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作为构建新型民族关系的重要载体,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社会融合问题受到各界的关注,本文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K市Y社区为例,了解民族互嵌式社区居民社会融合现状,本文对于戈登所提出的社会融合七维度模型进行了本土化,主要从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文化融合三个维度来具体考察民族互嵌式社区社会融合的方法和途径,并通过分析得出民族互嵌式社区社会融合实务活动的开展应遵循以下三点原则。
【关键词】社会工作;民族互嵌式社区;社会融合
一、民族互嵌式社区的内涵
郑杭生指出“民族社区是居住在某一特定地域,成员为单一的少数民族,或是以某个少数民族为主体,几个民族杂居的,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的文化认同感而强有力地联系在一起的群体构成的区域[1]。”这一概念体现出民族社区是以社区居民的高度文化认同以及共同利益为纽带所形成的区域性组织,由民族社区向外延出的多民族互嵌式社区内涵,融合了嵌入性理论,并强调了社区居住格局、结构功能以及文化认同等全方位的嵌入性。
民族互嵌式社区居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民族构成,各民族居民在社区公共行为、娱乐活动以及情感交流等方面存在着良性互动,由于不同的民族互嵌式社区居民的民族构成主体不同,因而社区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社区文化,各民族居民在嵌入社区网络的过程中,通过参与社区建设以及各项社区活动,逐步形成了共有的社区意识、对社区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并愿意为社区事务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形成和谐融洽、相互尊重,互帮互助的情感共同体。
二、民族互嵌式社区居民社会融合途径
本文对于戈登所提出的社会融合七维度模型,即文化融合、结构融合、婚姻融合、认同性融合、态度接受、行为接受和公共事务融合进行了本土化,主要从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文化融合三个维度来研究民族互嵌式社区的社会融合问题。
(一)经济融合过程的描述和分析
经济市场的繁荣主要依靠经济活动,K市作为新疆地区经济发展较好较快的城市之一,经济市场运作较为成熟,行动者在其中进行资源竞争,而作为最具潜力的资源,人力资源的开发是各地区完善经济结构,促进经济市场繁荣的重要方式,人力资源也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要素,其开发重点之一是通过职业技能培训的方式积累人力资本。
为了改善社区居民的失业状况,社区社会工作者们针对就业存在困难的少数民族居民开展了技能培训活动,从而改变家庭的收入状况。工作组初期开展美容美发培训活动,培训共四期,取得一定的效果。虽然因周期较短,其不能完全掌握该技术,但是成功调动起部分少数民族居民的工作热情。随后,社区吸取初期培训经验,扩大培训规模,延长培训周期,分别举办了机械修理培训班和面点培训班,强制要求长期处于失业状态的居民参加,有就业需求的居民自愿参加。培训结束后为通过考核的成员颁发上岗证,为其融入社区奠定了物质基础。
社会工作者通过实务介入为服务对象解决失业问题,使其进入到经济市场当中,改变了其职业流动的层次水平,使服务对象不再仅仅局限于低层次、低水平的流动,而是获得一定的经济地位。在整个培训过程中,参加培训活动的社区成员之间也形成良好的互动,这对于改善社区民族关系,促进社会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社会融合过程的描述和分析
1.社区资源的共享
社区中的组织、团体是城市社区中推行社区为本的经济活动的平台,这些组织团体创造不同的社会资产,然后利用资产回馈社区,使其推动社区经济发展。
通过社区经济的建立,可以让社区居民更深入地参与社区建设,在过程中掌握更多的资源、信息和技术,学会如何去提出诉求以及将社区发展的各种建议反映出来,从而达到“增权”的目的[2]。民族互嵌式社区社会融合的过程不是单方面进行的,而是需要各民族居民共同的努力,建立起一种相互尊重、彼此信任的伙伴关系。这种关系的建立可以更好的发挥社区居民的能力,充分运用社区资源,更加能使社区建设步入良性循环。在上述社区组建的志愿团队和活动当中,各民族居民均被纳入到社区生活当中,构建了更多的社区社会关系网络,社区居民可以更加深入地参与社区建设,并在这个过程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掌握更多的资源、信息和技术,增强对于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升主人翁意识。
2.社会网络的连接
社区中的组织、团体帮助社区居民增强社区互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使各民族之间的人际交往不仅仅停留在亲缘、族缘层面。在社区开展的各项活动中,不止在参加活动的成员之间建立起社会关系网络,更在所有参加项目的家庭之中建立了亲密性社会网络。
社会工作者从优势视角出发,最大限度的挖掘社区各民族居民的长处,让他们学会利用社区资源发挥自身优势,从活动中获益。对于在社区中处于相对弱势地位的居民而言,他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能力,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长处,此时,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可以帮助他们看到自身的资源和潜力,让他们参与到社区建设当中。社会工作者通过实务介入在社区内构建了社会网络,能够有效的促进居民交往,实现社会融合。
(三)文化融合过程的描述和分析
各民族之间的文化融合是民族互嵌式社区社会融合的一个重要因素。Y社区充分发挥民族团结模范的示范带头作用,用典型引路,用发生在周围的民族团结模范先进事例教育周围群众,增强广大群众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只有在各民族居民树立起民族团结思想观念的基础上,才可以更好的展示出自己的民族文化,接纳非本民族文化。
1.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
K市民族构成多样,民族文化异质性強并且历史悠久,各民族在相处过程中会发生文化碰撞。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文化融合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各民族的文化习俗,充分尊重和保护民族文化,以便更好地传承各民族文化。在开展活动的过程中应该充分考虑到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并且在重要的节日期间为社区少数民族居民举行庆祝活动。社区“访惠聚”工作组成员在节日期间会进行走访工作,为少数民族居民拜节,让少数民族居民感受到社区对于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保护。
2.不同民族文化的习得。
各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在社区居民交往过程中彼此会对民族文化进行交流。社区工作人员在与各民族居民交往过程中可以发现居民的才能,并且鼓励他们加入社区舞蹈队或合唱队,各民族之间相互学习,多种舞蹈艺术相互融合,会碰撞出更美妙的火花。社区举办大型联欢会时,社工会邀请社区居民报名参加,鼓励居民家庭共同上台表演,许多汉族家庭在少数民族居民的带动下开始学习民族舞蹈。
四、民族互嵌式社区居民社会融合应遵循的原则
本文从经济融合、社会融合、文化融合三个方面来探讨民族互嵌式社区社会融合问题,民族互嵌式社区因其构成主体的特殊性,决定了融合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不同居民对于社会工作者的态度有所不同,这就需要社会工作者在开展实务过程中,需要更加全面的考虑并制定完善的服务计划,保持耐心和热情,在沟通遇到困难时保持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心态,和少数民族居民维持良性互动。那么,民族互嵌式社区社会融合实务活动的开展,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1)民汉社会工作者搭配工作原则。
(2)少数民族带动少数民族原则。
(3)尊重民族文化原则。
参考文献:
[1]郑杭生.民族社会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2]文军、黄锐.论资产为本的社区发展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6):74-78.
作者简介:
刘萌(1992~),女,汉族,新疆人,北京工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2015级MSW,研究方向:社区服务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