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青
【摘 要】留守儿童是我国的一大社会问题,而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则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有四种,即隔代看护、父辈看护、单亲看护、同辈或自我看护,父母的缺失不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和心理状态进行分析,并就如何引导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进行探讨。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里健康;教养方式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由父母中的一方、其他监护人或儿童自行看护的16岁以下的儿童。家庭教养方式会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为促进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就需要针对儿童情况选择最适宜的家庭教养方式。
一、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方式
目前,我国留守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主要有四种:第一,隔代看护,这是农村留守儿童最普遍的教养方式。由于爷爷奶奶、外公外公的生活习惯和接触的事物都与现代社会存在一定的差距,所以容易导致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差。并且,祖父辈对待孩子的态度一向比较宽容、溺爱,容易使儿童养成自私的习惯,不利于其心理健康成长。第二,父辈看护,有些父母外出务工,将子女寄养在亲戚朋友家中,所以亲戚朋友对待孩子的态度一向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种放养模式的教养方式极易让孩子养成我行我素、任性的性格,有的孩子甚至会觉得自己寄人篱下,容易造成其自卑心理,形成胆小怕事、孤僻的性格特征。第三,单亲看护,单亲看护的孩子容易缺失母爱或者父爱,父爱如山,缺乏父爱会使儿童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培养其勇敢、坚强的性格。母爱如水,缺乏母爱会使儿童的情绪不稳定,其人格容易出现偏移和障碍。在同龄儿童中性格一般会出现两个极端,一类性格相对孤僻,不合群。另一类则相反,他们很调皮,喜欢恶作剧等等,以此来博得别人的关注。第四,同辈或自我看护,父母都外出务工,又找不到合适的看护人来帮助父母监护孩子,有些孩子就交由自己的兄长姐姐看护,没有哥哥姐姐的儿童就只能自我看护了。这个时期的儿童自律性、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明辨是非的能力都还比较差,容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导致其心理健康受到影响。
二、留守儿童的心理状态分析
留守儿童是年龄在16岁以下,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发育的特殊阶段,特别需要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但是,受家庭教养方式的影响,留守儿童的心理容易出现偏差。紧张、焦虑、对立、抑郁等不良情绪在留守儿童中比较常见,孤独、依赖、注意力不集中、以自我为中心都是留守儿童比较突出的特点。比如,热播剧《夏至未至》中,立夏就是单亲看护教养方式下成长的孩子,其性格敏感、缺乏自信,自卑心理比较明显。隔代看护的孩子由于长期受到看护人的溺爱,其性格往往比较幼稚,依赖性强。而寄养看护的孩子容易产生寄人篱下的心理,使得其性格十分敏感,不愿意信任他人,形成总认为别人跟自己作对的偏执性格。自我看护的孩子由于得不到父母、亲人的关爱,当看到周围的同龄人感受家庭温暖时,就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从而产生一些过激行为来使自己的心理得到平衡。
三、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引导
(一)构建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
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家庭、社会共同的责任。因此,作为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学校应将自己的主导作用发挥出来。首先,学校与家长保持良好沟通和交流,可以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詢室,针对学生存在的心理行为问题进行辅导,以便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比如,当留守儿童与其他学生发生冲突的时候,咨询室应了解冲突产生的原因,通过开放的形式对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从而认识到自身的错误,以免再与同学发生冲突。其次,学校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家访制度,将学生在校的情况与监护人进行沟通,让家长时刻掌握学生在学校的情况,并对监护人进行心理方面的辅导培训,以科学的方法对留守儿童进行教养。
(二)提高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
留守儿童的心理承受能力越强,其在面对问题时越能从容应对。因此,监护人应在家里加强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留守儿童养成独立、健全的性格。比如,学校与监护人交流后,监护人应针对性的开展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如与同学应该怎样相处、与教师应该怎样沟通、与长辈应该怎样礼貌的打招呼等,以便为帮助孩子应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种困扰。同时,学校还可组织心理健康教育比赛,通过问答的形式强化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此外,学校还可邀请监护人一起参加安全教育活动,潜移默化地强化学生的自尊、自立、自理和生存能力。让孩子了解到父母外出打工这一现实问题,引导孩子的心理,帮助他们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三)加强父母对留守儿童的关爱
虽然留守儿童的父母不在自己身边,但仍然可通过不同的方式对孩子表示关爱,关心孩子的学习、生活,让孩子感受到亲情的温暖。目前,我国已经全面进入信息时代,智能手机、互联网并不陌生,所以父母关心子女的方式也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比如,经常与孩子视频聊天、远程为学生辅导作业、通过QQ、微信、电话等与孩子聊天,关心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情况和每天的生活状况,父母要随时与孩子保持联系,让孩子感受到自己是非常受关注的。此外,父母还应主动与教师多联系,家长要与学校共同对孩子进行监护,全面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促进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四、结束语
留守儿童问题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由于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比较落后,为创造更好的经济条件,父母不得不外出务工,所以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比较多,其心理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家庭的共同关注。因此,学校和家庭应联合起来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建立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父母要加强对子女的关爱,以提升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
参考文献:
[1]王丰盛,张建人,凌辉等.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6,(33):163-164.
[2]吴泽宇.农村留守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法律保护[J].求知导刊,2015,(13):46-47.
[3]王丰盛,张建人,凌辉等.家庭因素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影响的研究[J].科教导刊,2016,(33):163-164.
[4]张晶晶,李士雪,徐凌忠等.山东省农村学龄前留守儿童家庭养育情况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5,32(1):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