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受负性生活事件、个体挫折认识、社会支持系统等方面的影响,大学生心理危机事件时有发生。心理危机如果不能得到及时处理和干预,会导致个体情感、认知、行为功能的失调。本文就从大学生心理危机的现状及成因入手提出应对策略,为预防与应对大学生心理危机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危机;心理健康;心理干预
大学生处于生理与心理发展的特殊时期,有着自尊、自我实现的高级需要。同时,他们又需面对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现实问题带来的巨大心理压力,如果不能对其心理问题进行及时有效地处理和干预,必将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并可能导致个体情感、认知、行为及人际关系方面功能的失调,严重者甚至会失去生活的信心,放弃生命。
一、大学生心理危机概述
心理危机是一种心理失衡状态,是指个体面临或认为自己面临某种重大生活事件时,认为自己不能解决、处理和控制而产生的严重心理失衡状态。
心理学把心理危机分为境遇性心理危机、成长性心理危机和病理性心理危机三种类型。境遇性心理危机是指因各种外部环境引起的情绪和行为失调,其特点是偶然性、难以预料性,如与同学之间产生矛盾、亲人突然离世等。成长性心理危机是指个体成长过程中因某些重大改变而引起的心理失衡状态,如学习困难、与家人分离等。病理性心理危机是指因个人的某些生理疾病造成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引起的心理危机,如抑郁、偏执等。
二、大学生心理危机的成因分析
1.负性生活事件
相关研究表明,当人遭受情感创伤,如委屈、悲痛和失落时,体内会产生并积蓄一些有害的化学物质,应对状态持续的时间过长会击溃个体的生化保护机制,造成内分泌严重失调,降低机体免疫力。特别是当许多琐碎事件叠加在一起,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时,会导致心理功能不断恶化,并走向失调、衰竭。
2.个体挫折认知
危机来源于个体对生活事件的错误思考和信念,负性生活事件并不一定导致大学生产生心理危机。但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大学生面对负性事件和压力时,往往会出现一些自我否定、不能正视事件本身的现象,加之心理承受能力差,很容易陷入焦虑、抑郁、易激易怒等情绪中,从而导致个体情感、认知和行为功能的失调。
3.缺乏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影响人们社会生活的重要因素。心理危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个体依靠自己的力量无法成功应对,因此,社会支持对于预防大学生心理危机尤为重要。社会支持不仅能够为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同时有助于个体维持良好的情绪体验。缺乏社会支持,必定会使学生在无法应对问题时产生更强烈的挫败感,进而产生心理危机。
三、高校心理危机的应对措施
1.全方位建立网络式工作组织
(1)发挥心理委员的纽带作用。心理委员作为班干部中的一员,是向班级同学、寝室同学及身边朋友提供解决心理健康问题的帮助、承担或协助实施班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人,具有与学生心理距离近、信息来源广、自我成长快、教育效果好的优势。因此,心理健康中心可以加强对心理委员的培训,使其掌握解决常见的心理问题和紧急干预的常识,协助辅导员和心理教师及时了解班级学生的心理动态。
(2)发挥辅导员的重要管理作用。辅导员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如果在工作中能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危机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对于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非常重要。辅导员可以通过观察或调查学生寝室关系的和谐度、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的积极性、学生情绪变化的异常等,第一时间排查并发现存在心理危机问题的学生,重点关注学生近期的情绪变化、语言逻辑、行为举止和饮食睡眠情况,并将情况报告至心理健康中心,以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3)充分运用朋辈支持系统。国内相关研究发现,多数学生在遇到心理困扰时,首先不是寻求教师或父母的帮助,而是多向朋友、同学倾诉。因此,朋辈支持应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视和关注,并将其作为专业咨询的重要补充形式,进而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形式之一。朋辈支持是大学生群体中最基础的力量,其关注点、价值观、生活经验及生活理念相同或相近,因此,各种生活实践容易被同辈支持者,并在同辈间形成共识。如果朋辈间掌握专业的心理危机防范知识,一旦周围的朋友显现出一些潜在的心理危机问题,可以迅速地识别并报告给相关教师或心理机构,进而把心理危机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
2.正面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宣传
(1)组织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学校可通过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使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动员学生以自己身边真实的案例传递心理健康知识。此外,可利用“3·12”植树节、“5·25”大学生心理健康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等,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并要求各系部将活动材料上报至学院学生处,以作为考评辅导员工作的重要内容。
(2)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学校可面向新生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紧密结合大学生一般性的心理问题设计教学内容,课程讲授从内容的知识性和科学性出发,设置多样化的实验、案例、活动,以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值得注意的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有别于其他学科,其主要强调学生参与活动本身,因此,应将讲授法与集体讨论法相结合,通过师生积极互动,有利于达到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目的。
3.建立多方联动的社会支持系统
高校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应扩大工作范围,与家庭、医院等多方建立联动支持系统,寻求学生家庭、医院、社会的帮助,建立心理危机干预领导小组领导下的学生处、保卫处、医务室、系部、辅导员多方联动制度,着力构建学生心理危机发现、监控、干预、转介、善后五大防治系统,提高危机干预与管理的系统化,并建立快速反应通道,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应对。
4.做好心理危机防范工作
为防止学生严重心理问题的发生,学校要通过宣传、教育、团体活动、心理普查等方式,提高大学生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通过学习逐步提升应对压力、管理压力的能力。
作者简介:袁平(1983—),男,湖南衡阳人,武警士官学校基础部军事心理学教研室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