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红茶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2017-08-22 06:26
中国食物与营养 2017年7期
关键词:红茶茶叶

彭 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成都 610066)

我国红茶产业现状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彭 迎

(四川省农业科学院农业信息与农村经济研究所,成都 610066)

对我国红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与世界传统红茶生产国相比,我国红茶产业在红茶品质、品牌塑造与产业链延伸上面临着许多现实问题。鉴于此,提出通过加强红茶品牌建设、加大行业监管和提升红茶文化等方式促进我国红茶产业可持续发展。

红茶;产业现状;市场竞争;品牌建设;对策

在分析我国红茶产业国内外市场现状的基础上,得出发展我国现代红茶产业需要优化产品结构、稳定传统优势市场、扩大新兴市场、鼓励国内茶文化“走出去”、促进体制与机制创新。同时结合近期笔者对筠连红茶产业规划的实际研究工作,找出我国红茶产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并对中国红茶产业的发展思路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分析,旨在为有效促进中国红茶产业在充满机遇与挑战的市场环境下科学发展提供参考。

1 全球红茶产业发展现状

红茶是世界上消费区域最广、生产最多、国际贸易量最大的茶类。目前,国际上红茶消费区域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其次是非洲和大洋洲。在欧式红茶文化最为盛行的英国,红茶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日均消费量达1.65亿杯左右,年消费量达则达到16万t以上。而英国也是世界第二大红茶进口国,进口量仅次于俄罗斯。2014年,全球红茶产量约为337.7万t,约占全球茶叶总产量的67%;全球红茶贸易出口量约为145.6万t,约占据茶叶贸易出口总量79.8%。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印度将继续保持其世界最大红茶生产国的地位,年均产量增长幅度预计为2.2%,到2017年,印度红茶产量将达120万t,其次为肯尼亚和斯里兰卡,再次为中国,产量预计达到31.2万t(表1、表2)。

表1 2005—2014年世界红茶产量及其在茶叶总产量中占比

表2 2005—2014年世界红茶出口量及其在茶叶总出口量中占比

数据来源:联合国数据库(Comtrade,UN Statistical Datebase)

在世界红茶贸易中,红碎茶占主导地位,其贸易量占全球红茶贸易总量的83%以上,工夫红茶仅占很小的比重。而我国红碎茶受生产成本、经营方式、产品质量等因素制约,市场竞争力相对较弱,红碎茶的出口均价为斯里兰卡的4成、印度的6成,甚至仅为肯尼亚的8成。

2 国内红茶产业发展现状

2.1 国内红茶生产现状

红茶制法最早源于中国,16世纪后传至世界其他产茶国。我国以生产工夫红茶为主,因而脱离了世界红茶的主流偏好(红碎茶)。国内红茶产地较为广泛,分布在福建、云南、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安徽、浙江、江苏、山东、湖南、湖北、四川、贵州、重庆、陕西、河南等地。在19世纪80年代之前,中国红茶在全球红茶生产与贸易市场上一直占据垄断地位,直到20世纪初,当红碎茶开始取代工夫红茶,逐渐成为世界茶叶市场主力军,中国红茶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才开始迅速减少,险些退出世界红茶市场。我国红茶产量曾于1989年达到历史峰值产量13.13万t,之后就一直处于低位徘徊的状态。2003年,我国红茶产量仅为3.99万t,跌入历史谷底产量。在国内红茶传统产区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红茶企业自身不懈的努力下,产业才再次进入发展的正轨。2005—2014年期间,国内红茶产量年均增长率保持在15%以上,2014年,国内红茶产量达到21.5万t,占当年国内茶叶总产量的11.03%,相比2013年,红茶产量增幅高达21.47%,除花茶外,其发展速度明显高于绿茶和乌龙茶(表3)。

表3 2005—2014年中国红茶产量及其在茶叶总产量中占比

数据来源:联合国数据库(Comtrade,UN Statistical Datebase)

