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天津自贸区技能人才培养分析

2017-08-22 14:46尹秀琴
商业经济研究 2017年15期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尹秀琴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背景下,京津冀共建共享天津自贸区无疑会促进京津冀区域的整体发展。上海自贸区实践证明,自贸区的建设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可以预见,天津自贸区的成立将是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契机和助力。要实现这个预期,在寻找体制改革和机制创新突破口的同时,还要整合京津冀三方“政行企校研”资源,积极探索天津自贸区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为把天津自贸区打造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共享平台、试验平台和示范平台做好人才储备。本文在调研京津冀共享自贸区发展中人才供需问题的基础上,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发展视角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问题进行研究,力寻京津冀职业教育资源一体化形势下天津自贸区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的途径,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撑。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 天津自贸区 技能型人才培养

研究背景及意义

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是实现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核心。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京津冀要协同发展,2014年又提出七点要求,要三地打破自家“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以自贸区撬动区域发展是中国‘新常态下的新选择,通过协同促进区域投资贸易便利化,推进政策共享,形成辐射效应,让区域经济整体加速发展。上海自贸区多年实践表明,上海自贸区的发展对长三角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可以预见,天津自贸区的建立和发展将是推动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一大契机和助力。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职业教育承担着培养技能型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天津高职院校要积极探索符合天津自贸区企业需求特点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培养具备扎实专业知识和精湛实操技能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的天津自贸区技能人才培养概述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天津自贸区的关系

天津自贸区概述。2015年4月2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区)正式挂牌成立。至2016年底,天津自贸区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547家,注册资本3705亿元;金融投资规模扩大,已有超过40家在京央企在中心商务区落地120余个创新型金融项目,投资规模超过600亿元。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与天津自贸区的关系。天津自贸区的重要任务就是要带动区域发展,带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充分发挥京津冀三地的优势,三地在携手推进京津冀区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才、资本在整个区域内的自由流动,使产业转移有序推进,达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

(二)天津自贸区技能人才供求情况综述

天津自贸区的快速发展必然对地区的劳动力数量和质量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实际操作技能精湛,自身综合素质高,具备很强的社会认识能力、适应调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能够满足现代经济发展要求的技术人才,必然是天津自贸区发展的生力军和地区经济建设的主体力量。

天津自贸区技术人才需求现状分析。天津自贸区主导产业的发展是以高素质的技术人才为基础和依托的,对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需求总量呈现逐步稳定增长的态势。目前,天津自贸区劳动力市场技能人才缺口严重,企业对于具备较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较强岗位适应能力和社会認知能力的技术人才呈现旺盛需求趋势。根据天津自贸区人社局对辖区内30家典型企业的调查问卷显示:人才类型需求依次是高素质市场营销人才、生产一线的高级技术工人、商务领域专业人才、高层次技术研发人才。天津自贸区人才需求状况如图1、表1所示。

天津自贸区技术人才供给现状分析。天津自贸区人才供给方式主要是两种:人才引进和人才培养。人才引进即通过鼓励政策和优惠条件引进高层次人才来自贸区工作或创业;人才培养则主要是依赖天津高职院校培养的大批优秀毕业生为天津自贸区提供操作型技术人才。目前自贸区人才储备从总量上到人员层次上均有较大不足。以东疆港为例,人才现有状况如表2所示。

(三)天津高职院校成为培养天津自贸区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

作为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市高职教育在全国始终处于引领地位,天津高职院校具有其他省市无法比拟的先发优势。天津市政府不断加大对高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力度、加大资金投入,特别是海河教育园区的建设为高职技能人才的培养创造了优越的软硬件条件。天津高职院校要创新教育模式,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水平,培养学生团队意识;要建立终身学习教育模式,紧跟自贸区的新发展,关注企业的新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模式和课程内容,努力为天津自贸区经济发展提供充足的高职技能型创新人才。

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一)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现状

2015年4月,中央政治局审议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纲要明确了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政策的实施提出了总体要求和政策指导。

京津冀职业教育已形成一定规模(见表3),但是与区域发展功能定位相匹配的职业教育功能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京津冀现有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缺少协同性规划,职业教育的内在联系不够紧密。

(二)天津高职教育发展现状

作为全国第一个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天津市积极推动职业教育事业各项工作,不断完善与全国其他职业院校的协调机制,收效显著。在就业准入制度建设中,天津市建立“滨海新区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各年度“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在天津举行等八项内容上达成一致,形成了联系顺畅且具有高度共识的协调机制,对职业教育改革和试验的顺利实施奠定了有力保障。

天津市职业院校结合各自特点,深挖“行业办学”潜力,紧紧依托行业企业,加强实训基地和职教师资培养基地建设,全面推动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目前,全市共有4所国家级示范性高等职业技术学院、3所国家级骨干高等职业技术学院、14所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8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4个国家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92个全国职教教师企业实践单位,形成基础扎实、需求实用、结构合理、层次齐全、特色鲜明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雏形。

