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lly
大多数人所不知道的是,几个世纪来,瑞士一直是一个靠提供雇佣军、替他国打仗赚钱的国家,这也是后来它不得不选择中立的一大原因。
瑞士南部的古老村庄
我坐在瑞士南部的一个石窟里,品尝着用本地梅洛葡萄酒烹制的烩饭,周围环绕着郁郁葱葱的山脉,沿着小路直走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村庄——这个村庄至今拒绝通电。
和我共享午餐的两个伙伴都是瑞士人,但一个说意大利语,另一个说德语。不过,为了便于和我沟通,他们都讲起了英语。这让我颇为满足,然后我想到,之所以会这样,瑞士素来的中立原则大概功不可没吧。
首先,这个古老的村庄从欧洲大大小小的战争中幸存下来,只因这里根本没有战争。语言和食物都能轻而易举地进入这个国家,人越过瑞士边界也没有任何困难。
即便是这个国家的组成方式,也仿佛是和平共处的缩影。在政治上,瑞士是一个实行直接民主制度的国家;在文化上,她包容四种语言群体;当你在瑞士各州之间穿梭旅行时,会有一种在四个不同国家旅行的感觉:意大利(提契诺州)、德国(苏黎世)、法国(日内瓦)以及罗马帝国(格里森斯)。
但是,当我正准备再吃下一大口美味烩饭时,一起用餐的一个小伙伴说的一句话差点把我噎着,他说:瑞士,作为世界知名的中立国,一开始是一个靠提供雇佣军赚钱的国家。
这个说法在我脑子里开始徘徊。前一天,我站在瑞士一个著名城堡战壕上,这处战壕在米兰人、法国人和年轻的瑞士联邦之间的中世纪冲突中占有重要地位。这些如今已成为世界遗产的石头堡垒,见证了一段悠久历史——各个国家、州都企图控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提契诺和通往阿尔卑斯山的通道。也就是说,瑞士有着悠久的战争史,当然这些历史绝不是中立的。
但如今,瑞士的中立反战政策倒成了游客们前来领略瑞士历史的主要原因。
英国肯特大学欧洲研究荣誉教授兼数部瑞士历史与政策书籍的作者克莱夫·丘奇说:“中立的影响在瑞士无处不在。你告诉我,哪个瑞士城市受到过炸弹的破坏?”
答案是:一个都没有。“你可以去到任何一个瑞士城市,然后你会发现这些地方一直有序地发展着,因为没有遭受过任何侵略。你能直观地感受到中立带来的好处,因为过去完好无损地呈现在那里。”
行走在这些童话般的城市间,你不得不同意丘奇教授的话。瑞士首都,古老的伯尔尼,是世界文化遗产地。这里到处都是历史悠久的拱廊、砂岩建筑和喷泉,还有一个建造于1530年的著名钟楼。瑞士最古老的城市库尔完好地保存着古罗马帝国的废墟。而在贝林佐纳,你可以行走在三个中世纪城堡的战壕间,或者探索该地区历史悠久的石头村庄。
但是,很多游客并不十分清楚瑞士目前的中立地位——或其军事历史。
红十字会博物馆
“我主要接待两种类型的游客,”历史学家兼导游莉迪亚·穆拉尔特说,“一种是不知道瑞士为中立国的,一种是知道的。第一类游客经常在听说我们是中立国且因此几乎未遭受任何战争创伤时无比惊讶。第二类游客则对我们的中立十分费解:那是不是意味着瑞士人可以不关心世界事务?”
