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的那家驴皮影酒店

2017-08-23 04:32杨乃运
旅游 2017年6期
关键词:皮影戏皮影

杨乃运

北京的文化主题酒店很多,酒店打文化主题牌是酒店运营中的一种时尚,但以皮影为设计元素的精品概念酒店,不要说在北京是独一份儿,在全国恐怕也很稀有。它的理念、它的设计、它的装饰装修、它的功能、它的文化内涵,是彻底被皮影艺术皮影文化浸透了的,它的内外元素中无一不皮影,皮影摆设、皮影挂件、皮影吧台、皮影戏台、皮影博物馆、驻店皮影名家、皮影系列活动……它活脱脱就是一个皮影艺术之家,入住的客人在店内会时时刻刻感受着中国古老的皮影艺术,在皮影文化的熏染中体验中国皮影特色文化,在新颖的生活中度过一段难忘的时光,国际上的中国皮影迷们也因它而有了一个高端大气的中国皮影戏的学习、交流、创作基地,京城更是因它而有了一个开展皮影艺术活动、传承展示宣介皮影非遗文化的窗口。这是一家非常有文化个性文化追求的酒店,它看似在依托传统,其实它就是在创造和引领时尚。它为宾客打开了新的眼界。

慕名寻访皮影酒店

皮影主题酒店说好找也好找,说不好找也确是需要用点心,如果您不想在手机上打开卫星定位仪的话。

皮影主题酒店的地理位置很是优越。它在京城的核心地带,距北京城内中轴线的中心点仅二三公里的样子,坐落于元代以来水龙脉的交汇处,东南距明清紫禁城、南距皇家御苑太液池、东距京城内保存最完好的王府恭王府、最古老的繁华街市烟袋斜街、历史上久负盛名的荷花市场,步行都不会超过一二十分钟,为千古名胜什刹海所怀抱,临水傍秀,撷芳织锦。

地址:北京西城区松树街24号。

自驾车或打的过去怎么都顺,它南边的大道是平安大道,那条街叫平安大街,东西向;在北海北门地铁站附近,有南北向的德胜门内大街,松树街离德内大街很近,几乎紧贴着。这一片都是历史文化保护街区,外地人喜欢逛,国外来的国际友人更喜欢逛,步行是慕文化而来的中外游人的一个理想选择,而步行寻访皮影主题酒店,京城的特色文化之一胡同就有可能让您犯点迷糊了。叫松树的这条街的宽度与平安大街、德胜门内大街的宽度没法比,但它和北京历史上的街道概念极其吻合,它也是一条胡同吧,抄近道到这条街上至少要穿过一条胡同。此街街道平直而深长,两边大都是典型的四合院或四合院变化来的大杂院,漫步其中,您有与高楼林立的当代豪华北京隔离开了的感觉,仿佛穿越到京城记忆的深处,抚摸远逝的旧京时光。在走到差不多快看到后海了的地方,一棵古老的大槐树旁、一座别致典雅精美的二层小楼、一道古老的大门会格外地引您注意,更引您注意的是由这道大门进进出出的男男女女的老外,他们气定神闲的样子更像主人,他们在这里居住,拥有并安然地享受着典型的中国式古老。这道大门内的居所,便是名称同样很中国的皮影主题酒店。

