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玮
【摘 要】诗歌教学是高中语文教学中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诗歌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丰富文学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但由于很多学校地处农村地区,学生文学素养较低,教师和学生忽视了对诗歌的学习,没能深入体会诗歌的内涵。很多教师只是单纯地要求学生记忆这些诗歌来应付考试,没有认真分析诗歌所表达的情感,这样会使学生对诗歌产生不了美的感受,同时还对诗歌的学习丧失兴趣。本文就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进行了分析,继而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旨在为农村学校诗歌教学提出一定的建议和方法。
【关键词】农村;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有效措施
诗歌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文化魅力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高中语文教学中诗歌教学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新课改之后,我国的教学形式更加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所以教育部门也逐步提升对诗歌教学的重视,在这几年高考中诗歌鉴赏题所占分值比例也逐年提高。诗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感受诗词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怀,从而学习他们身上高尚的品格。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当中却出现了较多问题,部分教师没有对诗歌教学引起足够的认识,教学方法枯燥,没有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只重视默写背诵。这些问题阻碍了学生对诗歌的正确理解,不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尤其对农村学生来说,他们所接触的文学作品不多,更需要通过诗歌的学习来感受文学的魅力,提升自己的文学情怀。
1农村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现状与问题
1.1教学方法枯燥,诗词意境浅薄
农村学校更渴望成绩,所以在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之下,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以提高学生成绩为目的的。在诗歌教学过程中只是简单地给学生讲解一下诗歌的大意,然后要求学生将诗歌背诵下来,这样整个诗歌教学活动就完成了。这样的教学形式无法让学生真正体会诗歌的内涵,也无法掌握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很难感受诗歌中的意境,这样的教学也是与我们的教学目标相背的。通过这种枯燥的教学,不仅不能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内涵,同时学生也无法长久地记忆,造成学习效率低下。
1.2忽视想象引导,缺乏独到见解
诗歌的语言非常简洁,所以要想真正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必须借助一定的想象力。可以说想象力是学习诗歌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对学生想象力的引导。但是由于有些农村教师的表达能力有限,在教学过程中无法通过语言的描述来突显诗中的意境,学生无法根据教师的描述想象出诗歌中的画面,只得根据诗歌的字面意思进行理解,无法深刻体会作者的创作心境。另一方面,由于学生的想象力没有得到正常发挥,不仅影响学生对诗歌的正确理解,同时还会影响学生对诗歌提出自己的见解,阻碍了学生与作者的交流,影响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同时也影响学生想象力的发挥。
1.3学生不能把握重点,丧失学习兴趣
在高中诗歌教学过程中,教学效果不佳还有学生的原因,学生不能把握诗歌的重点,丧失学习的兴趣。学生无法把握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没有意识到语文古诗词的重要性,由于学生受外界因素的干扰,认为学习古诗词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而学习效果不明显,导致学生忽视了古诗词的重要性,对古诗词的学习产生抵触心理,丧失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其次,在古诗词的学习过程中没有把握住重点,我国的古诗词艺术是将丰富的情感通过简短的文字表达出来,是极具文学魅力的语言形式,但是由于学生没有真正把握语文古诗词的学习重点,将大量的精力用在古诗词的背诵上,认为探究古诗词的情感表达就是在做无用功,导致他们无法领略古诗词中的魅力,体会不到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以至于对古诗词的学习失去兴趣。最后,学生没有意识到古诗词的重要性,与理工科相比,投入相同的时间,理工科能获得更高的分数,但是学生没有意识到,诗词对人的影响是深远的,长久的,他会让学生形成一种文学情怀,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继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2提高高中语文诗歌教学有效性的策略
2.1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如果學生对诗歌产生兴趣,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进行诗歌的学习。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多听能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兴趣。音乐是“以声表情”的艺术。它用有组织的乐音,用旋律、节奏、节拍、调式、和声、配器等手段来构成艺术形象。它能迅速地,直接地引起人们的情感反应,引起人们的联想和想象,显示它的巨大的情感表现力。在教授古典诗词中充分利用网上多媒体资源,会把学生带到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美的境界中去,为他们提供广阔的想象的天地。如听了《念奴娇·赤壁怀古》、《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琵琶行》等名家吟诵、歌唱音乐后,学生感情的琴弦被拨动了,感情的浪花涌起了。他们突破了时空的界限神游于古诗词创造的艺术世界之中:或想象大江东去的气势;或想象古代英雄的雄姿。他们仿佛看到充满愁容的琵琶女的形象,听到“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琵琶声,见到“座中泣下谁最多?满州司马青衫湿”的白居易。总之学生们获得了与作者感情的共鸣,心中燃起了炽烈的感情的火焰。难怪一下课不少同学还沉浸在音乐的感情里,自觉或不自觉地哼唱起课上听到的曲子来。到了这样的地步,哪里还用催促学生去死记硬背?在欣赏中他们提高了对所学诗歌的兴趣。
