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亚洁
(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创新教学在造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熊亚洁
(长江职业学院,武汉 430074)
造型基础课程作为艺术设计学生必学的专业基础课,它们的作用及影响不可小觑,但是我国很多教师在教授造型基础课程时仍然缺乏理性思考,未能让造型基础课发挥它真正的作用,同时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以体会学习这些课程的意义产生厌学情绪,本论文为造型基础课程的创新教学做出了自己的实践与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变迁市场的需求变化,我们仍需时刻调整以更理性严谨的态度探索适应造型基础课程的优秀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造型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
《设计素描》 、《设计色彩》和《设计速写》为艺术设计专业大一新生必修的专业造型基础课,这些课程对于学生们日后进行构成设计、视传设计、广告设计等专业课程的学习,有着不可分割的作用[1]。这几门课程的安排,由单色绘画向上色绘画和快速表现过渡,为了高考进行的高中美术基础课程练习也涉及素描、色彩和速写,但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只是提高了一定的再现能力,对于形体的整体形态把握、认知及以自我审美意识灵活运用形态创造作品的能力完全没有得到训练及提高[2]。所以,这几门艺术设计基础课的开设十分有必要。
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与高中时期的美术基础课相比最大的特点在于对于学生设计审美和创造力的培养:在艺术设计的专业基础课中,学生能接触到更多的美术作品,其中包括优秀招贴设计作品、包装设计作品、UI设计作品及包豪斯的大家们的作品、浮世绘、后印象派画家们的作品等,比起高中时欣赏和学习以“写实为美”的作品范围扩大了许多。另外,学生们还能在课程中接触到韵律、节奏、平衡、对比、格式塔规律、黄金比例等设计审美法则,扩宽了学生们自主审美的参照提升了个人格局,并且为他们以后进行个人创作、设计提供了可依的法则[3];在课程中运用多样的工具和形式让学生完成自己的作品,增添了作品形式的多样性,让学生们的表现技巧和个人创造性达到新高度。
(一)学科设置过细,课程间内容缺乏整体性
现行造型基础课教学时学生存在一个疑惑:“既然后续设计基础课程(三大构成设计)跟设计更为接近,且需大量的手绘练习,为什么在开学初还要花那么多的时间在素描色彩速写?”仔细思索这个问题后发现,教师在进行造型基础课的教学时,因学生本身基础及学科划分过细的限制,导致老师们在进行课程教学时,会下意识的将造型基础课与其他课程分割,在教授造型基础课时容易缺乏前瞻性与目的性。使得学生仅锻炼了手头再现能力,却忽视了学生观察、提炼、再造能力,传统文化元素现代化表现的能力,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在造型基础课中,给学生提前讲授同构、重构、形式美法则等设计审美理念并给予相关的范例进行欣赏、临摹及再创作,这样让学生的设计知识、审美眼界在正式学习设计课程之前已得到拓展。学生们的设计审美能贯穿整个学习过程,不会出现到了学习设计课程时,仍然认为“作品越写实越美”的基础性错误认知[4]。在造型能力基础课中训练学生真正从日常生活常见物体提炼细条,将作品抽象化和简洁化,从而为日后学好设计课程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过度强调创新思维理论学习,忽视动手技能训练落实
众多教授造型能力基础的教师在布置创新表现作业时,会直接给出相关的创意思路和可操作范本,这种行为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思维惰性,剥夺了学生思索如何创新表现的权力。只有在布置统一选题情况下,让学生自己去摸索、搜集资料、并付诸实践的创新训练才有意义。
对大师作品的借鉴、重构与改造,实际是为了训练学生不畏权威的心理特点,好的创作要敢于打破前人的成就,创作自己的作品。如果学生们过分推崇大师作品,不将大师作品拆分吸收其优点融入自己的作品和剔除剩余部分,学生们不但无法真正体会到传统文化元素的精髓,更无法完成传统元素的传承,只能让其封存在历史里。另外,传统的素描色彩速写的教学模式观念根深蒂固使得教师们对于造型基础课程教授的认知狭隘[5]。
设计是有可复制性的,如果一件作品做得非常精致不易大量复制传播,那么不能被称为设计[5]。再造能力的培养也是对于学生创造力、个人审美能力及个人造型能力的高度凝练,唯有个人表现力和创造力共同作用将自己的审美趣味传达给大众,这样的设计师做出来的设计才是特别的设计,才会有市场。
(一)提升学生再造能力、传统文化元素和现代展现能力的训练
首先,从画面素材取舍来讲,未进行过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的学生拿到任何素材不论人物、静物和风景等,会立马开始比照、打形、找明暗交界线、表现明暗关系,采用空气透视法的老一套。我的课堂上,则要求学生在简单的温习过去的知识后,必须对素材进行重构、整合经过自己审美的加工,创造新的素材进行表现而非再现。当然,在学生们进行作业之前,须给学生们讲解拼置、替换、填充等相关方法,也通过大量的带有设计感的设计作品或绘画作品、装置艺术,拓宽学生的眼界提升他们的审美水平。完成这一步骤后,要给学生讲解传授元素打散重构、同构和共生等具体构成技巧,黄金比例、取景构图的法则、格式塔审美规律[6],让学生们在进行创意作业时,有范例可依、有技巧可借鉴,并在传授具体技巧时,要求学生跟着进行变形、构图、手绘表现,积极开动脑筋,而非单纯地听课。接下来,可让学生真正进入创作阶段。在课堂中可通过设计大师色彩借鉴、大师作品改造、玩转综合技法材料表现、常见旧元素[7]再设计等课程环节,使学生在规定的课题中发挥自己的创意,以避免学生空谈不知从何处着手。
图1 学生作品 图2 大师原版作品
