体会浓厚的亲子之情等。
2.感悟作品,通过对重点句、段、篇的阅读训练来渗透思想
教育
要想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水平,仅靠课堂中学到的知识是远远满足不了的,这就要求教师鼓励学生在课外大量阅读,并从重点的语句、段落中提炼出渗透在其中的思想教育,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
以《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为例,在学习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读《朝花夕拾》《祝福》《呐喊》等鲁迅的作品;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文时,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阅读《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作品,来体会作者通过这些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感
情等。
3.创设意境,激发情感,在情境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最好教师。学生只有对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去,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通过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渗透对学生的思想教育。
以《苏州园林》为例,在讲述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优势,先为学生展示关于苏州园林的相关图片,并从图片中引导学生观察苏州园林的建筑特色,感叹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再进一步引导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
之情。
4.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渗透思想教育
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初中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都以自我为中心,经常为一些小事和同学闹别扭、心胸狭窄等现象比比皆是,而课外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扩充,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外实践活动来渗透思想教育。这样不但可以提高教学效果,而且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集体意识、积极向上的人格等。
如,在学习《背影》一课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去养老院做志愿者。刚开始可能有的学生会对这些老人有些嫌弃,不愿接近他们,但是通过教师以及服务人员对老人的精心照顾,使他们开始慢慢地去接近这些老人,并让他们通过自己的亲自体验,如为养老院的老奶奶梳头、听他们讲年轻时参加革命的故事等,体会助人为乐的精神,从而使他们尊敬老人、爱戴老
人等。
综上所述,我们从对课本教材重点语句的分析,进行重点句、段、篇的阅读训练、创设情境教学以及在课堂实践活动中等四个方面来论述如何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育人教育。当然,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渗透育人教育的方法还有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摸索和实践,希望我的论述能为我们的教学提供帮助。
参考文献:
李剑英.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德育在线,2014(8).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