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艳平 张承凤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家庭环境的关系
段艳平 张承凤
郑州大学教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为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家庭环境的关系,随机取样476名大学生,使用成人依恋量表(AAS)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如下:(1)大学生安全型依恋的人数显著高于其他(先占型、拒绝型和恐惧型)依恋类型的人数。(2)不同的成人依恋类型在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和控制性上有显著性的差异。(3)依恋亲近与亲密度和娱乐性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依恋依赖与矛盾性、娱乐性和控制性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依恋焦虑与亲密度、娱乐性和组织性均有显著的负相关,与矛盾性有显著的正相关。表明: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的分布很不平衡,家庭环境对成人依恋的形成有显著影响。
大学生;成人依恋;家庭环境
“依恋”这个概念最早由英国精神分析师John Bowlby提出,他认为依恋产生于生命早期与养育着的相互作用过程中,一种个体与特定的他人形成牢固的情感纽带的倾向,能够使个体获得安全和安慰[1]。Bowlby详细阐述了早期依恋理论[2],还指出尽管依恋行为在儿童早期特别突出,但存在于人类从出生到死亡的一生中[3]。成人依恋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成人当前与依恋有关的心理状态及其间联系,幼儿经历与父母教养方式、心理健康、个性特征间的关系等,二是主要成人的爱情关系[4]。本研究是属于第一研究方向,探讨大学生成人依恋与家庭环境的关系。此外,不同的研究取向对成人依恋的含义给出了不同的解释:发展临床学取向,定义其为“成人对其父母依恋的记忆和心理表征”;而人格和社会学取向,给出的释义为“个体与当前伴侣及其他人的持续长期的情感联系”[5]。吴薇莉将以上两种进行了综合,将成人依恋定义为成人对其幼儿期依恋经验的回忆、再认和评价[6]。
家庭环境是个体出生后接触的第一个环境,是个体社会化的起点,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家庭是最重要的地方,在家庭里,人初次向社会迈进”,因此,对个体的认知、情感和意志都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7]。依恋就是起源于家庭,是在与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的相互影响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在个体成长过程中,慢慢的变成了成人依恋,因此,对成人依恋与家庭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是极其重要的。对大学生群体来说,正面临着远离父母,开始自己独立的交友圈,即将步入社会的时刻,在这期间,大学生正面临着来外界各方面的挑战,对大学生成人依恋的家庭环境间关系进行探讨是有重要意义的。本研究旨在成人依恋研究的基础上,了解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现状,进一步地分析家庭环境各因素,探讨两者之间的关系。
(一)对象
采用随机分层取样的方法,选取河南某高校教育科学学院、历史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和生命科学学院48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问卷回收总数为480份,有效问卷为476份,被试平均年龄为22岁,其中,男生为264人,女生为212人;大一119人,大二120人,大三120人,大四117人。
(二)工具
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修订版)[6]包括亲近、依赖和焦虑3个分量表,每个分量表由6个条目组成,共18个条目。亲近和焦虑的Cronbach α系数为,0.7以上,依赖为0.62。
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8],该量表有10个分量表,因其中情感表达、独立性和道德宗教观的内部一致性和判别效度较差,故本研究采用分别评价10个不同的家庭社会和环境特征中的7个:亲密度、矛盾性、成功性、知识性、娱乐性、组织性和控制性[9],共63题。
(三)分析
对调查取得的数据使用SPSS For Windows(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
(一)大学生依恋维度和类型
据AAS计分标准得出成人依恋各维度的平均分分别是:依恋亲近3.40±0.534,依恋依赖3.23±0.514,依恋焦虑2.68±0.677。再比较亲近依赖复合维度3.32±0.430和依恋焦虑分量表的平均分,可计算出各依恋类型分布:安全型62.0%,先占型15.3%,拒绝型6.7%,恐惧型16.0%,结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的分布
(二)大学生的家庭环境
据FES-CV计分标准得出家庭环境中各个因子的得分:亲密度7.08±1.982,矛盾性3.29±2.175,成功性5.71±1.723,知识性3.42±1.838,娱乐性4.51±2.040,组织性5.11±1.730,控制性2.74±1.807。
(三)大学生成人依恋类型与家庭环境的方差分析
以依恋类型为自变量,家庭环境中的7个因子作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见表2。
由表2可得,不同的依恋类型在亲密度(F=3.016,p<0.05),矛盾性(F=2.770,p<0.05),娱乐性(F=2.726,p<0.05)和控制性(F=2.757,p<0.05)上具有显著性差异。