剧院+小博物馆+住宿=酒店

晚间到皮影酒店来,一下子抓住你眼球的一定会是灯箱。灯箱很大,在酒店的南侧,面向街,垂直的立方体,比楼还要高出一大截,向外凸出,图案是棵松树,树脚两个人物,是赴约而来的一男一女,即将走在一起的瞬间,举扇的猴急,等待的羞涩,活灵活现,令人浮想联翩。图案无论是松树还是人物,都是镂刻的皮影造型,剪影效果。图案和巨型灯箱,日光下不是很显眼,灯箱看不出是灯箱来,人和树也有些绰约,到了晚间华灯初上的时候,灯箱便亮起来,整个灯箱呈深蓝色,而图案则雪一样白,在冷色的深蓝中非常醒目而耀眼,与酒店窗口里暖色灯光左右呼应,相映共辉。酒店和灯箱在夜色中的轮廓是规整简洁的几何体,灯箱图案其松则疏密有致、叶冠错落交叠、枝干或斜或弯曲,点面线和谐布局,构图简中有繁,加上动感十足的两个人物,生命之态跃然其上,使整个酒店画面有了静与动、寂与活的鲜明对比,光与影的诗情画意不由你不感动。灯箱图案用松,标明酒店是在松树街上,与松树街名相呼应;用皮影人物和皮影风景则标示彰显着它的文化主题,它的以光凸影的艺术风格。整个酒店在胡同之夜中特具标志性意义。它是传统与时尚紧密融合的代表。

皮影主题酒店的外观还有个引人注目的物件,那就是它的大门。大门据说是从陕西民间挖掘来的,是榆木的,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最先吸引我的并不是这老榆木大门,而是大门旁橱窗里老旧的藤条箱、黄橙橙的麦穗、青灰色的大瓦雕、土黄色的陶罐和憨态可掬的陕北农村帅娃陶人。一派丰收景象。我和陕北没什么渊源,只是在延河边溜达过,上过宝塔山,看过安塞锣鼓,站在青化砭的山包上俯瞰过彭德怀指挥青化砭战役的战场,吃过一星期的陕北小米,喝过一星期朱德井的井水。却像老陕北人似的被橱窗里的几样物件唤起了亲切的回忆,一股浓浓的乡情油然而生。乡土文化让人着迷。大门是在我转过整个酒店之后才仔细观瞧的,因为我觉得我悟出了大门上所有青铜色的金属装饰图案都是与酒店主题相呼应的一一不管是门神、传说人物、吉祥神兽、植物还是花边,一水儿皮影效果。大门为木质,双扇,厚重古老,内面有粗粗的门闩,是乡村富家大宅门才有的。我对门闩很熟悉,老去农村的缘故吧。因正站在门边,见一欧洲女郎款款走来,以示礼让,想顺手把门打开,按常规拉门却未见门动,反倒是她轻巧地开门礼让了我。汗颜。她是驻店常客。

大门上嵌着的铜饰图案中有蝙蝠,蝠是福的谐音,蝠在门上,寓意“福临门”。大门打开,迎面是随墙影壁,影壁上的莲花图案也是吉祥的象征,莲花有一品清廉、一路连科、本固枝荣等等多重吉祥含义。而影壁则是传统四合院的必有设置,它有关风水。

酒店是老北京传统四合院改造出来的,改造成磨砖对缝的青砖小楼,两层。底层是大堂,二层是客房。说底层是大堂并不准确,它有前台,更有茶座,一座古典牌楼立在西面,南墙顶天硬木多宝阁。这是大堂、剧场、茶吧、博物馆的结合体,同一空间里的多功能组合。这种组合与一般酒店的多功能厅不同,不是应需而变,全是常设,若看戏,牌楼就是戏台,大厅就是剧场,茶座就是观众席,茶座式戏园子;若参观博物馆,随时都可以,全套的设施、摆件几乎找不出与博物馆主题无关的,大门内的天井、影壁、荷池,都是老北京传统四合院的重要元素。下楼梯,右拐,迎梯内小走廊的墙壁上悬挂着一幅皮影钟馗,旁边贴墙一紫檀木条案,上面摆放的古秤是皮影制作过程中必用的,前台是老柜台式样,柜壁上浮雕着皮影图案,柜面上摆着皮影罩灯。这个前台至少是双功能的,它起到服務台的作用,又被称为铜雕吧台。吧台也对,吧台是有茶水、酒水、饮料供应的,它前面的小空间有沙发有茶桌。茶桌也叫咖啡桌、酒桌吧。而台面的装饰,则是一绝,它使吧台成为一件别开生面特色独具的艺术品,图案取的是皮影人物局部和细节的组合,由清华大学教授用青铜亲手手雕而成,专为酒店量身订制的,取名《如影随行》,有皮影人物且行且走的感觉,在整体效果的追求上还有更深层的涵义,需在品茗浅酌中细细观赏慢慢品味。雕工精致细巧,材质坚实耐久,经得住时间的打磨,历百年必成文物,与莲花固本枝荣意合。小吧厅的西墙壁上悬挂着四件木雕作品,是戏曲人物,取之于建筑部件,圆雕浮雕技艺精湛,人物神态栩栩如生,懂戏曲的应能立即说出均出自哪部戏吧?老物件了,很有历史的厚重感。

