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喜斌+陆远蓉
摘 要: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以“计算机组装与办公设备维护”课程为例,探索“互联网+教学”的智能化教学模式改革,进一步拓宽教学思路,实现课程的移动化、智能化和数字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该模式在课程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互联网+; 教学改革; 微信公众平台;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1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7)08-81-03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aking "computer assembly and office equipment maintenance" course as an example, based on WeChat public platform, the intelligent teaching model reform with "Internet + teaching" is explored, to further broaden the teaching ideas, realize the mobility, intelligent and digitization of the course teaching,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learning, and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initiative and enthusiasm. The model has achieved a good teaching effect i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the course.
Key words: Internet+; teaching reform; WeChat public platform; informatization
0 引言
伴隨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诞生了慕课、翻转课堂等新教育模式,也开启了课程变革的新时代。“互联网+”理念的发展,为创新教学提供了思路,为探究性学习提供了支持,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了环境。微信公众平台是信息化技术发展的一个产物,4G时代的降临和微信第三方公众平台的发展,为开展移动信息化教学提供了技术环境。根据《腾讯:2015年微信平台数据研究报告》[1]显示,微信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平均每天打开微信5次以上的用户达到76.1%。而且微信用户群体非常年轻,其中18-35岁的中青年(正是高职学生所处的年龄组)是微信主要群体,比例高达86.2%,学生群体占总比接近1/5,微信已经建立起了强大的影响力和生态粘合力。本文重点研究把微信应用于学习知识、数字教育等方面。
1 课程特点
计算机组装与办公设备维护课程是面向计算机与办公设备维修维护、计算机数据恢复技术、计算机系统维护等就业岗位,培养学生学会对计算机硬件与办公设备各组件的性能指标。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更新性快、经验性高的课程,要求学生能掌握现代计算机组成结构与内部部件的连接,熟练掌握计算机的装机过程与常用软件的安装调试,并能将理论联系实践,在掌握计算机维修维护方法的基础上,判断和处理常见的故障。该课程对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多种教学模式相结合,与行业、企业要紧密联系。传统的课堂模式枯燥、单调,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能力素质。本文结合微信公众平台的技术对该课程的教学模式应用进行探索[2]。
2 改革目标及思路
2.1 改革目标
本项目以“计算机组装与办公设备维护”课程为研究案例,以期达到以下目标。
⑴ 通过建立基于微信公众号的移动信息化教学平台,并在《计算机组装与办公设备维护》课程中做实证研究,弥补学生不善于运用零碎时间学习、课堂和课外学习断层、教学过程中师生缺乏互动的缺陷,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⑵ 通过信息化教学方式的改革,实现线上线下互联教学应用,整合课程资源,激发师生探索与研究的热情和灵感,拓展教学与科研深度,提升研究人员的信息化水平,由原理原则型向对策型转变,培养创新型人才。
① 培养目标:结合“互联网+”技术,建立新型信息化教学模式。
② 课程体系:建立满足职业教育素质培养要求,又满足社会职业技能要求的新课程体系框架。
③ 课程模式:根据职业教育标准和人才培养特点科学划分课程内容,在此基础上构建交互性强、灵活性高、效果好的新教学课程模式。
2.2 改革思路
通过建立基于微信公众号信息化移动教学平台,改变传统单一的教学模式,探索“互联网+教学”的新信息化教学模式[3],其中架构设计和实现来源于对高职学生的学习需求、对课程的认识程度和评价态度、微信使用情况和兴趣点、对课程推送信息的需求[4]。
根据课程特点及内容,微信公众平台设置三大功能模块:课程资讯、课程学习、课外拓展。如图1所示。
各模块主要功能描述如下。
