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娟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2)
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
吴 娟
(江苏省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002)
目的 分析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方法 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5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试验组(n=28),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比较两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将试验组的总有效率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进行比较,对照组显著低于试验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慢性泪囊炎行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慢性泪囊炎;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护理
慢性泪囊炎是临床眼科常见病,其主要是由鼻泪管狭窄或阻塞导致的,中老年女性患者发病率较高,其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传统治疗方法鼻外径路泪囊鼻腔吻合术虽然效果良好,但会对内眦神经和血管会造成损伤,术后面部容易遗留下瘢痕。而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不仅手术损伤小、面部无明显瘢痕,并发症发生率低,其治疗效果与鼻外径路差异不大,从而成为临床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新型选择[1]。本文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5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对护理效果整理汇报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2月~2017年2月我院收治的经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的56例慢性泪囊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28)和试验组(n=28)。对照组男患者9例,女患者19例,患者年龄22~67岁,平均年龄(52.6±7.5)岁;病程2~10年,平均病程(5.8±1.6)年。试验组男患者8例,女患者20例,患者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51.5±7.4)岁;病程2~11年,平均病程(6.0±1.5)年。运用统计学软件处理两组患者的基线资料,结果发现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对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对患者病情进行严密观察,严格遵医嘱予以药物治疗,及时回答患者提出的相关疑问,进行相应的临床护理指导。试验组给予综合护理,主要护理内容包括。
1.2.1 术前护理措施
(1)术前做好准备工作:为患者进行详细的泪道碘油造影和鼻腔相关检查,根据泪道碘油造影结果,确定为鼻泪管阻塞,将泪总管狭窄或阻塞者排除,根据患者的病史,最终确诊为慢性泪囊炎,对泪囊自鼻窦进行冠状位薄层CT扫描,结果发现泪囊处不存在特殊情况。对患者鼻咽部进行充分了解,将可能对手术产生影响的全身性疾病者排除;术前3天给予患者5 mg地塞米松+20 ml生理盐水对鼻腔进行冲洗,频率为2次/d。(2)术前心理护理干预:大多数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都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紧张、恐惧等不良心理,其对手术治疗效果、术中及术后需要配合和注意的事项的担忧心理非常强烈,护理人员需要将手术的相关优势介绍给患者及其家属,使其充分了解手术损伤小、出血量少、疼痛轻微等优点,尽可能消除患者的心理压力,使其可以积极主动的配合完成手术;若有必要,可向患者介绍本院治疗效果良好的病例,以帮助其提升治愈的信心。(3)术前鼻内镜准备和基础护理:对摄像头、鼻内镜手术器械及冷光源等进行等离子灭菌,其中手术器械中的光源导线内部主要成为是导管纤维,禁止折叠和折断,保持无角度盘旋状态,事先准备好1次性注射器、手套等,同时准备急救用氧、药品以及消毒纱布等手术需要的相关物品。术前30 min治疗室内需要进行开窗通风[2]。
1.2.2 术中护理措施
(1)患者进入手术室后,医护人员需协助其平躺在手术台上,将其头部抬高30°左右,双眼使用消毒巾遮盖,松紧度适中;与患者进行充分的交流沟通,尽可能分散其注意力,以使其不良情绪和疼痛症状有所减轻;(2)对患者生命体征如脉搏、血压等进行密切观察。针对有心脏病史的患者,进行鼻黏膜麻醉之后存在心悸、呼吸困难的可能,需要对肾上腺素对心脏的影响提高警惕,及时予以吸氧和观察等,待症状改善之后再进行其他手术操作;(3)手术过程中对患者有无瞳孔变化、复视、眼球外突等情况进行严密观察[3]。
1.2.3 术后护理措施
(1)术后协助患者保持半卧位休息状态,2 h内禁止饮食,等患者恢复自主吞咽后允许其进食,防止误吸引起呛咳等不良现象出现;(2)术后严格遵照医护给予患者连续10天的抗生素治疗,通常情况下,术后第3天拔除填塞物,然后开始对泪道进行冲洗处理,采用鼻腔护理剂对鼻腔进行清洗,术后1个月内需要对泪道进行每周2次的冲洗处理,1个月后需要间隔2周进行1次泪道冲洗,维持至术后6个月,部分病例需要维持至术后10个月。嘱患者定时进行门诊复诊检查,通过鼻内镜对造孔处是否存在肉芽生长、粘连等进行检查,术后尽早开展泪道冲洗工作,直到造孔处鼻黏膜恢复正常上皮化后方可停止,这亦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性步骤;(3)连续2~4周对鼻腔内进行麻黄素、抗生素和激素混合液滴鼻治疗,及时去掉鼻道内纤维蛋白膜;连续2周对眼部进行抗生素滴眼液滴眼治疗;(4)因为手术器械、鼻内镜、电视监视系统等均是比较昂贵的仪器或设备,术后需要及时清洗、消毒处理各部位,清洁干燥后备用。所有仪器和设备必须轻拿轻放,清洗镜面后需要使用镜头纸将其擦拭干净,禁止使用纱布进行擦洗,以免造成摩擦。清洗擦干手术器械后做好油保护处理,在引流谁下对吸引头进行反复冲洗,将管内血迹清洗干净后,进行高压灭菌处理。
1.3 护理效果评价
所有症状消失,泪道冲洗通畅无阻,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形成造孔代表治愈;所有症状明显缓解,泪道冲洗存在一定的阻力,进行加压冲洗后恢复通畅,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形成造孔,但狭窄现象明显代表好转;症状无任何减轻,泪道冲洗阻力大,不通畅,鼻内镜检查结果显示造孔闭锁。治愈率+好转率=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评定
借助SPSS 22.0的统计学软件分析涉及到的有关数据,护理效果以百分率(%)描述,并行x2检验,若P<0.05,则说明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对照组总有效率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比较结果显示,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的差异 [n(%)]
近年来,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已经在临床鼻炎相关外科治疗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根据相关文献报道,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的远期随访结果显示,其不仅效果良好,且术后无明显并发症,安全性高。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并做好准备工作,可保证手术顺利开展;术中严密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对手术耐受情况等,可有效预防不良事件;术后对鼻腔等进行预防性冲洗治疗等,可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4]。
此次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泪囊炎行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改善护理质量,值得在临床中推广普及。
[1] 樊 兵,肖大江,吴四海,等.改良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慢性泪囊炎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09(7):665-666.
[2] 王 斌,朱兴中,孙 军,等.鼻内镜下改良鼻泪管逆行插管和鼻腔泪囊造孔术疗效比较[J].国际眼科杂志,2013,13(2):390-391.
[3] 费永光.改良泪囊瓣后的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治疗体会(附18例报告)[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15,29(4): 320-322.
[4] 蒋家澧.改良经鼻内镜下泪囊鼻腔造孔术临床探讨[J].吉林医学,2015,15(18):4005-4006.
本文编辑:吴 卫
R473.76
B
ISSN.2095-8242.2017.23.444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