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径探讨

2017-08-23 15:55郎琅
卷宗 2017年18期
关键词:融合途径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郎琅

摘 要:随着我国逐渐迈入到全新的时代,如今的我国社会正处在了关键的转型时期,多样化的思想文化交织的涌入,造成了不停的碰撞、融合,当代的大学生正处在了复杂多元化价值观的风口浪尖,因而如何树立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人身观已经成为了目前各大高校所要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如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了思想政治课程教育的主体宗旨,需要结合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及教育,做好对当代大学生的指导工作。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途径

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文化的主要继承者,将决定了我国当下与未来的发展前景趋势,肩负着振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任务。因此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培养将十分的重要,将很有可能决定了未来的走向。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长时间以来都是各大高校的重点研究项目,而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对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在实际的工作中将二者有机的融合,寻找出高效的融合途径。

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全体性的概念,并非具体到个人的意志表现,是具有严格的理论依据而提出的,是党和国家对中国当下的发展形势的一种客观评价,同时对中国未来的经济、文化与政治形态的预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结合了我国一直所倡导的“以人为本”基本概念,从个人、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提出的相对展望,包括了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确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虽然并不复杂,但却包含了社会的各个层面,体现出了我国强大的意识形态凝聚力,因此可以成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政治教育的标杆与理论基础[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中,将有利于大学生充分的认识自我的社会定位,了解社会未来的发展趋势,明辨是非,在如今多元化的文化背景下坚持正确的价值观选择。

1.2 利用思想政治教育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方式

高校中的思想道德政治教育需要拥有一定的阶级性与规范,需要利用正确的政治观点与道德规范对所有的成员施加目的性的与组织性的影响,促使大学生日后成为对社会与国家有用的思想道德人才。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切合生活的实际,从大学生的兴趣点、关注点以及其他生活特征入手,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价值观教育活动,促使大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与思想品质有本质的提升,并能够感化周边的人,用其自身良好的行为影响到其他的人。如今的我国社会价值观呈现多元化的趋势,许多大学生由于欠缺足够的阅历与定力,容易受到不良思潮的影响,导致了在面对价值观的选择时往往陷入到迷茫,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2]。因此当下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融合,从大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入手,深入到实际的工作之中,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培育计划,努力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2.1 通过系统价值观为主渠道引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

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质上是围绕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与意识形态而构建的,由于大学生难以主动的接受理论的灌输,在没有得到自身满足需要的情况下无法自发的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因此需要高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明确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促使大学生明白理论的价值,建立自我自信心,并自觉的贯彻。高校需要充分的利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渠道平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的融入到每一个环节之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独特的魅力所在,使用理解式的方式对理论进行吸纳,结合上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内容,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变得简单易懂,让大学生在上课的时候感受到一种亲切感,可以自觉自发的去学习。

2.2 管理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加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

对当代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同时,需要明确认知与认同二者的区别。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很容易只停留在认知的层面,只明白什么叫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却无法领悟到其中的精神内核,导致了许多大学生无法对其产生深厚的认同感[3]。如今的高校教育工作者们需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的日常管理结合起来,努力的深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之中,对大学生的日常所需有着足够的重视,捕捉大学生的兴趣点,对学生进行循序诱导,及时发现学生的困惑并给予解决,让大学生产生一种深厚的“归属感”,才会让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更深的认同。

2.3 优化高校校园环境,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领悟

由于大学生处在了人生的重要时期,属于关键的转折点,因此极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导致价值观的改变。如果有不良的因素趁虚而入,将会对大学生的价值观带来深刻的不利影响,严重影响了日后的长远发展。因此教育工作者需要亲力亲为的优化高校的文化环境,让教育工作明确环境的“可创性”特点,加强培养与大学生生活气质相匹配的内容信息,增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领悟[4]。需要从硬环境与软环境两个层面入手,在硬环境方面应当着重“设计”,充分的调动所有的教育工作者集思广益,设计出更多能够让大学生所接受的标语与宣传信息,构建有足够吸引力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页,并配备丰富的音乐、图片与视频素材,创新体裁与内容;在软环境方面,则应当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2.4 促使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一旦明确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与认同,还需要足够的实践活动来对理论基础进行践行,开展一系列的时间活动,将大学生内心中的所想进行升华。大学生需要在实际的活动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内在的精神动力转化为实际动力,直至最终成為能够推动社会发展的物质力量。高校应当积极的制定长远的实践发展计划,指引学生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社团活动,不断的拓展大学生志愿者数量,磨炼大学生坚强的品质,强化自我的责任意识。

3 结束语

对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需要与高校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相融合,达成彼此的一致性,通过内在的关系融合为强大的支撑力。高校教育工作者需要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加强自我的教育意识,结合各方面的优势,拓展新思路,努力的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切合实际的提升教育的效果与质量。

参考文献

[1]何冬梅.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J].理论观察,2016,01:136-137.

[2]张冬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研究[J].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2:278-283.

[3]赵红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探析[J].戏剧之家,2016,18:253-254.

[4]刘小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路径[J].中外企业家,2016,28:182-184.

猜你喜欢
融合途径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广播电视与新媒体融合发展的探究
孝文化与现代法律融合的途径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