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技术在军事新闻领域应用的现状和出路

2017-08-24 06:27朱西迪
中国广播 2017年8期
关键词:发展历程

朱西迪

【摘要】低廉的价格,简单的操作,以及对物理空间限制的突破,无人机正悄然改变着新闻传播的格局。本文从无人机技术概况、军事新闻无人机应用的现状以及无人机采访、直播面临的问题和困境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和分析,为实现无人机技术在军事新闻领域的应用和突破提供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无人机航拍 军事新闻 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从2015年开始,无人机逐渐在军事新闻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未来特殊的战场环境更使媒体看到航拍技术的广阔前景。当前,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新闻报道手段,在军事新闻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趋势。同时,军事新闻固有的特点也使当前无人机的应用陷入瓶颈。面对当前的发展与瓶颈,如何提高军事新闻从业者特别是无人机飞行操控师的操控技能和新闻素养,值得深思。

一、无人机技术应用概况

无人机又被称为“空中机器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在2011年日本大地震和2013年的菲律宾台风“海燕”新闻采集中,已经出现了无人机的身影。

我国从2011年开始就有将无人机应用于新闻报道的纪录。2011年5月29日,湖南省第二测绘院首次启用无人机监测旱情,并向《潇湘晨报》提供航拍图片。

2012年下半年,各种商业用途的无人机摄影作品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新媒体平台也陆续刊登了无人机航拍的新闻报道,这一时期无人机作业主要依赖于民间和高校的航拍团队。2011年《重庆晨报》创造性地成立了全国首个新闻航拍工作室,成为新闻媒體组建无人机专业团队的开端。

表1:国内运用无人机技术进行新闻报道的月度趋势

这一时期的航拍主要依靠固定翼或单旋翼的无人机,并且需要使用者手动加装摄像器材,无论是操作还是改装都需要较高的专业性,所以从2012年到2014年,无人机在新闻领域并未立刻得到广泛的应用。2013年3月26日,《湖北日报》发布公告,公开招聘无人机飞行操控师。2013年4月23日《重庆晨报》使用一架三角翼飞机拍摄了雅安地震重灾区的场景。

2013年10月,国内著名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公司发布了Phantom2 Vision四旋翼无人机,成为全球民用领域里第一个自带相机的一体化航拍飞行器,免去了对无人机进行改装的步骤,大大降低了航拍的技术门槛,无人机技术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出现趋热的迹象。但是由于当时技术水平的限制,四旋翼无人机的飞行性能和自带摄像机的拍摄性能都还远不能达到大范围推广的程度。

2015年,随着技术的成熟,无人机的身影出现在物流、餐饮、保险勘察等诸多新领域,而谷歌、亚马逊、脸书(Facebook)、运动相机GoPro等知名公司也都先后宣称将开发无人机项目。2015年因此被称为无人机元年,无人机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也迎来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这一方面是得益于无人机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当年灾难性报道手段的突破。2014年11月13日大疆公司的无人机航拍仪INSPIRE 1正式发布,成为全球首款支持4K拍摄、可变形的无人飞行器,此外,大疆公司还在2015年4月8日推出了幻影Phantom系列的第三款产品,很快就在新闻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2015年8月12日夜,天津滨海新区仓库发生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面对现场随时可能发生的二次灾害和化学污染,无人机成为记者采集事故核心区一手信息的唯一途径。爆炸发生5小时后,中央电视台无人机飞入爆炸核心区航拍,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展现了第一现场的全貌。

无人机在灾难性报道中的成功应用迅速引起了新闻理论界的关注,2015年前后相关论文的数量出现了指数型增长。

表2:新闻与传播领域无人机技术发表论文数量的年度趋势

二、军事新闻无人机应用的现状

无人机技术在军事新闻领域的应用恰逢其时,在2013年前后中央电视台军事节目中就已经出现了无人机航拍的镜头。但是由于中央电视台长期以来都有载人直升机航拍的实践,无人机航拍也仅仅是作为拍摄的辅助性手段,较少有围绕无人机进行的针对性创作。

本文对中央级媒体军事新闻(截止到2017年5月)以“航拍”“无人机”或“上帝视角”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并对画面和文字内容进行鉴别,排除载人直升机航拍、无人机教程、涉军无人机“黑飞”等事件的相关报道,将重复、转载以及连续报道、专题报道进行合并,得到运用无人机作为核心手段进行创作的案例37件。