事后比较分析结果:先占型依恋的个体在亲密度上显著低于安全型(MD=-0.655,p<0.05)和拒绝型(MD=-0.938,p<0.05)的个体;先占型依恋的个体在矛盾性上显著高于安全型(MD=0.718,p<0.05)、拒绝型(MD=0.945,p<0.05)和恐惧型(MD=0.893,p<0.05)的个体;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在娱乐性上显著高于恐惧型(MD=0.714,p<0.05)的个体;拒绝型依恋类型的个体在控制性上显著低于安全型(MD=-0.667,p<0.05)和先占型(MD=-1.076,p<0.05)的个体。
表2 大学生依恋类型与家庭环境的方差分析
注:*p<0.05。
(四)大学生依恋维度与家庭环境的相关分析
据AAS计分标准得出依恋亲近、依恋依赖和依恋焦虑3个维度,并与家庭环境的7个因子得分做相关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大学生依恋各维度与家庭环境各因子的相关
注:**p<0.01。
由表3可得,依恋亲近与亲密度和娱乐性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依恋依赖与矛盾性、娱乐性和控制性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依恋焦虑与亲密度、娱乐性和组织性均有显著的负相关,与矛盾性有显著的正相关。
在本研究中,大学生的成人依恋类型的分布情况很不均衡,安全型62.0%,先占型15.3%,拒绝型6.7%,恐惧型16.0%。这与国内的一些成人依恋采用AAS的研究结果类似,安全型60.26%,先占型13.68%,拒绝型9.83%,恐惧型15.81%[10]。而早期国内一些研究采用亲密关系体验问卷(ECR)对大学生成人依恋的研究结果多是恐惧型所占比例最多显示,如田瑞琪研究发现安全型占23.8%,恐惧型占35.1%,专注型占22.58%,冷漠型占18.6%[11]。关于国外的研究,大多数的研究结果显示安全型依恋的比例较高,这表明西方学生较独立,适应性强,随着社会进步,国内学生也更早地成熟和适应外界生活,因此安全型在成人依恋中占多数。另外,恐惧型的比例在国内或国外的研究中所占的比例也较大,这表明仍有大学生在与人交往过程中可能表现出对自己的不自信和对他人的戒备心,这易导致学生适应不良和社交障碍的发生。
该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依恋类型在家庭环境中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和控制性因子上具有显著性差异。这与其他学者的研究结果类似,如杨冬和马姝娟等学者研究发现不同的成人依恋类型在亲密度、娱乐性和控制性上有显著性差异[12-13]。这表明家庭环境的亲密度、矛盾性、娱乐性和控制性对个体依恋类型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个体感觉到家庭成员间的团结互助,相亲相爱和鼓励,以及亲密的言语沟通和亲密的肢体接触,积极参与娱乐活动并能体验到快乐,会为以后的人际交往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个体容易形成安全型依恋。如果处在一个家庭氛围冷淡,家人之间缺少关心和支持,成员之间公开表露愤怒和矛盾,这会使个体更容易形成先占型或恐惧型依恋。如果总是用规则和程序化的项目安排家庭生活,个体易失去自己的见解,对他人过度依赖,认为自己是消极的,而他人是积极的,会使个体更容易形成先占型依恋。
该研究发现,大学生依恋亲近与亲密度和娱乐性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依恋依赖与矛盾性、娱乐性和控制性均有显著的正相关,依恋焦虑与亲密度、娱乐性和组织性均有显著的负相关,与矛盾性有显著的正相关。这就表明,家庭成员间越亲密、善于表达、自尊自主和积极参加活动,就越亲近;成员间越是感情表露出愤怒和矛盾、参与活动和按规章制度行事,就越互相依赖;家庭成员间越亲密、善于表达、自主,焦虑的程度就越低,而家庭成员间越是常流露出愤怒,就越会产生焦虑。
通过本研究,可以发现成人依恋的形成与家庭环境有关,因而,为了个体拥有一个安全型依恋,要多重视成员间的亲密和娱乐活动,民主决策,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
[1]Bowlby J.Attachment and Loss[M].Basic books:New York,1969.1.
[2]许兴建.依恋研究综述[J].柳州师专学报,2001(12):89-93.
[3]Bowlby J.The making and breaking of affectional bonds.New York:Routledge,1979:129-130.
[4]张秋凌,周泓.成人依恋研究在促进早期亲子关系中的应用[J].中国心理学卫生杂志,2004,18(5):306-308.
[5]汤芙蓉.成人依恋研究进展[J].社会心理科学,2010,25(11-12):158-162.
[6]吴薇莉,张伟,刘协和.成人依恋量表(AAS-1996修订版)在中国的信度和效度[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4,35(4):536-538.
[7]许丽芬,张野,姜俐彤.论家庭环境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5-05-01(1).
[8]汪向东,王希林,马弘,等.心理卫生评定量表.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9:134-142.
[9]谭千保,钟毅平.高中生家庭环境与家庭功能的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科学,2003,26(6):1117-1118.
[10]倪珊珊,李成齐.大学生依恋类型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2(S3):159-160.
[11]田瑞琪.大学生成人依恋的测量及相关人格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8.5.
[12]杨冬.大学生成人依恋现状及其与家庭环境和人格特质的关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9.
[13]马姝娟,戴美林,陈霞.高校学生成人依恋与家庭环境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9):793-794.
B
A
1006-0049-(2017)17-006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