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
【摘 要】数列极限定义是高等数学中的一重要概念, 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是后面学习的基础,但是数列ε-N定义的抽象性使很多学生难以理解,普遍感到“不知所云”,怎样教好数列极限,使学生真正理解极限的本质,掌握其精髓,以至熟练地去运用它呢?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下面根据实际教学经历, 谈谈数列极限定义教学的一点心得体会。
【关键词】数列极限,ε-N定义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知
首先通过两个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数列的极限:
(1)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庄周所著的《庄子·天下篇》引用过一句话:“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其含义是:一根一尺的木棒,每天截下一半,这样的过程可以无限制地进行下去,那么把每天截下的长度列出来就可以得到一个数列
让学生思考当天数无限增加时,截下木棒的长度如何变化?通过思考、观察不难看出,当天数n无限增大时,数列的通项无限地接近于0。
(2)刘徽“割圆术”,早在公元3世纪,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就利用圆内接正多边形来推算圆的面积—割圆术,我们知道,当圆的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逐漸增大时,它与圆的差别就越小,其面积就越接近于圆的面积。在这里,不妨设圆的面积为S,圆的内接正六边形的面积为A1,圆的内接正十二边形的面积A2,…… 圆的内接正6×2n-1边形的面积为An……于是得到一个数列:让学生思考,当n无限增大时,数列{An}的通项An如何变化?不难发现,An无限地接近于圆的面积S。
除了上面两个实例外,再让学生看两个具体的数列:①;②1,4,9,16,25,…,n2,…;让学生仔细观察实例中抽象出来的两个数列和数列①②,它们有什么共同特征呢?在这里可以提示学生当n无限增大时,这4个数列有什么变化趋势?突出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让学生通过思考发现:当数列的项数n无限增大时,数列的通项都无限地接近于某一个确定的数,我们就称这个确定的数为数列的极限。因此,我们可以抽象出数列极限的初步定义:对于一个一般的数列{an},当n无限增大时,若an无限接近于一个确定的数a,则称为数a为数列{an}的极限。 若不存在这样一个确定的数a,就说数列没有极限,如数列②。
二、由直观描述性定义过渡到精确定义
数列极限的描述性定义只是一种形象的描述,并不严谨, 尤其对于“无限趋近”的描述不精确、不严密, 无法进行测量。因此, 需要引进较为精确的定义。在这里关键要让学生理解“n无限增大时,an无限接近于一个确定的数a”这句话的含义,可以引导学生作如下分析:当n无限增大时, an无限接近于a。 也就是当n无限增大时, |an-a|无限接近于0。进一步可以理解为当n无限增大时,|an-a|可以任意小, 要多小就能有多小。换句话说就是当n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an-a|能小于事先给定的任意小的正数。因此, 如果 n 增大到一定程度以后,|an-a|能小于事先给定的任意小的正数, 则当n无限增大时, an限接近于常数a。
所以,我们就可以比较自然的给出数列极限的精确定义:设{an}为数列,a为定数,若对任意给定的正数ε,总存在正整数N,使得当时,有|an-a|<ε,则称数列收敛于a,定数a称为数列的极限,并记作或。
对定义中的语言需要向学生作进一步的解释,要指出ε>0;ε的任意性和确定性,其中任意是说ε要多小就有多小,这样就可以用|an-a|<ε很好的表达an无限接近a的意思;确定性的意思就是ε要给定,从定义中,不难发现,N是依赖于ε的,只有先确定下来ε,才能更好的去寻找正整数N,并且一般来说N是随着ε的减小而增大的。如数列, 易知,如果给定,则由知n>100时,,N=100即可;如果给定,则由知n>1000时,,N=1000即可。
在这里要向学生强调N并不是由ε唯一确定的,定义中只强调N的存在性,并不在意它的大小。
三、例题讲解,巩固新知
结合具体例题,引导学生总结论证法步骤:①计算;②对任意给定的ε>0,由开始分析倒推,推出;③取自然数,则当时,恒有;④由极限定义得。
四、课堂小结,加深反思
在课堂总结环节,让学生思考本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知识?用定义证明数列极限的步骤是什么?通过提问,加深学生对数列极限的理解,掌握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数学思维方法。极限理论是经过了近200 多年才建立起来的,教和学都不容易是可以理解的。 但只要我们在教学上由浅入深,分层次逐步引入定义,就会使学生学习的困难减少一些。
参考文献:
[1]同济大学应用数学系.高等数学(第六版)[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2]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数学分析(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3]桂绍辉.基于数学语言数列极限定义的教学.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3):95-98.
教改课题:
(1)广西财经学院学位与研究生教改及学科建设课题:“应用型背景下”数学建模对创新型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XKYJ201613).
(2) 2016年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能力研究专项课题:“互联网+”时代数学建模对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以广西财经学院为例(2016JSZXC14)
(3)《基于数学建模竞赛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7A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