1.新闻数量趋势

从37件新闻报道的时间分布看,2015年到2016年初,无人机在军事新闻中的应用总体较少,但在2016年中期开始呈上升趋势,并在2016年第四季度达到峰值。

在军事新闻领域,无人机航拍作为新闻采编的核心手段最早开始于2015年7月,在福建龙岩连城县执行排险作业的武警官兵采用未知型号的四旋翼无人机,对救灾现场的全景进行了视频拍摄。

表3:无人机应用于军事新闻报道数量的时间分布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2017年开始无人机应用于军事新闻报道数量曲线呈下降的趋势,这并不意味着无人机在军事新闻领域的式微,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

无人机不再作为新闻的核心卖点。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进步和广泛应用,媒体和无人机爱好者采制了一大批优秀作品,同时带来了同题材作品竞争压力的提升和受众的审美疲劳,媒体和受众的关注点开始从无人机技术带来的视觉体验,再次转向新闻内容本身。如在2017年4月26日国产航母下水的新闻中,有多家新闻媒体使用了无人机进行航拍。又如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不忘初心再长征”“新春走基层”系列中,也都应用了无人机技术进行航拍,但均未出现“航拍”或“无人机”之类的字样,因此无法进行检索和统计,导致曲线呈下行趋势。

春节期间,相应的军事题材较少。受到无人机技术特点的影响,军事新闻中适合应用无人机的题材有限;并且春节期间,部队军事活动的报道也有所减少,进行无人机创作的热情降低,导致曲线呈下降趋势。

新技术的更迭。每当新技术产生,都会迅速地应用于新闻领域,并在短时间内覆盖其他报道手段。虚拟现实(VR)技术全称为虚拟实境(Virtual Reality),是利用电脑模拟产生一个三度空间的虚拟世界,提供使用者关于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的模拟。VR技术从其诞生起就与无人机紧密相关,大量创作借助无人机以获得更广阔的视角。作为新兴技术,编辑通常会将VR作为新闻的卖点。如在“VR直击猎鹰突击队‘魔鬼训练周花絮”中,虽然采取用无人机与VR技术相结合的方式,但是无论在标题还是内容中,都没有体现“无人机”等关键词。

新闻题材限制。航拍技术给新闻的采制带来了全新的视角。但是由于无人机技术的固有特点,航拍长于对鸟瞰大场景的拍摄,但是对局部细节的把握和表现能力相对较差。因此对进行航拍的题材有着较强的局限性,主要集中于对视觉冲击力或对新闻事件全局信息有强烈追求的题材。

2.目前无人机新闻题材的分布情况

从本文选取的37件案例的题材分布可以看出,由于种种原因,目前尚没有无人机应用于军事演习和战地新闻的报道。校园活动和军事训练题材几乎占据了航拍作品的半壁江山,其中校园活动包括:军校或国防生的运动会、阅兵,大学生军训、创意摄影等。此外,景物摄影和军营生活也都力图通过展现大场景而营造强烈的视觉冲击。

突发事件中无人机应用也非常广泛。自然灾害和重大事故的发生往往波及范围广,不同渠道和角度的信息集中爆发。通过对不同记者的局部报道进行整合而反映突发事件全貌的传统做法,已经难以从时效性和直观性上满足受众对于全局信息的需求,因而从2015年“8·12”天津滨海新区仓库爆炸事件开始,几乎所有的突发事件中都出现了无人机的身影,占据了全部题材中的16%。考虑到此类题材中受众对内容的关注度远大于对新闻报道手段关注的实际情况,无人机在突发事件中的实际应用情况可能比统计结果更加广泛。

3.队伍、装备和技术

相较于传统的新闻报道手段,无人机航拍作业对专业的操作队伍有较高需求。2015年6月,新华网率先组建了首家全国性无人机报道编队,参与新闻报道的范围不限于军事题材。解放军报社则在2016年组建了专门从事军事新闻报道的无人机团队。

除了各媒体无人机团队的报道外,国防科技大学、武警工程大学等军校,清华大学以及部分地方大学也都有能够执行航拍任务的无人机团队。此外,部分基层单位中也培养了一批能够操作无人机的新闻干事,共同构成了无人机在军事新闻应用领域的中坚力量。