2.2丰富学生古诗词文学和美学积淀
笔者认为除了教师要在诗歌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视野的拓展,使学生在生活中感受人文情感,拉近学生与作者的距离,让学生能够理解作者的情感外,还可以采用多读的办法丰富学生古诗词文学和美学积淀。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说明“读”的重要。每教一首诗词,先让学生对照课本上的注解,对照参考书逐字逐句读懂,会译,然后由教师用精当,优美的白话串译一遍,接下来便是一读,二读、三读;范读、指读,分组读,齐读;表情读,表演读。直到滚瓜烂熟。因为书不厌读,“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读”中让学生发生快感,产生美感;在“读”中深刻体会诗人、词家的审美态度和思想感情。
屈原“世溷浊而莫余知兮,吾方高驰而不顾”的追求理想,昂首前进的高大形象;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展望前程,充满信心的胸怀;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伟大人格;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儒将风度;刘裕“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磅礴气势……处处有美的风姿,处处有美的韵律。难怪古诗词中的名篇佳句千古流传,至今百口交颂。在“读”的过程中只有引导学生细细体味,认真感受,才能受到诗的感染,看到诗的力量,产生美的积淀。
2.3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激活学生的情感
在高中诗歌学习中,如果老师只是单纯地进行词汇讲解就会让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因此通过创设古诗词教学情境,就可以激活学生的学习情感,提起学习诗歌的兴趣。笔者认为画可以很好的达到这个效果。在“听”、“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自己对诗词创造出来的美的体会在练习薄上作画。
一位同学将澄澈的秋水,若隐若现的远山,空寥的树林,西斜的残月,晓风中轻拂水面的柳枝,凄切的寒蝉等展现在自己的画中。秋水中泊着一叶扁舟,舟中的游子现出“断肠人在天涯”的失落之态,凄伤之情,表现了“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意境。他们对对豪放派诗人创造出的激昂慷慨,豪健明快的阳刚之美,对婉约派诗人表现出的情思缠绵,清丽飘逸的阴柔之美,以及许多作品表现出的刚柔相济之美理解得那么深,他们的画竟叫人叹为观止,进入到自己创设的情境中去,对诗歌情感又多了一层感悟。
2.4归纳诗歌题材类型,积累诗歌思想感情
当学完一个阶段后,就提醒学生们给诗歌归类,如边塞诗、山水田园诗、羁旅之思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诗、宫怨诗、爱情诗、讽谕诗、哲理诗、悼亡诗等,学生通过摘抄古诗,诵读古诗,归纳诗歌题材,发现同题材诗歌思想感情的共性,积累诗歌思想感情,为做诗歌鉴赏题打基础。如在学习陶渊明《归园田居》时,学生归纳为山水田园诗,就可积累:山水田园诗歌中有的诗歌借景抒情,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有的诗人借山水的奇伟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有的正在遭贬谪的诗人,寄托着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有的抒发诗人独特的哲理感受。在鉴赏时,常常可以用以下的术语:
①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归(退)隐闲适淡泊悠然自得
②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衬托、对比、白描。
③语言特点——清新自然质朴自然清新洗练。
例如,我们在学习完整本书之后,书中会涉及到很多不同题材的古诗,老师就可以要求学生将所的古诗根据我们的分类要求进行合理分类,然后让学生说明自己的分类标准,是凭借什么进行分类的。让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学习。将古诗进行分类之后再按照思想内容、表现手法以及语言特点等形式进行描述,让学生对这些诗歌有个更深刻的体会。另一方面,老师还可以将这一教学形式转换成一种比赛形式,每到期末时期组织学生对古诗词进行问答比赛,在参赛过程中学生必须自己将所学的古诗进行分类整理,对各首诗的特点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都了然于心,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参赛的过程中取得优异的成绩,提高自己的学习热情,同时也能激励学生不断的巩固所学的知识,从而形成更深刻的体会。通过这样分类和积累后,既激励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热情,又兼顾到了考试重点,可谓一举多得。
3結语
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还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诗词赏析,同时通过听、读、画,分类积累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诗词的教学活动中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让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美学积淀都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乔春颖.新课程标准背景下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6,(11):193-194.
[2]李珊.小课题大作用——关于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5,(08):100.
[3]孙晨红.对高中语文诗歌教学的感悟和思考[J].文学教育(中),2011,(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