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钊醒
【摘 要】道德教育对学校来说是一项任务艰巨的工作,文章在阐述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一系列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且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学校德育;问题原因;解决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7)21-0129-01
从总体上看,我国一直都很重视道德教育,但客观来讲,我们在中小学道德教育上的收获与付出并不成正比,还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德育的操作性不强,德育内容偏理论化,德育的方法比较机械化,德育面临的社会环境比较复杂,等等。道德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但从我国目前的大环境来看,找出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探索相对应的策略已经刻不容缓。
一、当前中小学德育存在问题的原因
当前,我国中小学的道德教育现状很不乐观,原因很多,很复杂,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道德教育出现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 现实社会生活中不道德的案例与学校道德教育相碰撞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个别人因受利益驱使而做出了不道德和极端恶劣的事件,从而对学校长期开展的中学生道德教育产生极坏的影响。“个人主义极端化、拜金主义严重化、享乐主义放纵化”,凡此种种,都会对学校的道德教育产生严重的影响,致使道德教育难以达成预期的目标。
2. 教育改革的力度不够导致教师师德和素质参差不齐
当前,课程改革已经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但问题也很多,这值得我们去思考。笔者认为,一些教师教学技能的欠缺和道德素质的沦陷是当今教育最大的不足,那么,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也必然会减少因为教师素质缺乏和师德欠缺而产生的老师辱骂学生、讽刺学生、暴力对待学生等一系列不道德现象的出现。
3. 教育评价内容和教育方式单一而导致道德教育知识化和课程化
当前,思想政治和中小学思想品德的评价方式陈旧、单一,不能对学生进行科学考评,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师往往只是单纯讲授知识点,致使德育课程化,这对教师的创造性德育教学非常不利。
4. 教育管理体制行政化、权力行使意志化以及监督缺乏
调查发现,学校行政化有利于提高办事效率,但如果滥用职权而又缺乏相应的监督机制,就容易导致学校道德问题的出现,致使学校的教学效率降低,使学校的校风、学风建设工作滞后。
5. 社会多元文化对学校一元文化的冲击与影响
社会多元化的冲击是当今中小学生所要面对的,当前,封建思想仍有残余,一些腐朽、落后的资本主义文化,如黄色、暴力文化也都存在,这就对中小学生的德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随着我国科技的不断发展,网络成为文化传播的便利途径,这就使中小学德育面临艰巨的考验。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策略改进探究
我国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入,学校的德育工作在社会中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我们就其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行分析,同时,对当前中小学出现的问题提出如下几条建议:
1. 树立道德榜样,加强培养学生的道德信念
中小学领导和老师(特别是品德教师)要树立健全的道德信念,及时规避失范的道德行为(像老人摔倒不扶事件)对社会的危害,并就这些事件对当事人进行社会舆论的谴责。除此之外,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从自我做起,发挥带头作用,在学校宣传、推广先进的德育事迹,并且大力宣传道德榜样,在全校形成良好的信念和气氛,从而使学生主动遵守道德规范。
2. 充分发挥德育的主体性功能和价值
要使主体性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教师就不要把德育仅仅作为学校、班级、课堂管理的手段,维护学校秩序也不仅仅是德育处的工作,全校师生都应自觉参与其中。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培养是德育的主题价值和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教会学生追求真、善、美。
3. 倡导德育生活化、活动化、过程化
要增强德育效果,教师可以从以下3点来参考:①道德教育要实现生活化、情感化,不能一味进行德育知识的传授和学习;②德育实践活动要吸引学生参与其中,使之体验活动中的乐趣,体会其中的意义;③尽可能在学校举办的活动和课程中增加道德教育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德育的韵味,使直接的道德教学与间接的道德教育相结合。
4. 多元化的德育评价方式和评价主体
在工作中,教师应注重研究德育评价方式的改革,尽最大可能地使德育考试内容生活化、开放化、灵活化。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与传统笔试不同的评价方式,通过评语创新等,使老师、同学、家长都参与其中。
5. 调整德育目标,设定道德底線
在开展中小学德育工作时要适时调节德育目标,坚持“向上不封顶,向下要保底”的原则,制定合适的道德底线,注重从形式上创新,倡导学生遵守道德底线和做人的基本良知。
6. 注重学校、家庭、社会德育的有机结合
我国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就是开展中小学道德教育,学校、家庭、社会都要共同努力,其中,学校是主要阵地,家庭是最有效的补充基地,社会则为学生提供环境,这三者的有机结合能够培养学生理性的道德思维能力。
德育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然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人们的思想意识、行为方式、价值观念、目标追求等都向多元化趋势发展,致使小学德育工作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因此,教师应用良好的学校德育体系、方式,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同时,还要科学、长期坚持实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Z].2004,(21):290.
(编辑:朱泽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