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红茶产业在生产规模、加工技术、品牌建设及市场拓展方面,已经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步,但与绿茶、乌龙茶等茶类相比,红茶在产业规模、品牌营销和经济效益上,仍显得较为缓慢与落后。随着西方红茶文化的渗透、国内茶叶消费观念及饮茶口味的多样化发展,国内红茶生产和消费市场仍将保持平衡发展和稳步扩张的势头。

2.2 国内红茶贸易现状

在国际红茶市场上,国内红茶与印度、斯里兰卡及肯尼亚等传统红茶生产国相比,品质上存在显著差异,国内红茶浓强度不高,香气不够浓郁,适制性较差,在国际市场上缺乏竞争优势。我国红茶出口量及其占比(红茶出口量/茶叶总出口量)在国际市场上很长时间内将保持疲软状态。据中国海关统计,2014年国内红茶出口量为2.78万t,占当年国内茶叶出口总量的9.24%;比2013年下降8.70%(表4)。

表4 2005—2014年中国红茶出口数量、金额

资料来源:联合国数据库(Comtrade,UN Statistical Datebase)

而在我国红茶内销市场上,由于受全球一体化发展的影响,国内的饮茶偏好与习惯在与国外市场的接触与交流中逐渐趋同、融合,加上近些年来人们对红茶文化关注的不断加深,“红茶热”在国内悄然兴起,市场上红茶饮品创新不断,红茶消费日趋回暖,茶业市场掀起了一阵“红茶风暴”。在红茶品牌宣传与市场营销推动下,红茶已俨然成为品位、高雅和时尚的象征,尤其对城市白领、新生代等时尚一族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他们越来越青睐具有国际时尚感的红茶;同时,红茶也因其特殊加工工艺产生独特的保健功效,具有养身、养胃、抗衰和美容养颜的特性,得到了越来越多注重健康和保养的中老年人的垂青。红茶消费群体的多样化发展也促使了国内红茶消费与供给快速呈现上升的趋势(表5)。

2014年,红茶内销市场需求强劲,红茶消费量达到20.5万t,是2005年的15倍以上,内销红茶在红茶销售总量中的占比迅速攀升至88%,而同期外销红茶占比则降至12%。内销市场上,商家热捧“红茶品位”、“红茶情调”、“红茶时尚”等红茶文化,继续推进国内红茶经济较快发展。在外销市场中,受全球茶叶市场“红转绿”、茶叶绿色壁垒及国内红茶高成本等众多外在因素影响与我国红茶本身存在的声誉低、品质不高等内在因素制约,国内红茶出口仍将保持低靡状态。目前,国内红茶主要出口到美国、俄罗斯、香港、巴基斯坦等国家和地区,短时期内,中国红茶出口空间很难继续扩展。

3 我国红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1 市场竞争力压力大

我国红茶品质不如世界上其他传统的红茶生产国,茶叶品质也达不到欧美消费者的要求,尤其是CTC红碎茶,附加值低、无品牌,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较弱。国内红茶市场整体开发力度不够,且加工工艺不够先进。

表5 2005—2014年中国红茶销量情况

加上我国红茶出口面临着肯尼亚、印度、斯里兰卡等红茶主产国的强力竞争,出口量长期徘徊不前。此外,我国红茶在出口定价上存在较大的成本压力,国际市场上红茶交易价格虽然连续四五年上升,基本维持在3 000美元/t左右,我国实际出口的红茶,基本处于国际红茶贸易均价以下,除去出口税费和税率,出口利润并不大,甚至亏损。而在内销市场,不存在贸易壁垒与成本压力等外在风险,红茶价格和利润都会超过国际市场,因此,红茶企业更多愿意发展国内红茶经济。