穆拉尔特说,瑞士政府的网站上有对中立政策的定义,包括以下部分规定:瑞士不得参与战争,不得允许交战国使用其领土,不得向交战国提供雇佣军。这最后一条,显然是对瑞士过去历史的承认。
在中世纪,瑞士人非常擅长打仗,擅长到什么程度呢?最后瑞士人竟然把打仗发展成了一项不错的生意。
“本质上,提供雇佣军服务是出于经济因素,”巴塞尔大学政治科学教授兼瑞士和平研究机构主任勞伦特·哥切尔说,“过去的瑞士联邦非常贫穷——这里不适合大面积农耕,也没有殖民资源和海上资源,所以提供雇佣军不过是获得收入的一种方式。”
并且,瑞士人在打胜仗方面也十分靠谱,所以雇佣军逐渐成为瑞士的稳定收入来源——直到他们的常胜神话被打破。在1515年的马里尼亚诺之战中,当法国人和威尼斯人带着火炮和装甲骑兵出现在战场,而瑞士雇佣军仅拿着长枪长矛时,很不幸,曾经无敌的瑞士雇佣军在科技面前败下阵来。
“此役战败后,瑞士人意识到瑞士士兵仍是好士兵,但冷兵器终究抵不过火炮弹药,”丘奇教授说,“之后,瑞士人逐渐不再参与欧洲各大主要政治事件,”几乎仅向法国提供雇佣军服务,这不仅让他们有钱可赚,还解决了在同一战役中自己人同时出现在交战双方队伍中的尴尬。“虽然这种情况不常发生,但一旦发生就很糟糕,这一因素也推动了瑞士后来的中立。”丘奇说。
这时候,瑞士人发现自己过去给太多交战方打过仗,现在想要选择一方长期保全自己已是不大可能,特别是所有军事强国都觊觎瑞士的战略位置想让其为自己效力。因此,在法国大革命战争(在此战争中,瑞士雇佣军继续为法国王室服务,包括最后一位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拿破仑战争(在此战争中,法国入侵瑞士并终结了原瑞士联邦)之后,各国于1814-15年召开维也纳会议以寻求欧洲和平。在这次会议上,瑞士向欧洲列强提出了一个完美的共赢策略:让瑞士成为中立国。要想实现这个目标,各国的认可是关键。因为,只有得到其他大国的认可,中立才有意义。
幸运的是,瑞士如愿以偿。自此之后,瑞士就成为了现在所知的中立国。当你下次到日内瓦的时候,记得在查尔斯·皮克特·德·罗赫肖特的雕像前多看看;他是一名士兵出身的外交官,在维也纳会议上获得通过的瑞士中立宣言正是他起草的。
当你在瑞士花一整个下午时间参观红十字会博物馆时,你将走进瑞士作为中立国的下一个重要发展阶段——对人道主义救援的承诺。故事要从1860年代说起。日内瓦商人亨利·杜南出差前往意大利。本来是为了解决贸易路线纠纷,但当他看到战场上受伤士兵接受的可怕治疗时,他将事业重心转移到了创办红十字会上。
红十字会的成立提升了瑞士的声望,并促成了《日内瓦公约》在1864年的诞生,同时瑞士人亨利·杜南于1901年成为首个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瑞士还获得了欧洲“软实力强国”称号。
但是,随着世界大战开启,瑞士的中立国声誉开始遭受严峻考验,特别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瑞士从纳粹德国手中买入纳粹搜刮来的犹太人黄金,并拒绝接收犹太难民。“从一个瑞士人的角度来看,瑞士的中立到目前为止算得上成功,因为瑞士确实没有参与任何战争,”哥切尔说,“但是关于瑞士到底是否中立,众说纷纭,尤其是在二战中的表现。但瑞士没有参与任何战争活动,确是事实。”
这种不同的观点导致外界对瑞士的军队尤为困惑不解。如果瑞士是中立国,那么瑞士要军队有什么用呢?
对此,丘奇的解释是:“瑞士的中立是需要武装保护的。瑞士也可能会遭到侵略,因此需要军队来保卫自己。”
同样的逻辑也促使瑞士在二战期间大建地堡、地下医院和避难所——部分设施如今对游客们开放。至于瑞士的军人,在瑞士全国各地都可能见到。
不过,其实也没必要通过这些来观察当代瑞士中立政策引致的各种有趣现象。很明显的例证是:瑞士直到2002年才加入联合国。更有趣的是,瑞士至今未加入欧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