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南++朱凌云++王勇
摘 要: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水平,从师资、教学模式及课程设置3个方面探讨了目前双语教学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在此基础上结合重庆两江KAIST国际项目的办学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为计算机双语教学实践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双语教学 计算机专业 教学语言
中图分类号:G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5(c)-0126-02
Thinking and Discussion on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e of Computer Major
Xiang Nan Zhu Lingyun Wang Yong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Liangjiang International School, Chongqing, 400054, 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improve the bilingual teaching level of computer science,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main problems of bilingual teaching from three aspects: teacher, teaching mode and curriculum, 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ongqing Liangjiang KAIST international project. Provides a new way of thinking for computer bilingual teaching practice.
Key Words:Bilingual teaching; Computer science; Teaching language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与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交流逐渐增多,许多高校开始尝试中外合作办学,经过十多年的努力涌现出一系列成功的中外合作办学案例,包括笔者所在的重庆两江KAIST国际项目(CLKIP)[1]。中外合作办学对于我国高校学习国外高水平学府先进办学模式、教学方法,利用其优质的办学条件与资源,推动我国高校教学体系的全面进步有重大的意义。在进行合作办学的过程中,进行双语教学是进行教学的核心步骤,由于学生对于英语的熟练程度不同、专业课老师教学水平的不同以及专业课课程安排和教学方法的差异,进行专业课的双语教学仍存在许多问题。有鉴于此,文章针对这类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与建议。
1 英语在计算机专业中的意义
英语是国际化的语言,计算机本科学生经过中学及大学两年的英语学习基本具备了日常交流与初步写作的能力。但是公共英语课程与计算机专业英语毕竟还有一定的区别,普通的单词在不同的专业具有不同的意义;就学生毕业后的出路而言,不论继续深造还是参加工作均需要具备良好专业英语能力。所以,专业英语的学习尤其是在普通的计算机课堂上进行双语教学,是对大学英语学习的良好延展和深入[2]。
此外一些比较先进的系统与软件平台大多数都是国外开发的,如果专业英语能力较差的话就无法理解开发文档的含义。针对此类情况,如果具有良好的专业文献阅读能力,就能够领会开发文档的内容的细微差异,从而提高开发效率。
2 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面临的问题
2.1 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
中外合作办学的双语教学具有其特有的复杂性,进行双语教学的老师除了应在专业教育上有过硬的基本功外,还应该有良好的外语表达能力,特别是利用专业英语流畅地进行专业知识传授的能力。进而双语教学的老师应和外籍教师一样具有外语思维习惯,不仅能够自己掌握外语专业词汇的含义,并能够准确清晰地发音。然而受到母语的影响,特别是在以计算机为代表的工科领域,虽然大多都均有较好的中文专业课授课能力,但国内大部分工科双语教师的英语授课能力都不过关,学科知识和英语的耦合能力较弱[3]。
2.2 教学模式的衔接
英语能力较弱不仅仅是双语教师存在的困难,同样也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受到生源条件的限制,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往往不达标,国外高水平大学均强调活泼有序的课堂交流与互动,而在国内中外办学的过程中却很难实现,学生由于无法理解外教的授课内容,因而自己阅读教材进行自学;更有甚者将会干脆放弃学习,从而完全跟不上进度,对双语课程产生怀疑,并对自己的学业产生疑虑,无形中加大了课业的压力,这样就完全失去了双语教学的本意。尽管可以安排中方教师作为助教人员,在课余时间和实验中进行补充教学,但是会增大学生的课业压力,并且由于学生课堂学习情况不好将丧失继续学习的动力。
