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鑫
[摘 要] 课堂教学改革是现代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建立生本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改革是順应时代发展要求,要求师生转变角色,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等一系列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都要和以往传统教学有所改变,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达到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关键词] 生本理念;地理;教学
在生本课堂中,学生的天性要依靠地理教师的成功发掘、积极引导,通过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张扬其天性。这就要求地理老师要积极转变角色,变“传授者”为“引导者”,把教师的所有活动变成学生天性学习的辅导力量。地理教师要用生本教育理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为学生打造天性张扬的平台。
一、转变教育理念突出学生本体地位
实施生本教育要遵循“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生本原则;对地理教师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要达到这一要求,地理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质:
1.转变课堂角色。生本教育要求教师要创造积极主动的教学氛围,促进学生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
2.转变教学方式。生本教育需要老师放开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要引导学生去预习、思考、调查、自学、创造,在教学活动中让有收获的学生充分表现,享受成功的乐趣。
3.转变评价观。地理教学中,要想突出学生的本位地位,就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独立、自主、积极地参加课堂教学中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教学的各个环节,随时拨动学生的心弦,诱发思维动机。针对学生的实际和讲授的内容,运用多种形式(诗歌、谜语、故事、地图、多媒体)提出带思考性的问题。
二、创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课堂教学处知识交流外,还有情感交流。老师一个温暖的言行、一束期待的目光、一句激励的评语,不仅会改变一个学生对学习的态度,而且可以创造处和谐愉悦的氛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把赞美带进课堂。把爱带进课堂。作为教师,应该爱我们身边的每一个孩子,微笑的面容,爱抚的目光,为学生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这样才能培养出健全人格的学生。
把赞美带进课堂。赞美属于精神食粮,需要赞美是人的天性。人人需要赞美,赞美是让学生喜欢你的秘诀。
把平等带进课堂。魏书生教育思想的精髓就是民主化、科学化。你只有不断尊重学生,学生才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即使是最调皮的学生也会被你的真诚和尊重所打动。因此,教师要树立民主平等的教育思想。
2.学会欣赏学生。生本教育提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本,就是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因此,作为地理老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并不断地给学生支持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例如学生在绘等高线时,有的学生绘制的不够完美,但充分肯定后,再提出改进建议,学生很乐意接受,并且做的越来来越好。学生只有在不断赞美、不断鼓励中,才能学好地理。
3.讲究教学艺术。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学科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注重课堂教学的艺术性,逐步让学生形成对地理事物的综合性和地域性特征的认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高中阶段的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还在进一步的形成中,特别是高中低段的学生,对于地理这门学科有很多知识点难以理解。如我在讲东西半球的划分时,采用适当的比喻,让学生有形可感。国际上规定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组成的线圈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而很多学生受定势思维的影响,以为0度到西经20度的范围属于西半球、东经160度到180度的范围属于东半球,这是错误的。我把这两个范围比喻为两瓣特殊的橘子,0度到西经20度这一瓣特殊的橘子虽然属于西经,但是在东半球上,同样,东经160度到180度这一瓣特殊的橘子虽然属于东经,但是在西半球上。这样把抽象化为简单,把深奥化为浅显,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在感悟之中获得知识。
三、精心组织教学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生本课堂必须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学中要重视展示学生在学习过程所研究发现的成果,鼓励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地理学习与实践活动,从而使自身的地理能力在研究、发现、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得到提高和发展。让学生感受和分享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会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1.还学生主动权。生本教育就是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地理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教师要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给学生,这样学生才能有足够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去自由发挥,自由创造。因此,我由“主演”变成了“导演”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在教学《中国的河流》时,组织学生自主探究我国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我只给几个提示语:黄土高原的地质情况如何?气候如何?植被如何?人类活动如何?接着让学生围绕提示语收集资料,然后学生将自己最满意的成果展示出来,再思考探究“地上河”的形成过程。结果学生学习积极性非常高,收集了地图、文字资料,形象直观,在收集、筛选、探究过程,学生自主探究地理知识的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交还给学生,学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这就是“生本教育”所希望达到的目的。
2.创设地理情景。课堂上是否有一个愉悦的学习环境,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课堂上创设的情景。首先要提供愉悦的课堂环境,营造良好的地理氛围,让学生自然地融进教学活动中,其次,建立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在和谐、民主、自然的气氛中,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学习的欲望才能得以激发。
3.精心设计教学。一个好的教学设计能唤醒学生的能量。地理学科综合性强,这就要求地理老师在课堂设计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和丰富的教学语言,创设地理意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学《中国地形》时,是这样设计的,在白板上先给出四个地形名称:青藏高原、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南丘陵。接着让学生去自主探究这些名词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在小组讨论后明确:“地形种类”是指高原、盆地、平原、丘陵等种类。好的教学设计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生本教育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学生由被动学习到主动发展,教师由主宰课堂到主导课堂,教学内容由课本向生活渗透;学习空间由课堂向课外拓展;学习时间由课上向课下延伸;学习形式向生活贴近。只有这样才能走进生活,走向发展,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是地理教学真正意义上的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