3.2 品牌营销观念淡薄

目前,国内红茶市场多以小规模分散经营为主,品牌声誉不高,市场竞争力较弱,大部分市场销售的红茶品种比较单一,销售渠道主要依靠批发市场、专卖店、商超专柜;品牌方面,由于目前红茶行业集中度不高,产量不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传统红茶产区生产规模不大,品牌杂乱,影响力小,国内红茶市场上能叫得出名的红茶品牌更是少之又少,市场上仅有为数不多几个高档品牌支撑,其他均以散装低档茶为主,没能形成高、中、低均匀分布的“金字塔”规模;而新兴红茶产区(如河南、贵州、浙江等地)于近两年刚进入市场,产业发展壮大仍需要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红茶企业普遍存在经营范围小、品牌认知淡薄,市场竞争无序的问题,加上前期市场调研投入不足,很难做到像“立顿”红茶那样,对市场上顾客需求做出系统性研究和分析,包括针对顾客饮茶习惯、饮茶流行趋势、沏茶方式、包装喜好等方面研究。淡薄的品牌意识与混乱无序的市场直接导致消费者对红茶产品的品质和价格无所适从,一头雾水,无法判断产品真伪、优劣和真实价位,限制了国内红茶市场向深度拓展。

3.3 行业缺乏监管

目前,国内红茶尚未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市场上红茶产品鱼龙混杂,价格混乱,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部分红茶企业做大做强的积极性,给行业的健康发展埋下了隐患。山寨高档红茶充斥国内市场,造成市场上红茶品质与价格很难有效挂钩。加上近些年来,红茶市场投机炒作现象频发,只以产地和炒作技术作为定价标准,不少红茶价格出现翻几番甚至十几番,一些高档红茶更是因为断货、缺货导致“天价红茶”。有茶叶人士表示,目前红茶的高价是炒作的结果,红茶价格已经出现不理性的因素。

4 我国红茶产业持续发展对策与建议

4.1 打造“红绿并举”茶叶市场新格局

逐渐改变国内茶叶市场上绿茶一统天下的格局,追随国际市场的先声,积极打造“红绿并举”市场新格局,以适应国内外消费者的需求。长期以来,中国红茶“有名无牌”的发展现状已严重影响了自己在国际茶叶市场上的地位和声誉,近年来,由金骏眉、坦洋工夫等红茶品牌引发的内销名优红茶的消费量与日俱增,价格与同等嫩度名优绿茶展开了激烈的竞跑,初步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势头。借此抓住红茶发展契机,通过延伸红茶产业链,促进经营模式多样化,大力开发系列红茶饮品,拓宽红茶产品的结构以延长传统红茶产业链,增加红茶附加值,扩大国内红茶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份额,提升国内红茶海内外知名度,做优做强品牌,促进我国红绿茶在国际市场上并驾齐驱的新格局。

4.2 加强世界级红茶品牌建设

受制于国内生产现状,红茶产业短时期内不可能实现大规模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同时人工成本仍在不断上升,这就决定了中国红茶很难在定价上获得优势,因此,提高国内红茶品牌优势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所在,也是国内红茶发展的必经途径和必然趋势。在宣传国内红茶品牌时需要扬长避短,根据不同的品牌进行针对性强、清晰的品牌定位,重点突出自身特色与优势,通过走“差异化”红茶发展路线,强调与国外传统红茶产品在采制、加工工艺及品质风味上的区别,打造突出个性、彰显特色的中国品牌。国内红茶市场中,工夫红茶、名优特色红茶更具特色,通过努力打造工夫红茶、名优特色红茶等特色红茶产品品牌与文化,走中国红茶特色化路线,提高我国红茶国际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此外,可利用独特的资源条件,加强原产地认证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如祁红、坦洋工夫、滇红。

