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杨
摘要:家庭教育作为人生接受教育最早、影响时间最长的一种基本形式,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学校教育不可替代的。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庭和幼儿园必须互动形成合力。
作为家长,不仅要有良好、丰富、扎实的家庭教育知识,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教育能力,所以提高家庭教育方法的有效性,才能很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关键词:家长;教育能力;儿童;需求
一、了解并关注自己的孩子在成长中的需求
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成长非常重要,家长不能只把对孩子的了解停留在物质需求和身体状况这个层次,还要了解孩子不同的需求,然后针对自己孩子不同的实际情况,探索有效的教育引导方法,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所以,运用有效的教育方法的背后应该有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策略作支撑。
(一)孩子需要爱
心理学家认为,孩子最需要的爱就是無条件的爱,尤其是母亲的爱,这种爱的需要也是人类最基本的需要。
母亲的爱会使人感受到很深的“安全感”,同时,安全感和自信心会使孩子自由自在地探索周围环境,才能自由快乐的生活和学习,成长为健康向上的人。
(二)孩子需要被了解、被接纳
父母对子女示爱时,除了使孩子体验到被爱的满足之外,也要使孩子知道因何事而被爱,从而学到是非观念。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逐渐会有自己的意见与想法,有了自己的所谓的朋友与自己的世界,有了自己的喜好与语言,所以父母需要聆听他们,使他们感受到被了解、被接纳。
(三)孩子需要独立自主
人的一生有两个性格独立发展期,一个是在两岁,一个是在十二三岁。这两个时期的发展如果受到阻碍,则会影响到一生。这两个时期的孩子要开始走出父母的安全保证,向外独立去探索,父母要有更大的耐心与雅量,允许他们尝试走出家庭与依赖的小世界,走向独立自主,并能随时给予他们关怀、支持与鼓励。
(四)孩子需要建立成就感
三岁到六岁这个阶段是培养一个人成就、自信的关键时期。小孩子尤其需要被鼓励与引导,自己独立地完成某些事情。所以父母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做一些事情,不要因为怕他们会失败而代替他们给予太多的指导,“放心”是很重要的方法。
(五)孩子需要游戏和娱乐
每个人的内心都需要有如自由的听音乐、玩游戏、聊天等没有任何功利目的,只是轻松自在而已的需求。现在的许多父母的各种期望心理,严重阻碍了孩子内心平衡的发展,同时过分严厉或是追求完美,也会忽略与阻碍孩子这方面的需要。父母们要在“自我了解”、“自我同理”的情况下,时常进行自我反省,重新检讨自己的教养方式。
二、运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提升家长教育有效性的策略
(一)做个会聊天的家长
孩子虽小,也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也需要有倾诉对象。父母和孩子无可取代的血缘关系和密切接触的日常生活提供给家长不少有利的条件。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主动接近孩子,关心孩子,和孩子一起阅读,听听孩子的心声,了解孩子的所思所想。
因为孩子的内心常常会无意识地流露出来,所以家长要专心致志地与孩子互相交流,倾听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疑虑,适时地加以引导。孩子得到了宣泄以后也愿意与家长进一步沟通,家长也可更进一步、更深入地了解孩子。
(二)做个会玩的家长
在生活中,家长应该跟孩子一起去野外游玩,大自然的美对孩子都会有无穷的吸引力,会带给孩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共同的心境和语言,使长幼之间的距离一下子消失了,多少教育内容都可以在此时此刻进行。假期若能带孩子到外地旅游,面对名胜古迹和各种展览时家长能做精辟的讲解,孩子是最为佩服;如显知识不足,则会迫使家长去翻书查资料,这更能赢得孩子的心,还可以融洽感情,寓教于乐,让家庭教育在欢乐、亲切、无拘无束的活动中进行。
(三)做个宽容的家长
孩子做错了事之后,家长应以宽大的胸怀接纳孩子的过失,没有过激语言的斥责,也没有穷追不舍的追究,这都会使孩子的内心受到深深的自责。实施宽容教育的前提,必须是孩子对自己的错误已经有了认识,并深感内疚,方可运用宽容手段。
家长准备原谅孩子的过失时,应该从表情上、语气上使孩子感到家长对孩子所犯的错误很痛心,并相信自己能够悔改。
(四)做个会说话的家长
表扬、奖励孩子的方式应以精神奖励为主,比如:夸奖、赞许、点头、微笑、亲昵等,都能达到激励孩子上进的目的。家长要把握住表扬、奖励的时机,另外也要慎用所谓的“赏识教育”。
在批评方式上应是先肯定对的再指出错的;先表扬以前的,再指出今天的;甚至可先做自我批评,再批评孩子。批评孩子可以严肃,甚至可以严厉,但这不等于粗暴,更不等于讽刺挖苦、奚落谩骂,否则就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势必会引起对立的情绪。
(五)做个让孩子服气的家长
家庭教育中用榜样的言行,可以使教育的内容具体化、人格化,使孩子受到形象的感染和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性和有效性,激励孩子去模仿、学习高尚的品德行为,自学矫正自己的不良言行。
孩子小时候受到榜样的影响,印象会极为深刻,甚至会终生难忘。
父母的言行是孩子学习的最直观的教材,父母以身作则的示范,不仅可以增强说理的可信性和感染性,还能使自己的言行对子女产生正向认同的作用。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们的家庭教育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正确教育理念的指导之下,摸索出来的方法却是各不相同的,不是唯一的。教育孩子,不仅是理念和方法的问题,还需要考虑每一个家庭的环境、条件、孩子自身的条件。即使是同一个孩子,在不同阶段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问题也不一样。所以,家长只有在教育过程中运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有的放矢,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才能锻炼和培养孩子,才能因材施教,让孩子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孙瑞雪.《爱和自由》,中国妇女出版社, 2013.4
[2]简·尼尔森.《正面管教》,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3.10
[3]舒尔.《如何培养孩子的社会能力》,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2.8
[4]托马斯·戈登 .《父母效能训练手册》,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