从装备上看,大疆公司的产品占据了军事新闻报道的主流。在2016年9月之前,中央级媒体主要从便携的角度考虑而装备Phantom幻影系列无人机;军事院校和地方院校的兴趣团队则出于价格的原因,也倾向于装备Phantom系列。与之相反,部分基层单位的宣传部门为了追求拍摄的效果,通常选择装备更为专业的Inspire(激励)系列无人机。2016年9月之后大疆公司发布了Mavic(马维克)系列无人机,主打轻巧便携的特点,其性能也与同级别的Phantom系列产品相似,受到了媒体记者的青睐。当前,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军事宣传中心、中央电视台军事部均有记者装备Mavic系列无人机。

从技术水平看,无人机最初在军事新闻领域的应用就达到了较高的水平,2015年和2017年的视频和图片相比较,从画质、镜头的控制、创意和选题等方面并没出现显著的代际差异。原因可能是:其一,无人机开始运用于军事新闻领域时,已经在其他领域进行了较为成熟的实践和探索;其二,无人机携带摄像机的性能在2015年已经达到4K标准,新版本无人机并没有对此进行显著改进。

三、无人机在军事新闻中的优势和作用

1.无人机的优势

相比于传统的载人直升机航拍,无人机航拍具有独特的优势。其一,无人机轻巧便携。根据统计,几款主流航拍无人机的质量均在数千克之内,方便单人携带。其二,无人机价格低廉。当前主流民用无人机的价格在万元左右,相比于专业摄影摄像设备并不会对记者造成过重负担。其三,无人机操作方便。相比于2014年之前的无人机和固定翼航空模型,当前主流的四旋翼无人机稳定性好,操作简单,多数记者通过若干小时的练习即可熟练掌握。其四,无人机受到相关限制较少。以往的新闻航拍中需要利用直升机,我国航空法规定,民用航空器进行飞行活动,需要取得空中交通管制单位的许可,而多数无人机不受此限制。

2.无人机在战地新闻中的突出作用

无人机对于军事新闻有着特别的意义。2015年国内发生多起灾难事故,在“东方之星沉船”“天津滨海新区仓库爆炸”“深圳山体滑坡”报道中都出现了无人机的身影,灾难性新闻报道的现场环境恶劣,深入现场绝非易事,对记者人身安全也存在较大威胁。此外,无人机航拍在将三维立体世界转换成平面二维空间的过程中,直观、真实地再现灾难现场,承载的信息量极大,基本上可以满足受众对灾难事件信息获取的要求。

与灾难性新闻报道相类似,战地新闻报道也具有危险性、艰苦性、及时性和多边性的特征,这让国内媒体看到了无人机运用于战争军事行动题材新闻报道的广阔前景。

无人机可以极大地拓展战地记者的视野范围,在危险的环境中,能够在尽可能保证记者人身安全的情况下,提高记者的信息收集能力。俄罗斯记者在叙利亚战场上通过使用精灵4进行航拍,通过大角度俯拍,叙利亚战场实时影像一下子清晰了起来。当前,我国尚无战地记者使用无人机的先例,但是在烏克兰冲突和叙利亚内战的战场上,无人机已经被战地记者应用于实践。

四、无人机新闻报道面临的问题和困境

无人机技术的应用打破了传统新闻报道的空间限制,在军事新闻报道中,特别是在战地新闻和突发事件的报道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是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前所未有的问题。从当前的应用情况看,无论是在技术、政策还是新闻内容方面,无人机航拍都面临一定的挑战,其中部分问题引起了新闻理论界的广泛讨论,相关政策的出台也不断影响着无人机航拍的命运。

1.法律障碍和安全性考虑

面对民用无人机的狂飙式发展,世界各国都对无人机采取了一定的限制措施,主要涉及到对其他飞行器的威胁、侵犯隐私权和增加军事设施保密难度等问题。

以美国为例,美国的无人机产业从2011年开始蓬勃发展,2013年前10个月,就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风投,十年内的总收益预计达到82亿美元。在美国,无人机在新闻领域的应用存在灰色地带。美国根据用途将无人机分为三类:国家航空无人机(public aircraft)、民用无人机(civil aircraft)和个人娱乐用的航空模型(model aircraft)。2017年5月之前,美国一直对民用无人机采取审查制,要求任何非个人娱乐用途的民用无人机起飞前必须取得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颁发的适航证,而个人娱乐用的航空模型则必须进行登记(该登记规则在近日被美国上诉法院宣布无效)。根据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的立场,新闻媒体使用的无人机属于民用无人机,需要持适航证才能飞行。由于适航证的申请必须要基于科学研究或者推动发展的目的,所以到目前为止,美国尚未有任何一家媒体成功申请到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颁发的适航证。2011年8月份,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基于这一观点对《日报》(the Daily)发出警告,要求其停止非法使用无人机。但是记者个人以非营利的目的,在航空模型的规则下使用无人机是否需要申请适航证,尚没有相关的实践和判例。