上面是在课堂启发下,学生们的作品(如图1所示)。此幅学生的作品,是让学生借鉴了野兽派大师——马蒂斯的作品后,创作出来的。显然,该生在绘画作品时借鉴了大师原版作品(如图2所示)的色彩,但在绘画时,因为所绘画的内容不同,所以颜色比例关系,画物之间的大小关系都要重新考虑,怎样让整个画面色调对比却统一,在借鉴同时散发出个人特质是授课难点[8]。在学生绘制作业时,作业画面主体可以用马蒂斯作品的精髓大胆的对比色运用,而背景及衬布可以用大师作品上不显眼位置的颜色。有效地解决了后期学生绘画时遇到困难,衬布不知该用怎样的颜色的问题。
综合分析,建议不知道用什么底色时,选用无色彩的白色,同时不能让大面积的衬布毫无看头。为此,建议学生先铺上一层浅灰色,在浅灰色上盖上一层掺入了少量青莲色的白色,在白色衬布上用点来填充装饰整个空间,点元素具有透气性和灵活性,用点元素处理的衬布填充最为合适。
这幅学生作品的创意点(如图1所示)是把蒙娜丽莎的形象和狗头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冲突荒诞的喜剧感[9],让学生做了一系列的动物头像和世界名画做结合的作业。此系列的作业都运用了构成设计里的替换手法,用完全不相干的元素替换原本的元素,将常见的元素以新的形式结合在一起引起观者的视觉兴奋。
(二)多材料创造性使用,强化学生动手能力训练
图3 学生创意设计色彩作品
创意设计色彩作品(如图3所示)采用了素描与色彩结合的形式,课堂启发同学采用多种素材表现作品。除开传统的水彩、水粉、素描手绘工具外,还能运用报纸、废旧杂志、PVC材料、牙膏等等,该生将画面元素具象元素抽象元素组合在一起,素描背景色彩主体物,通过不同绘画手段绘画材料的碰撞,不同风格的画面素材结合,整个画面效果丰富、出彩又别致[10]。
学生采用的是拼贴手法制作作品,利用废弃杂志选取自己想要的色块,通过不同色块在大的形体里进行填充,该手法凸显的是肌理效果,利用不同材质制作出的肌理效果能帮助学生们体会到肌理的重要性,以及作品表现的多样性。由此可见,作品可以是平面的展示,也可以是立体的,具有特殊纹路和自我表达意境。
综上所述,造型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应放眼学生整个大学生涯必须掌握的专业技能和进入岗位对应的行业基本素质,通过创意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白进行这些课程的学习的出发点和作用。只有这样,艺术设计专业基础课程的教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帮助学生更快拓宽视野放开格局,采用创意的方式去大胆设计,并让他们对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做好准备,为毕业后踏上工作岗位奠定坚实的基础。
[1] 潘鲁生.设计艺术教育笔谈[M].山东:画报出版社,2005.
[2] 黄源.素描系列教学[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1.
[3] 赵农.艺术设计概论[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
[4] 黑格尔.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
[5] 刘楚明,教育辩证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6] 宫云朝,设计素描[M].石家庄:花山文艺出版社,2002.
[7] 孙美兰.艺术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8] 朱上上.设计思维与方法[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9] 王绍强.创意空间[M].广州:岭南美术出版社,2002 .
[10] 杭海.创意与表现[M].西安: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Introduction to Application of Innovative Teaching in Fundamental Modeling Course
Xiong Yajie
(ChangjiangPolytechnic,Wuhan430074,China)
It is certain that fundamental modeling course is a specialty basic course for students major in art design. On the other hand, it seems that the basic skills involved in the course could not be overlooked. However, many teachers can not give a rational thinking on fully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course so as to cultivate students' art creativity. Unfortunately, some students create emotional weariness and may not really understand the significance of learning the course. Therefore, the paper tries to do some research and develop some creative solutions. The purpose is to probe into excellent teaching model for fundamental modeling course, which could better adapt to the change of social trend.
innovative teaching; fundamental modeling course; specialty basic course
G423
A
1673-3878(2017)04-0038-03
2017-04-14
熊亚洁(1990-),女,湖北荆门人,硕士,长江职业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艺术设计、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