(三)天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

据天津市教育委员会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近三年来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维持在较高水平,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总数逐年减少,毕业生主要集中在信息技术类、财经商贸类、加工制造类等专业,如表4所示。

回首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调整的历史步伐,从2002年的“新技术改造传统工业”到2005年的“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直到2011年“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每个阶段的发展主题都有明确的要求。特别在当前京津冀一体化战略的大背景下,天津自贸区三大片区各自主导产业集群已基本形成,产业升级改造以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自设立以来,天津自贸区市场主体数量快速增长,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增幅较大,必然导致对人力资本的需求大幅增加。因此必须明确教育和服务的方向,促进职教发展水平、设置专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相互适应,努力服务于我国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的总体需求,加强能够支撑现代服务业、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高水平技能人才的培养。

天津自贸区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目前天津自贸区的技能操作型人才来源主要依托天津高职院校。本文以天津高职院校为例,剖析学校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方案、校企合作、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以点带面,在后续研究中再从相关侧面深入研究北京市和河北省的高职院校的特点,为京津冀三地高职院校协同发展,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提供理论依据。

2015年天津有高职院校26所,专科毕业生总计46412人,毕业生分布排在前四位的专业是财经大类10557人、制造大类8104人、交通运输大类6197人、土建大类5098人,与天津自贸区的重点产业航运物流、国际贸易、金融创新、航空航天、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类有较大契合度,说明天津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基本上符合天津自贸区主导产业发展的需要,但是,自贸区产业升级的需求使得新材料、新能源、医药、电子技术、信息产业、跨境电商、速递行业等人才出现匮乏,而天津市2015年高职院校毕业生中材料与能源大类仅有709名、生化与药品大类3001名、旅游大类1314名、轻纺食品大类636名毕业生,但无论从总量上,还是质量上仍不能满足天津自贸区的人才需求。当前,技术人才供给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存在一定距离

职业教育作为面向区域和行业的教育,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要适应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当地人口对职业教育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学校专业建设必然要伴随着区域经济发展而进行调整和升级。目前天津高职院校工科和综合类占70%,2015年天津高等职业学校招生总数62169人,按专业大类招生人数统计,如表5所示。

目前天津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基本能按照产业发展所需进行调整,但结构上仍无法满足第二产业发展的需要,专业建设与产业发展存在一定距离,在人才培养定位、工作过程解析方面存在没有完全符合产业工作过程特点、脱离实际的问题。比如,本文提到的自贸区引进的新材料新能源产业人才需求量较多,但是在高职专科招生人数上仅有889人,排在第11位;近年来在自贸区蓬勃兴起的跨境电商产业,需要大量专业技能型人才,天津市高职院校开设跨境电商专业的学校仅有2所,大部分学校没有将跨境电商作为一个独立专业,而是以一门课程进行建设,缺少系统的课程体系、工作过程解析、人才培养目标。这种新兴领域专业建设落后于产业发展实际需要的现状,难以培养出高标准的专业技术人才。

(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对学生特点考虑不足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均以实用为主,开设课程以职业技术课为主,职业基础课所占比例较少。在这一前提下培养的人才体现了专业技能掌握较好,但是在灵活快速反映方面、行业知识的综合运用方面、综合协调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从总体上看,职业院校的学生在个人学习主动性、灵活性等方面的素质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所以,过于“技术化”的学习和训练不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三)校企合作不够深入

天津自贸区区域内外向型企业及外资企业中供应链管理、航运、仓储、咨询、关务等技能人才稀缺,另一方面,由于国家和天津市政府在诸多政策法规上的优惠条件,借助京津冀一体化建设和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契机,作为国际贸易、航空制造、金融服务、仓储物流等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贸易自由港”,天津自贸试验区的几大主体行业都是实践性、应用性、国际化很高的行业,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效应作用下,产业得到蓬勃发展,伴随新企业大量涌入,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现代化仓储、配送中心等管理型、技术技能型、国际化人才一直处于紧缺状态。区内新增企业的数量快速增长,规模显著扩大,在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前所未有新机遇的同时,也使得人才增长速度明显滞后于经济增长速度,产业升级所引发的人才新需求使天津自贸区人才供求关系的差距进一步扩大。自贸区人才资源供求关系的不平衡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多的体现在质量和结构层次上,国际化物流人才缺口日益凸显,但是很少有企业重视与天津本地高校的对接,缺乏合作培养的既有通道和成熟模式,不仅制约了企业的发展,也影响自贸区整体功能和示范效应的实现。目前自贸区内企业和天津高职院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方面存在“重形式,轻深度”的问题,深度层次的合作和推动远远不够,实际效率不高。学校和企业都存在追求短期利益、局部利益行为,合作形式松散,流于形式。上述问题,直接导致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综合应用能力培养、创新能力培养不足,学生的就业质量不高,专业对口率较低,企业满意程度不高等问题。