中国民航局2017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实名制登记管理规定》,要求中国境内最大起飞重量超过250克的民用无人机实施实名登记管理。此外,此前关于相关操作资格和禁飞区的规定仍然适用。有观点认为,媒体使用无人机从事新闻摄影活动,就目前情况来说,还是游走在法律边缘。

但是,我国相关规定与美国存在较大差异,我国并没有采取个人与机构、商业与娱乐的区分标准。根据《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起飞重量在7千克以下的无人机属于微型无人机,视距内起飞微型无人机,由“无人机系统驾驶员自行负责,无须证照管理”。目前新闻采访用的主流无人机,都属于微型无人机的范畴。所以在我国,只要遵守登记和禁飞区的相关规定,微型无人机运用于新闻采访并不存在法律障碍。

2.军事新闻领域的特殊问题

除了上述安全性的考虑外,应用于军事新闻领域的无人机可能面临特殊的挑战。倘若将来无人机应用于军事演习和战地新闻中,将可能与陆海空以及火箭军的各型武器装备产生冲突。

其一,当前主流的无人机最高海拔高度都能达到千米级,与军机之间存在相撞的可能性,并且军事装备运行的巨大气流,可能对无人机产生干扰。在英国,仅2016年就有59宗无人机险些与其他飞行器相撞的事故。

其二,当前主流无人机都通过无线信号与遥控器相连,无人机的信号可能对电子通信设备造成干扰,同时电子战武器也会对无人机造成影响。至今应用无人机的局部战争,不论是叙利亚还是乌克兰,电磁环境并不复杂,尚不会对无人机的正常使用造成干扰。但是可以预见,在未来战争中无人机面临各种类型的电磁干扰将成为常态。

其三,从保密性的角度考虑,无人机的位置可能会暴露己方军事行动,无人机与遥控显示屏之间的图传信号、操作无人机的手机和客户端,都可能会成为泄密途徑。

3.现阶段无人机应用的瓶颈

根据格式塔心理美学理论家阿恩海姆(Rudolf Arnheim)的理论,人的视觉具有“接近性、连续性、同一性”等特性。由于无人机技术的固有特点,当前军事题材的航拍作品存在视角和题材相对单一的问题,单纯利用无人机进行大角度拍摄而忽视选题和新闻内容,可能会偏离新闻采访报道的基本规律。

通过对无人机在军事新闻报道中的37件案例进行研究,笔者发现,由于国内军事新闻的相似性和周期性特征,导致无人机在军事新闻领域的应用很快遭遇瓶颈。一方面是选题重复率高,在2016年11月4日、12月23日和2017年3月27日,中国军网三次刊登航拍武警“魔鬼周”训练的相关内容;在37件案例中,关键词“军校运动会”命中6次之多;另一方面,37件案例几乎都以大场景俯瞰为主进行拍摄,航拍镜头的相似度较高,仅仅在校园活动题材的9篇报道中,有7篇都采用了人群摆造型的拍摄创意和视角。大量重复的视觉效果也是无人机航拍在军事新闻领域短短一年间就迅速进入审美疲劳期的重要原因。

五、结语

无人机作为一种新型的新闻报道手段,正悄然改变着新闻传播的格局,在军事新闻领域的应用已经成为趋势。面对当前的现状和瓶颈,如何提高军事新闻从业者,特别是无人机飞行操控师的操控技能和新闻素养,值得深思。在我国,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民航局授权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AOPA)负责无人机驾驶资质的管理,并且建立起一系列专业无人机合作培训机构。但是一方面,根据法律的规定,当前新闻报道中绝大多数无人机航拍作业并不需要取得相关资质。此外,无人机培训机构更多地是从相关法规和无人机操作的角度进行培训,对于解决当前无人机在军事新闻领域的困境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面对无人机航拍推动新闻报道手段发生深刻变革,军事新闻记者应当采取更加开放的态度掌握和运用这项技术,才能握住时代的脉搏,合理应对各种环境下的报道任务。