⑴ 课程资讯。在现在的高职教育中,人才培养方案往往是几年才进行修改,课本上的知识比社会、公司、企业用的技术都落后一截,导致不少学生毕业之后都会觉得学校所学知识用不上,所学技能与实际应用脱节,这严重影响了高职人才的培养。因此,在这个模块设计“信息资讯”,通过不定期使用微信平台推送目前相关课程的“最新技术”和“相关应用”,让学生在图文并茂、视频等资源中轻松的了解所学知识的发展和应用,对职业生涯规划和技术应用都起着很好的指导作用,弥补学校和社会之间的脱节。再加上“教学目标”对课程学习目标、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学习内容,以及技能考核和项目要求进行说明,让学生提前了解课程的重点难点,加强构建课程学习体系。
⑵ 课程学习。在课堂学习模块中,包含了“课程课件”、“课程教案”、“课表查询”和“课程交流”。主要是针对上课需要的知识内容设计,包括教师上课的课件、教案、课表等,帮助学生上课之前了解课程的基本情况,提前了解教师的上课思路、上课内容,做好课前准备;通过课件下载、教案查看、课表查询,课中跟得上教师的进度,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可以事半功倍;而在课后,让学生和老师可以在线进行答疑解惑,不受时空限制,教师一对多跟学生交流,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教学质量提高。
⑶ 课外拓展。在这个平台上设计了“在线学习(试题库)”、“视频资源”、“作业查询”,进而突破时空的限制,让学生无需再坐在课室内,或是电脑旁,而是运用自己的智能手机就可以实现在线学习,并且基于微信平台,无需学生在进行安装软件,减少手机内存消耗,利用课间等零散时间,通过视频资源、语音资源等,加深知识点的印象,或通过在线学习(题库练习),掌握课程的重点难点。
教学改革思路设计[5-6]及实施流程如图2所示。
3 教学模式应用
3.1 界面设计
在本课程的微信公众平台上,直接采用课程名称“计算机组装与办公设备维护”作为平台名称,而且在首次被关注的时候,将课程的主要内容传递给关注者。另外将改革的思路及主要功能模块也在界面中展示出来,方便查询和查看,具体实现如图3所示。
3.2 课程资讯
“信息资讯”采用图文结合形式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阅读趣味性,其内容不定时更新发布,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资讯;“教学目标”用表格形式展示,内容简洁明了。
3.3 课程学习
“课程课件”和“课程教案”采用图文结合形式进行展示,这两部分内容都比较多,因此结合上课的进度分批次的更新内容;而“课表查询”则采用表格形式,方便学生查询到该课程的上课情况。
“课程交流”采用聊天室的形式进行,让关注该平台的同学都可以同时进入聊天室交流,让师生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学习,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系。另外考虑时间的问题,将聊天室的开放时间集中为18:00-21:00,形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实现如图4所示。
3.4 课外拓展
“在线学习”采用在线试题库测试的形式进行,题库中选用选择题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后可以复习基础知识点,并且实时给出测试分数,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具体实现如图5所示。
“视频资源”利用小视频的时间短的优势,通过视频展示计算机部分设备的工作原理及相关内容,将复杂的原理直观的展示在眼前,让学生快速理解计算机设备的参数含义,加深对知识的掌握;“作业查询”则将实训要求展示出来,让学生清楚课程要求掌握的实训技能,及时完成教师的作业。
4 结束语
计算机组装与办公设备维护课程作为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其课程改革有重要意义。在课程中引入微信公众平台辅助教学,从侧面实现了“互联网+教育”的尝试,让课堂更加智能化,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积极性。基于课程的三大功能模块:课程资讯、课程学习、课外拓展,整合现有学校精品课程和网络教学资源,摆脱学习环境限制,搭起课堂与课外学习链接桥梁,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然而,课程改革引入第三方微信公众管理平台,虽然可以达到一些预期目的,但是针对教学方面的功能较少,因此在教学模式设计的时候仍然受限很多,下一步研究将更多的考虑如何使用开发者模式进行微信公众平台开发,进一步发掘平臺的可用性,完善教学的改革设计。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腾讯:2015年微信平台数据研究报告.http://www.199it.com/archives/324845.html.
[2] 赵亮.基于微信平台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与应用课程教学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1:246-247
[3] 孟凡立,陈琳.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学习空间构建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10:19-25
[4] 朱学伟,朱昱,徐小丽.微信支持下的移动学习平台研究与设计[J].中国远程教育,2014.4:77-83
[5] 山峰,檀晓红,薛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移动微型学习实证研究——以“数据结构公众平台”为例[J].开放教育研究,2015.1:97-104
[6] 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6: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