酒店大厅的空间设计不同凡俗,顶覆采光玻璃,空间既是封闭的,又是开敞的,有室内的感觉,又有四合院中的体验,四季的阳光无拘无束渗透进来,倾射而下,云霞雨雪风雷的变幻也一一可览。顶吊葫芦灯,葫芦灯不是一盏两盏,它们是组群,不同时不同季的光改变着它们的色泽与形貌。葫芦乃福禄之谐音,厅为福禄厅无疑。福禄厅里的皮影戏台也是一件宝物,它是特制的,由修复故宫、颐和园建筑的师傅亲手打造。戏台是牌楼式,牌楼这种建筑是中国古典建筑的重要形式之一,起源于门,有界域性、标志性、纪念性、装饰性等等功能,在北京的城区和皇家建筑群中广泛应用,但用牌楼作为皮影戏的舞台,使牌楼具有演皮影戏的舞台功能,这可是蝎子拉屎独一份儿。皇家宫殿御苑里没有过,旧时的民间更是见不到。这是独创性的奢华气派的皇家皮影戏台,两柱三楼重檐式,对称的精致的戏曲人物木雕雀替不仅紧扣着它的戏台功能,而且使民族风格更加浓郁。雀替上雕刻的人物是福禄寿喜四星君,方胜纹眉额作衬的额匾上烫刻着“福禄”二字,从字到纹到人物雕刻都寓意着吉祥,与葫芦灯共鸣出酒店对宾客的美好祝愿。牌楼式戏台创新了牌楼功能,使它成为牌楼文化和戏曲文化的双重载体,图腾一样耸立在酒店大厅,给牌楼的标志性以新义,而且使整个酒店的皮影戏剧性的环境氛围更加浓烈。大厅的东侧有陈列制作皮影各个工序的文字介绍和材料、工具实物的展橱。熨皮的铜熨斗我是第一次见到。皮影戏演出的老脚本,各个时期皮影研究的书刊带我们走进神秘的皮影世界。在上二楼的楼梯拐角的墙壁上,一幅真皮皮影巨画也是引宾客瞩目的亮点之一,二楼全部客房按皮影戏的生、旦、净、丑分类,标准间、豪华间、尊贵间三种房型,25间客房,每间客房皆有其代表的戏剧角色,各有各的装饰特点,标示门号的皮影图案与其房型代表的角色是相称的,易辨识性、趣味性、艺术性、文化性在这样的细节上都充分体现出来,让人惊叹赞赏。

酒店里的小型皮影艺术展使酒店具有皮影博物馆的功能,而这座酒店整体上又何尝不是—座皮影艺术博物馆呢。

感受中国皮影情结

我庆幸自己赶上了一次孩子们的皮影教学培训活动。这是酒店的常规活动项目之一。

先是看皮影戏。

能在高端的文化主题酒店里看皮影戏真是太幸福了。皮影演出的路数比较多,可繁可简的,简起来,拉块白布有光照就能演的。

孩子们在享受高端皮影戏。为孩子们,酒店把桌子拼成一个凹字形,孩子们围桌而坐,面对着牌楼皮影戏台,楼台的白色幕布上映现着山石、树木、喜鹊的影子,一个让孩子们动心的童话故事在徐徐展开。

皮影戏是光与影的艺术,有人称它是电影的鼻祖。酒店打出了“依皮成形,借光树影”的理念,是从酒店设计酒店形象塑造酒店文化内涵上对皮影光与影关系的深刻解读中提炼出来的,孩子们为学习了解皮影艺术而来,他们能感受到皮影戏中那种微妙而深刻的光与影的关系吗?

