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垣县人民政府
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全覆盖致力打造美丽宜居新长垣
长垣县人民政府
长垣县地处豫鲁交界,与山东省东明县隔黄河相望,县域面积1051平方公里,耕地86万亩,辖11镇2乡5个街道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区,599个行政村,88万人口。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试点”。近年来,我县不断加大农村综合环境治理力度,重点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三个全覆盖”,即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全覆盖、农村环卫保洁市场化全覆盖和农村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全覆盖。“三个覆盖”的落实,促进了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明显提升。
垃圾无害化处理是一项政府主导、全社会参与的社会综合工程。为此,我县结合农村实际,在推进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中,重点做好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提升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运行质量。在对垃圾无害化处理场进行扩容的同时,强化运行管理,建立健全垃圾进场检验、称量统计、填埋作业、卫生消毒等系列规章制度的落实,保证了处理场满负荷运转。二是建设覆盖全县农村的垃圾中转站。针对过去农村垃圾就地填埋容易造成二次污染的问题,我县投资3600万元,在城区外所有乡镇建设了14座高标准的农村垃圾中转站,并成立由主管县领导牵头的垃圾中转站运行管理领导小组,在设备调试、垃圾收集、垃圾进站、垃圾运输等环节予以指导,确保中转站满负荷正常运转,全县日中转垃圾500余吨。三是取缔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减少垃圾存量。去年第一季度,我们利用三个月时间,对全县599个行政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进行了拉网式排查和集中清运行动,累计清理垃圾积存点3200处、填埋点2250处、卫生死角6000余处,共清运垃圾5万余吨。同时,我县正在建设投资12亿元的静脉产业园,主要包括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理、建筑废弃物综合利用、园林废弃物处理等8大功能区,园区一期投资4亿元建设生活垃圾发电项目,建成后日处理垃圾达600吨,保证生活垃圾得到及时、连续、无害化处理。
坚持以买替管,建立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的农村市场化保洁机制,以市场化促进制度化、规范化,环境保洁效率和质量大幅提升。一是完善环卫设施。按照“五有”(户有垃圾桶、巷有垃圾箱、村有保洁车、乡有运输车、中转站)标准,统筹规划各乡镇环卫车辆配置、保洁设施的数量、布局、规模等,做到方便投放、集中收集、密闭运输、统一处理。目前,我县共配备保洁员2870名、垃圾桶14万个、垃圾箱1437个、垃圾池1116个,购买保洁车2629辆、垃圾运输车543辆,实现收集运输全封闭、日产日清不落地。二是加强资金保障。主要通过县财政补贴、乡镇筹集、群众自筹的办法,解决农村保洁经费问题。县财政按每人15元的补贴标准补贴乡镇,同时根据各乡镇垃圾中转站垃圾运输量再进行运输补贴,基本保证县财政补贴50%、乡镇自筹40%、各村收取10%的资金比例,确保环卫保洁支出。三是推行市场化运作。在明确乡村环卫设施配备标准、保洁员配备标准和农村保洁标准的前提下,按照属地化、机械化、市场化原则,公开招标专业的环卫保洁公司承担具体作业实施,通过县、乡两级考评,督促保洁公司强化内部考核和管理,不断提高保洁水平。截至目前,全县18个乡镇(街道)农村市场化保洁已全面推开,覆盖全县的垃圾清扫收集运输处理体系基本建成。
针对农村垃圾治理的复杂性、动态性和反复性,我们坚持以机制促提质,以管理促长效,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推动工作制度化、科学化、常态化。一是强化经费保障。县财政根据各乡镇(街道)农村人口,按照每人每年不低于15元清运费的标准,安排专项资金。县改居办负责保洁经费的监督使用,对垃圾清运车、垃圾箱(桶)等配套设施,由乡村两级负责配备,县财政予以适当补贴。二是建立监管督查机制。为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我们强化一级对一级的督促检查,建立了县对乡、乡对村、村对保洁员的考核督查机制,做到每周一抽查、每月一督查,每季度一次现场会,对工作不力、治理效果不好的乡镇予以通报,并限期整改。同时由覆盖全县的网格员负责监督网格内村庄保洁情况,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各级及时督导整改。三是建立三级联动工作机制。县、乡、村三级采取明察与暗访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村保洁进行不定期督查和定期考核,财政补贴资金与考核结果挂钩、星级文明村创评与考核结果挂钩,扭转了农村保洁不彻底、垃圾清运不及时、坑塘路边无人管理的局面。
虽然我县在农村垃圾治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初步实现了农村保洁由粗放到精细的提升,基础设施由量到质的提升,村容村貌由乱到美的提升,但与上级要求相比,与群众期望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下一步,我们将以这次会议为契机,继续探索农村垃圾治理的新路子,努力打造长垣干净宜居的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