(四)师资队伍建设亟需加强

高等职业教育发展,需要具备实践能力强、行业技术经验丰富,对产业深度了解的师资队伍。从调研中发现,高职院校的师资一部分是来自高校毕业生,具备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但是缺乏行业实践经历;一部分是来自企业,具备一定的實践经验,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原有的企业经验已不能满足授课需要,知识和技能及时更新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师资培训的方式经常是短期培训、短期实践,很难在专业技能、行业经验中取得较大幅度提高。天津高职院校的教师对自贸区政策、企业类型了解不足,下企业实践时间少,实际操作能力有限,对专业和产业研究不够深入,造成既具备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又掌握熟练技能的专任教师明显不足。企业兼职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工作不够深入具体,师资力量薄弱不能满足教学要求的现象亟待解决。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天津自贸区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途径

(一)资源共享,建立职业教育跨区域协作机制

京津冀区域的发展,要以三地政府间的交流与合作为主导,通过整合和优化区域内教育资源,推动京津冀地区高等教育统筹协调发展,才能最终最大限度实现区域的整体利益。京津冀省市教育主管部门要设计引导,以服务京津冀功能定位为基础,结合三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调整职业教育专业布局。在职业教育层面教育上要注重区域合作,加强京津冀各职业院校的交流,互相引进优秀的教学方式,培养更全面的综合型人才。目前,无论是在教育经费、科研水平、师资力量、教学设备等各方面,京津冀三地相比,北京均更胜一筹,天津也较为发达,河北省则有些落后,所以,要加强教育的统一化和政府的财政支持,建议设立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专项经费,设立专项户头,列入国家和地方财政预算。经费主要用于京津冀职业教育园区和协同平台的建设、京津冀职业教育项目投入和弱势地区补贴等。要努力实现区域教育的平衡协调发展,避免形成人才短板。建立职业教育跨区域协作机制,消除区域间限制,开展跨区域招生、实习与就业;依据三地不同的产业功能定位,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建立京津冀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协同模式,定期开展联合专业研究;拟定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联动框架协议,按照体系完备、开放共享、形成合力的标准,综合运用与调配京津冀区域教育资源,建立不同专业的共享实习、实训基地。

(二)按照天津自贸区人才需求特点,做好专业调整

按照服务京津冀功能定位的要求,根据天津自贸区产业发展,天津职业教育要对现有专业结构进行系统性调整,以适应职业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航空航天、装备制造、汽车电子技术等先进制造产业已落户天津自贸区,但是目前天津仅有两所高职院校围绕航空机电设备维修和安全保卫(航空保卫专门化)两个专业开展招生,汽车电子技术方面也仅有三所学校招生,招生数量无法满足天津第二产业发展的需要。航运物流、金融创新、跨境电商等领域也需要大量创新型人才。因此天津职业教育要加強相关专业的建设,专业应涵括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文化创意产业以及部分智慧制造产业。

(三)充分发挥“政行企校研”多方作用,加快推进产学研相结合

第一,要充分发挥政府的协调作用和导向作用,促进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学校、科研机构的良好合作。第二,发挥好行业协会、职教联盟、合作企业的作用,建立紧密的产学研模式,通过承担行业规划、企业委托项目、组建合作研究中心等方式加强校企之间的合作。第三,通过科技园区、企业孵化器、技术转让网络等模式,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目标,实现产业竞争力的快速提升。通过北京的高校输出优异的教育资源,在河北建立分校或者成立研究院所;天津高职院校与企业密切结合,通力合作;河北省全力提高职业院校教育质量等措施服务于京津冀经济一体化发展,培养优秀的技能操作型人才。

(四)重视员工在岗培训,形成科学的人才培训体系

企业要想长足发展,必须注重员工的在岗培训。因此,自贸区企业要建立一套科学的人才培训体系,以确保员工实际工作能力的不断提升。在明确企业培训需求的基础上,形成科学的培训方案。将员工在岗培训纳入到企业发展规划当中,针对员工所处的不同阶段给予符合实际情况的培训。在员工新进入企业时,其参加培训的内容应当以基础技能为主,在正式进入岗位之后,应当从其岗位实际情况出发,制定培训计划。培训方式应更加现代化、多元化,培训内容做到针对性强,重点突出,培训过程不仅使员工的工作技能得以提高,更应注重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团队精神等综合素质的培养,打造高素质人才队伍。

猜你喜欢
京津冀协同发展
国家重大战略设计下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河北省本科院校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路径探析
唐山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公民参与政府决策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