我羡慕这些孩子,是因为我小时候只能学着大人握双掌通过灯光看投射在白墙上的手掌影子是否成了狼成了兔子成了鹰。

复杂都是从简单开始的。在成都,在湖北屈原的故乡,在河北乐亭我都看过皮影戏,不过那都是成人以后的事了。看皮影戏的同时也听到过一个传说,一个关于皮影戏起源的传说。《汉书》上记载的那个传说流传至今:汉武帝的爱妃李氏病逝了,汉武帝思念心切,终日神情恍惚,不理朝政。大臣李少翁从孩童手拿布娃娃玩耍,从影子倒映于地上的景象中得到了启发,就用棉帛裁出李氏影像并涂上色彩,入夜圍方帐张灯烛映给武帝看,武帝龙颜大悦,从此玩皮影爱不释手。这是皮影戏的最早版本?专家们肯定找到了比这更早的文献记载。它从古远的秦地走来,一代又一代地发展传承,传入北京后,宫廷里有了专管的官员,康熙帝的专职官员竟达8位之多,食五品俸禄,只负责皮影,足见皇帝的喜好和重视程度。民间更盛,逢年过节、喜庆丰收、祈福拜神、嫁娶宴客、添丁祝寿,都少不了搭台演皮影的,年节时连本戏就如今天的电视连续剧一样一演几天十几天的都有。有的京剧演员都要参与进来。有乐队伴奏,有演员说唱,热闹得不行。不过眼下孩子们看的这场则比较安静,是放的配音带吧,如同在影院看电影一样。我看过热闹的,乐队和演员都像唱大戏一样卖力,情绪高亢时那锣鼓敲得,那嗓子扯得!这文静的皮影演出连我都觉得是在牌楼白布上放电影,就不觉得幕后会有人。

看完演出,孩子们分班被带到台后,一人持—杆,一杆上一件皮影,由指导老师指导着怎样舞杆演皮影。孩子们这才知道皮影戏是幕后的演员举杆舞杆演出来的。他们—上手演,立即成瘾,谁也舍不得离开。可体验的机会不能由你们几个占尽了,还有下—个班、下下—个班的孩子们呢。

这不是皮影戏的全部。体验感受了举杆表演,该进行下一课了。待孩子们全都落座,指导老师举着白色的驴皮,问孩子们,你们看这是什么材料?有说纸的,有说塑料的,让人忍俊不禁。皮影知识的普及教育课一步接一步,一环扣一环,向深处展开。指导老师是毛钟博,他19岁学艺,2001年加入北京皮影剧团,系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皮影戏《西游记》《蝴蝶恋人》的编导之一。他告诉孩子们皮影都是用什么材料刻的,有多少道工序,各道工序都怎么回事。深入浅出,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带孩子们来的家长们也都听入了迷看入了迷。