其一,改变传统思路,对新闻记者普及无人机技术的应用。通过提供理论和技术上的支撑,使一批具有丰富图片或视频采制经验的军事记者和基层新闻报道员改变传统思维方式,掌握无人机技术,充分实现新技术与新闻能力的深度结合,使无人机在军事新闻领域最大限度发挥作用。

其二,创新报道手段,推动无人机与其他新兴技术的融合。当前,无人机与VR技术、直播平台等的衔接,在技术上已经较为成熟,无人机航拍与“亿像素”技术的结合也已经在灾难新闻报道中得到检验,在后期制作方面,数据新闻与航拍元素的结合也收到了良好的效果,面对新技术带来的变革,军事新闻记者应当将带着前瞻性的视角,不断在新闻报道方法上推陈出新。

其三,加强学科教育,实现新闻素养与报道手段的有机统一。在美国,内布拉斯加-林肯大学(Nebraska–Lincoln)、密苏里大学(the Missouri School)都在其新闻学中提供有关无人机操作的相关课程。无人机能否如摄影、摄像等技能一样,作为一种独立的新闻采制手段,使其在地方和军事院校新闻专业的教学中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学习,也是值得探索的内容。

注释

①史杰蔚:《无人机新闻——新闻采编新趋势》,《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7期。

②陈怡:《媒体无人机,新闻采集的未来标配》,《军事记者》,2014年第11期。

③王城长:《湖南首次启用无人航测飞机航拍旱情》,腾讯新闻,http://news.qq.com/a/20110530/000141.htm.

④鞠芝勤:《航拍有风险,入门需谨慎——从<重庆晨报>全国首个新闻航拍工作室谈起》,《中国记者》,2014年第10期。

⑤张洁娴:《中国媒体拟购无人机航拍突发事件 招聘操控师》,腾讯新闻,http://news.qq.com/a/20130328/001131.htm.

⑥冯超:《组图:让人心痛的美丽 航拍雅安震后重灾区》,腾讯新闻,http://cq.qq.com/a/20130423/000041.htm.

⑦徐潇:《民用无人机火爆背后的冷思考》,《工人日报》,2015年8月12日。

⑧徐迎华、谢剑玮、李良秋、李冠林:《航拍武警水电官兵连城排险作业》,八一电视,http://tv.81.cn/sytj-tupian/2015-07/30/content_6607041.htm.

⑨戴斌、王庚、王德海:《追击!猎鹰突击队 VR预告》,http://vr.81.cn/content/utovr/video/lieying_mgz_ygph/?from=groupmessage&isappinstalled=0.

⑩向英婷:《新华网无人机编队发展的SWOT 分析:无人机,新闻采集的未来标配?”》,《传媒观察》2015年第10期。

?史杰蔚:《无人机新闻——新闻采编新趋势》,《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7期。

?郑俊彬:《探析无人机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特点及创新应用——以南方都市报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2期。

?曹宠:《谈谈战地新闻摄影》,《新闻大学》,1982年第2期。

《中国大疆无人机扬威中东》,http://www.365yg.com/group/6427609506577908226/.

Olga Kharif:As Drones Evolve From Military to Civilian Uses, Venture Capitalists Move In, The Washington Post, Nov. 1,2013.

?McIntyre、 Karen:How Current Law Might Apply to Drone Journalism,Newspaper Research Journal,Thousand Oaks36.2.

?John A. Taylor v:On Petitions for Review of Orders of the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Federa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May 19, 2017.

?张建平:《略谈无人机时代的新闻摄影》,《中国地市报人》, 2015 年第9期。

?张晓东等:《防无人机“黑飞”,多国出新规》,《环球时报》,2017年6月6日,第7版。

〔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郑俊彬:《探析无人机在灾难新闻报道中的特点及创新应用——以南方都市报为例》,《新闻研究导刊》2016年第2期。

Maria B. Marron: Drones in Journalism Education,Journalism & Mass Communication Educator, vol. 68, 2.

(本文编辑:林玉明)

猜你喜欢
发展历程
软件工程技术的研究目的和发展前景
三种常见的通信技术及未来发展的创新点研究
电力企业中物资管理的改革与发展
我国生物制药产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
澳大利亚旅游教育发展特征概述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特质性演进历程研究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现状及发展趋势
试论会计规范研究方法的剖析与回归
国内奢侈品电子商务发展历程研究
新媒体时代表情包发展的传播学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