4.3 加大红茶行业监管

制定和推行各类红茶质量标准体系,从茶园治理、原料提供、茶叶加工、包装及贮运等方面,实现红茶出产的全程标准化,逐步与国际通行的标准接轨,以确保国内红茶品质与销量。一是督促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相关的红茶生产、加工和产品各项标准,与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各项标准相配套,让标准化贯穿于产业化经营全过程,促进红茶市场的健康良性发展;二是加强对红茶出口品质的监控和检验,防止劣质产品出口影响我国红茶声誉;三是提高红茶出口经营权准入标准,限制生产条件、规模化程度、产品质量等不达标的企业出口;四是发挥行业协会作用,规范企业出口行为,督促企业根据茶叶产品定位及个性,申报无公害茶、绿色食品差或有机茶等相关品质认证;四是加强对茶农和企业进行知识培训,同时为茶叶科研、生产技术培训、产品检疫、检测、市场促销、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服务,确保茶叶产品质量,顺利跨过“绿色壁垒”,扩大茶叶出口量,保证红茶产业经济稳定发展。

4.4 发掘并提升国内红茶文化

以保证中国红茶特色和质量为基础,依托名种、名茶、名山和名画传播中国特色的红茶文化,以民俗茶技茶艺和茶文化打造世界知名红茶品牌。在红茶主产区积极开设有中国古典韵味的红茶博物馆、茶艺馆、茶食馆、休闲观光茶园,借助茶乡秀色开展生态旅游活动,体验红茶文化。整合各式红茶产业资源,引领健康、时尚、和谐的新潮流,将红茶文化融入中国文学、民俗艺术乃至日常生活方式和习惯。利用传统和现代营销手段在目标市场上宣传红茶文化和品茶艺术,从文化中借力,寻求产业突破。以产品的地域文化或历史文化为底蕴,在文化背景的基础上提炼产品的核心卖点,让地方及企业品牌与中国几千年的饮茶文化衔接,并成为中国茶文化和产品的代表品牌。◇

[1]郑彦.对红茶国际市场的SWOT分析[J].茶叶经济信息,2006(4):10-12.

[2]许咏梅,等.中国茶叶生产成本—出口价格的国际比较分析[J].世界农业,2007(3):27-29.

[3]林燕萍,等.福建红茶概况及展望[J].福建茶叶,2010(10):15-18.

[4]我国红茶产业数百年兴衰的启示试论中国红茶的发展思路[J].广东茶叶,2011(3):12-15.

[5]中国茶叶流通协会.2012年全国红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J].中国茶叶,2012(7):4-6.

[6]江用文,等.中国红茶产销现状与发展前景[J].中国食物与营养,2012(2):18-23.

[7]王辉,等.我国红茶最新研究进展[J].中国茶叶加工,2012(2):13-14.

[8]王琛林,等. 中国红茶的品牌竞争战略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12(25):28.

[9]梅宇,等.2013年全国红茶产销形势分析报告[J]. 广东茶业,2013(6):6-10.

[10]田敏,等. 我国红茶品牌化发展概况及对策[J]. 浙江农业科学,2014(6):903-907.

[11]向阳,等. 对常宁市塔山红茶发展状况的调查和思考[J]. 茶叶通讯,2015(3):48-50.

[12]范典苍. 立足生态,坚持创新,做强做优祁红茶产业[J]. 茶业通报,2016(1):11-13.

[13]马军辉,等. 基于SWOT方法分析的丽水红茶产业现状及发展建议[J]. 中国茶叶,2016(4):10-11.

(责任编辑 李婷婷)

Statu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ies of Chinese Black Tea

PENG Ying

(Agricultural Information and Rural Economy Institute of Sichuan Academy of Science,Chengdu 610066,China)

This paper mad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n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Chinese black tea industrial marke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 And point out that,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black tea producing countries,China’s black tea industry facing many practical problems like the black tea quality,the brand building and industrial chain expansion. In view of which,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like strengthen the black tea brand building and the industrial supervision,upgrade the black tea culture so as to promote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black tea industry in China.

black tea;industry status;market competition;brand building;countermeasure and suggestion

彭迎(1981— ),女,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农业经济。

猜你喜欢
红茶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茶叶通讯》简介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蜜香红茶
喝红茶,先弄清五件事
红茶暖胃是真的吗?
Happy Afternoon Tea
香喷喷的茶叶
徐召学:到北方种茶叶
国际茶叶产量少量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