来这里参与活动,住店里观看皮影演出的老外们比这些孩子疯狂,他们的神态举止比孩子还孩子,可他们是十足的成年人啊!有老有少有男有女。

聚集在皮影酒店周围有一群这样的老外,这个队伍还在扩张。

皮影酒店有好多让我困惑中深感兴趣的问题。和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的问题一样,是由装饰有皮影图案的大门引发了创办皮影主题酒店的构想,还是先有了创办皮影主题酒店的构想才把收购老四合院得来的木扇门装嵌上皮影图案,这个悬疑我给自己留着不去考证。从中国古老的皮影艺术流派中,不选广东皮影、湖北皮影、浙江皮影、泰山皮影、陇东皮影、山西皮影、乐亭皮影,甚至不选北京西派皮影(也称西城皮影)而选陕西皮影,选的又是享有“天下第一刀”之称的中国皮影艺术雕刻鉴定专家、国家工艺美术大师汪天稳坐镇,为其在店内开设了北京工作室,这其中有多少故事,也暂且不去管它,就说这老外和这座皮影酒店怎么粘得那么紧呢?老外爱到这座酒店下榻,它的精致、典雅、温馨,有浓浓的中国文化味儿,是原因之一。时时得到中国式祝福,福禄牌坊、福禄灯群、福禄厅、福禄匾以及吧台上绣织有万字纹装有过去皇帝喜食的北京小吃的福袋,都让老外们感动,也是原因之一,可这些别处不也能得到吗,为什么独粘这里?

对!中国皮影情结!他们骨子里的中国皮影情结。他们太爱中国皮影艺术了,酒店的皮影文化特色使他们找到归宿和依托!老外可以在酒店里看皮影戏,学习制作皮影、表演皮影,购买皮影和皮影衍生产品作为纪念品、礼品带回国去与家人、亲朋分享,皮影书签、头簪、老寿星、打马球场景和各种皮影古典人物,在别处买和在皮影酒店里买意义不一样;体验由皮影光影原理设计的酒店在各种光源照射下形成的光影环境效果和光影景色中的独特心境、意韵,感受也不同。还有那按皮影角色分类的客房,如果文质彬彬的男性选择了豪爽粗放的净角客房,娉婷秀雅的女子在经服务生提示后仍坚持住进中国戏曲型幽默的丑角炕房,那一定是他们有意地“幽上一默”,想从设施设备与装饰风格和本人的性格反差中得到乐趣,得到快感。皮影主题酒店培养外宾的中国皮影文化乐趣,传播中国皮影文化,还有深谙中国皮影文化的老外到皮影主题酒店来“扎店”,他们不是一般的懂,是深懂。美国的拉瑞就是典型的一位,他是艺术导演,他居然对皮影主题酒店演出的皮影剧目提出了批评,说北京给老外演皮影,不能都演《龟与鹤》,得上点新鲜的,譬如“梁祝”,譬如“西游记”。他批评,很有资格,年轻的时候就对中国皮影艺术情有独钟了。为学习、了解皮影艺术他在中国走南闯北,在美國将皮影与舞蹈结合,创立了美式皮影——舞蹈皮影。他是在一次偶然中遭遇了皮影主题酒店的,串胡同串到了,特别的兴奋,对皮影酒店的所有都特别感兴趣,他乡遇故知的感觉,扎进来就不愿走了,提出要与酒店共同开发创作新剧目。达成共识,参与筹备《西游记之大战盘丝洞》,写出脚本,制作出剧中皮影人物,反复排练修改,还和酒店中的演职员、员工一道骑着自行车,蹬着三轮到鼓楼后面的广场去“街演”,让京民评判,检测效果。这位外国“老爷子”并不容易,会的中国话有限,离开了翻译深入交流有点困难。

皮影主题酒店的创新剧目里,还有一套皮影与人影的对话节目,充分利用了声、光、电效果,紧扣并着力艺术地表现北京人的生活,通过皮影和对话,让老外知道“天棚、鱼缸、石榴树;先生、肥狗、胖丫头”究竟是怎么回子事儿。

看过这出皮影节目,住店客人再去乘三轮游胡同,逛四合院民居,泡吧,前海、后海、西海乘船赏景,或漫步在市井人家,一定有更深的体验和感受吧?

旅行,是一种人与环境的互动,是为了深度品味一个城市的原貌、一个国家的文化底蕴。

猜你喜欢
皮影戏皮影
指间功夫
有趣的皮影戏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皮影戏
有趣的皮影戏
扁人片克
皮影画
皮影收藏,镀亮了我的晚年生活
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美国女孩安妮:中国皮影戏的超级“迷妹”
皮影的来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