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斑子
7月1日,经过近半年的酝酿,暗网最大黑市“阿尔法湾”(AlphaBay)正式支持近两年大热的互联网虚拟货币Zcash。在这之前,2016年8月,“阿尔法湾”还将另一种互联网虚拟货币门罗币纳入商品交易支付体系。再加上早期已经被广泛使用的比特币,“阿尔法湾”支持的虚拟货币达到了三种,其全球化多样性发展引人瞩目,有网民调侃说,下一步,“阿尔法湾”该考虑IPO上市了。
但没过几天,之前门庭若市的“阿尔法湾”在没有任何征兆的情况下失联,很多已经在该网站购买了商品的用户还以为自己遇到了骗子。直到7月20日,美国执法部门宣布对“阿尔法湾”倒闭事件负责,大批买家才知道他们之前在“阿尔法湾”上购买的枪支弹药、毒品、非法药品等大概都到不了货了。
美国执法官员7月20日在记者会上说,黑市“阿尔法湾”规模是前辈“丝路”(silkroad)的10倍,拥有约4万名卖家和超过20万名用户,网站上非法药物和有毒化学品销售列表超过25万条,偷窃或欺诈性身份文件、假冒品和恶意软件等的销售列表超过10万条。自2014年投入运营以来,该网站的交易额保守估计达10亿美元。
“这是有史以来关闭的世界最大暗网黑市。”美国司法部长杰夫·塞申斯表示。他强调,“阿尔法湾”一案“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刑事调查之一”。
美国司法部还披露,“阿尔法湾”的创建者和管理员是25岁的加拿大公民亚历山大·卡兹,居住在泰国,于7月5日遭泰国警方逮捕。一周后,羁押在泰国的卡兹死亡,当地警方推断他死于自杀。卡兹生前和妻子在泰国过着奢侈生活,开着兰博基尼、保时捷等豪车,拥有多处豪宅,名下总资产达2300万美元。
美国司法部还透露,在“阿尔法湾”被关闭后,全球第三大暗网黑市“汉萨”(Hansa)的用户数量增加了8倍。但那些蜂拥而至的不法之徒不知道的是,荷兰执法机构早在6月份便秘密接管了“汉萨”,这些人成了执法机构的瓮中之鳖,用户资料均被锁定,成了后续调查的对象。
“阿尔法湾”和“汉萨”倒下了,但它们不是第一个倒下的,估计也不会是最后一个。2006年,一个名为“农夫市场”的网站在暗网中成立,专卖各类毒品,从大麻到氯胺酮一概提供,顾客遍布美国50个州乃至全世界34个国家和地区。美国缉毒局用了6年时间,才在2012年4月由一个专案小组将其攻破。
到了2013年,黑市“丝路”俨然已成为暗黑版的某宝。所有的交易只讲究你情我愿,毒品、性奴、儿童色情、雇凶杀人……只要有比特币,几乎所有东西在这里都能找到,除了底线。两年半时间里,“丝路”交易人数超过100万,交易总值超过12亿美元。“丝路”的老板乌尔布莱特(Ross Ulbricht)从中赚取了超过8000万美元的手续费,不过,他如今已被判无期徒刑,怕是无福消受了。
这些暗网黑市不仅规模越来越大,而且商品质量还搞得“越来越好”。《经济学人》的一份调查报告显示,暗网黑市里出售的毒品在质量方面似乎优于大部分地区零售的“街头货”,前者的可卡因平均纯度水平高达71.6%,远高于街头货可怜的48%。另外,抽样检测的毒品中有超过一半为纯可卡因,而相比之下街头货中仅有14%能够达到这样的纯度。
一些暗网黑市还建立了用户评价体系,就像一般的电商那样。购买者可以就商品做出分级评价,“如果商户出售的毒品拥有成千上万条好评,那么毒品的实际效力往往比较值得信任。”一位黑市用户解释称。而一旦在线商家以次充好,很快就会被无数差评所吞没,意味着再也不会有客户选择其出售的东西。激烈的市场竞争甚至催生了和普通电商套路差不多的刷好评行为。
为了让用户买得更放心,“阿尔法湾”的商品交易甚至有第三方平台担保,客户没收到货商家便拿不到钱,如果出现纠纷,还可以由平台出面仲裁。
网店这么搞,想不火都难。商品性价比高不说,还避免了街头交易的各种不可控的风险。
当然,这样的黑市也害人不浅。至少在美国,有为数不少的年轻人因为暗网黑市里的毒品而丧命。今年2月16日,美国西北部俄勒冈州波特兰市,一名18岁女孩吸食过量“新毒品”U-47700后死亡;2月27日,美国东南部佛罗里达州橙县,一名24岁女子吸食过量止痛剂芬太尼后死亡;去年年底,美国中西部犹他州帕克城,两名13岁男孩因滥用朋友买的U-47700在48小时内先后死亡……调查显示,所有这些毒品及非法药物的来源,都指向暗网黑市。
所以,打击暗网黑市,对执法部门来说是刻不容缓的。但当行动落到实处时,不仅前途不光明,道路也颇为曲折。
美国执法部门几年前就盯上了“阿尔法湾”,直到去年5月,执法人员开始假扮顾客,从暗网“阿尔法湾”上购买了大麻、海洛因、芬太尼、冰毒、假身份证和ATM机盗刷器等非法物品。这样的钓鱼执法并没有起到多大作用,包裹邮戳表明其卖家遍布美国各地,执法部门无从下手。最后还是通过追踪“阿尔法湾”创始人给新注册用户发的欢迎邮件(通过普通网站发送的电子邮件)才得知其真實IP地址。
看到这里,你或许会觉得奇怪,现在互联网这么发达,执法部门财大气粗而且占据着监管的便利,跟踪黑市卖买双方的IP地址,然后顺藤摸瓜直接抓人不就行了吗?