2.3 课程设置问题
该校合作办学学生,合格者可以同时获得两国学校的学位,同时也需要学习中外双方所要求的课程。不能仅仅把中方和外方课程简单叠加起来,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相当于用4年时间要学8年的课程,学生在短时间内,要接受大量的知识,往往会导致知识的无法接受和消化,反而使学产生厌学情绪,导致培养目标的难以实现。在该校合作办学初期,就存在着学生负担过重的问题。我们从学生课表上就可获知,课表上每天从早上到晚上都有课,甚至星期六也都排满了课程。此外,双方学校都是进行计算机专业的培养,课程或内容和难点必然有不同。如果能够整合好中方和法方的课程及处理好中方课程、外方课程及课程与课程间的衔接,能有效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促进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
3 问题解决思路
在双语教学师资问题方面,CLKIP坚持聘任国外专业教师与培训本校教师并重的策略。首先,公开选拔合作项目相关专业的本校教师,并赴KAIST参加教学技能的学习培训,每名培训教师专攻两门课程,全程参与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材料准备等过程。学习结束后经该门课程的外方授课老师考核后颁发相关证书。尽管这种方法能够保证项目的基本运行,但是对教师的英语能力提高作用并不十分显著,对此可鼓励英文教师学习基础的计算机专业理论,从而进行计算机专业的辅助教學,利用其对英文的良好表达能力提高专业课的教学质量。双语教学是对任课老师的一种考验,对专业老师有较高的要求,任课教师所花费的精力和课时远远大于母语教学。在外方专职教师缺少的条件下,为了激励任课教师积极提高自身的双语教学能力,应在工作量和课酬的计算上给予奖励和补偿,增加双语教学教师的课时津贴;同时在职称评定、绩效考核、赴外培训、双语教学项目申请等方面予以优先考虑。
在教学模式衔接方面,与中方合作的KAIST是世界一流工科院校,其本科生源无论在计算机专业还是英语上均有巨大的优势,而中方在生源上不具备优势,学生高考英语达标者约60%左右。在这种情况下完全照搬外方的课设结构和教学方法显然是不现实的。在项目开设初期采用全英语教学,期望让学生熟悉英文语言环境,积极主动地提升英语能力。但是这种教学模式的实施需要特定的语言环境和条件,并且需要学生投入更多的精力,在专业教育的初期阶段容易使学生产生困扰。为此,笔者认为应是将英语作为教学媒介语逐步导入教学全过程,这种模式开始前有一段非双语教学过程作为过渡期,以避免学生因不适应直接使用英语而产生诸多困难,其目的是逐渐向沉浸式教学过渡[4]。此外,在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过程中可每周增加专业英语专题培训,将本周专业课以及基础课所涉及的英语对学生进行课前培训,以便其熟悉计算机及基础课程英文关键词汇,特别是简写及习惯表达方法。
在课程设置方面,合作办学项目必须根据外方课程结构制定培养方案,由于受到学分互换的影响,许多本校优秀的课程无法计入学分;此外外方课程设置针对优秀的生源,这些学生均具有一定的计算机理论和应用基础,而中方很多学生则不具备这种素质。因此非常有必要说服外方人员,制定符合中方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和教学方法,提炼外方培养方案的精髓,将之与中方培养方案融合,并针对每门专业课程制定出较为合理的教学大纲。在指定培养方案和大纲的过程中,可适当考虑增加课程附属语言教学课时,强化学生对专业英语的理解,并锻炼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以便提高双语专业课堂交流效率。计算机专业双语培养计划和教学方案的集成工作量巨大,需要耗费中外双方专业课教师较大的精力,应得到双方领导的重视,并应持续不断地根据教学结果进行调整。
4 结语
双语教学是提高国内高校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有效手段,是中外合作办学的核心过程。针对目前计算机专业双语教学的不足,文章从师资培训、教学模式衔接和课程设置三方面提出了解决办法,为中外合作办学的顺利进行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1] 向南,朱凌云,王勇.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中韩计算机程序基础教学对比——以KAIST为例[J].高教学刊, 2016(8):12-13.
[2] 杨建强.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课程双语教学探讨[J]. 计算机时代,2015(2):52-54.
[3] 宁晓洁.双语教学中的师资队伍现状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3(s1).
[4] 陳建国,王秀敏,向琳,等.信息安全技术课程双语教学的探索与研究[J].计算机教育,2016,255(3):8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