很不幸,如果一个黑店开在暗网里,那样的办法行不通。
暗网这个词,在前段时间“章莹颖案件”发生后,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又因为互联网上各种文章的渲染,被蒙上了神秘和恐怖的面纱。更有甚者说,互联网中大约 96% 信息都属于暗网,我们所见到的只有 4%。事实并不是这样,追溯96%和4%这两个数字的来源,我们可以发现,96%指的是我们用搜索引擎找不到的深网数据,剩下的4%则是我们可以公开浏览的网络信息。深网里的信息都经过加密,作为隐私存放在互联网上。例如用户的私密相册,或者企业的数据资料库。这些数据只能是一少部分人可获得的信息,而不能被公众检索到,实际上它们是互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暗网,只是深网的一个很小的子集。全球目前一共拥有超过 12 亿个不同的网站,而暗网的网页数量是 7000-30000 个之间,只有正常网站的 0.03%,这些网站需要借助特殊浏览器和网络工具才能访问。而且,通过特定的方式访问暗网,用户的IP地址很难被追踪。
暗网本身就是为匿名而生的。1996年5月,三位受美国海军研究实验室资助的科学家在英国剑桥的一间工作室里展示了一份名为“掩藏路由信息”的论文,介绍了一个新的系统,可以让用户接入互联网,而且无需向任何经过的网络服务器或路由器泄露自己的身份。他们把这个概念称为“洋葱路由”,因为这个系统涉及多个加密层次,信息在其中层层传递。2003年10月,他们将这个概念实现为一个名为Tor(The Onion Router,即“洋葱路由”)的开源项目,让用户通过Tor在互联网上进行匿名交流。通过Tor架设的网站同样具备加密且不可跟踪的特点,这些网站的域名后缀都是“.onion”。
从此,一大批以“.onion”为结尾的网站便成了互联网上真正的法外之地,各种人性阴暗面的聚集地。
比如“章莹颖案件”的嫌疑人曾经访问过的“绑架论坛”,里边都是些“完美的绑架幻想”“如何进行绑架”之类的话题,又或者是绑架犯炫耀自己罪行的帖子。又比如去年8月FBI攻破的一个自称是“这个星球上最大的儿童色情服务商”的暗网网站,是一些“娈童癖”交流,甚至交易的阵地。除外,暗网上还有更多的色情暴力資源,可以说是“罄竹难书”了。而一开始,美国军方建设暗网的初衷,是让警察可以用来收取匿名爆料而无需暴露他们的线人,军队和间谍机构可以用来组织秘密行动和交流,国务院也可以训练外国政府的反对派来使用它。
虽然如今暗网被“玩坏”了,而世界各国的执法部门也是束手无措,因为Tor的设计极致精密巧妙,连其创始人也无法摧毁它。那些落网的暗网黑店店主,全都是因为暗网以外的线索被执法部门追踪到的,Tor本身的匿名性,在多国执法部门久攻不下的无奈中得到了最好的验证。
在斯诺登泄露的美国国家安全局文件中,有一份2012年6月的文档专门讲的就是Tor和暗网的问题。美国国家安全局对破解Tor的前景并不感到乐观,甚至明确表示,“我们将永远不可能完全揭开所有Tor用户的真实身份”。
而Tor本身,则处在一个微妙的位置。一方面,它接受来自美国联邦政府(包括国务院和国防部在内)的资助;另一方面,像FBI和美国国家安全局这样的美国联邦政府机关又在试图攻破它。
不过,就算是直接负责“阿尔法湾”案的执法官员也强调说,他们并不责怪技术本身。“想在互联网上匿名活动,这本身一点问题都没有。想要一种使用一种新货币,比如比特币,这也不是问题。问题是,这些技术在让人实现了匿名的同时,也助长了毒品交易、洗钱和买凶杀人的气焰。”
显然,Tor并不是罪恶之源,由险恶人心滋生的需求才是暗网存在的源头。只要这样需求存在,暗网就永远还有存在下去的底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