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万发
鼎足造型及其相关图案的太阳大气光象问题图解
□顾万发
图一
注:
1.图中毘山良渚文化陶鼎之鼎足的特殊图像实际上是太阳大气光象,其中主要的大气光象有:中间圆形为真太阳、外侧的圆形为22°晕、两侧为太阳高角度较高时22°晕之上下切弧,外面大圆为46°晕。
2.图一中1、2中间圆形两侧的晕弧中间的部分晕弧上有横向线带,表示的是幻日环与两侧切弧的交会处,从图一中4、5可以看得非常明确。
3.图一中2a的上下端实际表示的是太阳22°晕上下切弧中间的高光区域。这一区域的光形,考古学发现其不仅与圭形可相关,还可以被描述为菱形,像泗洪顺山集二期的太阳神人面具之包括22°切弧、帕瑞弧在内的造型——中,这一区域即特别表示为菱形;有时还被描述为尖顶形;有时这类尖顶形还与太阳大气光象神鸟像良渚文化的之首或尾相应。另,像百亩山遗址良渚文化玉璧太阳大气光象神鸟之首及良渚文化博物院藏玉璧图像中的鸟首、鸟尾等都与所述高光区域有关。
4.从图一中5看,图一中1、2之太阳大气光象造型若设计规范的话,对应的高度角为35°~40°最有可能。
5.从图一中3可看,彩陶中也存在这类太阳大气光象。其实半坡、庙底沟、大河村等阶段的仰韶文化或及乌克兰特里波耶文化彩绘图像中都存在与太阳有关的大气光象有关的图案。另,中国古代大气光象的题材很发达,《周礼》等文献中记载的“十辉”即属于此类,当时还有专门观之定吉凶的官职。
图二
注:
1.图二中1、2之T形鼎足的镂空,与图三所论福泉山陶鼎足镂空造型内涵一致,即都与太阳及其光气有关;其上的“人”字形纹也为太阳光气。
2.图二中3、5鼎足上的符号应为太阳大气光象,其中图二中5应是太阳光柱与切弧或与莫伊莱尼弧的组合,或就是表示太阳光柱及光芒;图二中3应是太阳柱、太阳及切弧(或是与莫伊莱尼弧)的组合。
3.图二中4的瓦形足上的符号与图二中1、2中的“人”字形符号内涵一致。
4.图二中6的陶甗足上的图案,可能是圆形的太阳22°晕及太阳光柱等的造型组合,也有可能像卞家山 G1②:75 或 T41:134中代表太阳之阳的男性生殖崇拜符图案一样。最可能是两者造型和意思的拟合,更确切地说,是把太阳崇拜和祖先崇拜予以融合。禹州洪山庙遗址出土的彩绘男性生殖崇拜符S形组合也属这类同时与太阳光气融合的案例。
5.图二中7、8原调查简报作者认为是猪首(日照市图书馆、临沂地区捕会:《山东日照龙山文化遗址调查》,《考古》1986年第8期),我认为较可信。若是鸟首,应为尖顶,至少不必加厚首端以至于呈猪鼻子状。而猪从河姆渡文化以来,有明确的材料表明其可以代表太阳、幻日或较为全面的太阳大气光象。从概为魏晋时期所撰的著名志怪小说《汉武故事》中汉武帝之“彻”及“彘”名与太阳的关联看,直到汉代依然存有猪可以与太阳关联的认知。商王亥者之名“亥”同样与猪及太阳都有关。
6.图二中9为崧泽文化鼎足,外侧有一神人面,从其冠或发型的造型看,与图三中所述河姆渡文化田螺山陶支脚之人面一样,应该与太阳神也有联系。鼎足为人面太阳神或有太阳大气光象图示的案例,为晚期器足与太阳有关的为饕餮类图形或“蹲踞式”神形的现象提供了早期铺垫。
图三
注:
1.图三中1、2之河姆渡遗址崧泽文化阶段的陶鼎足上也刻画有太阳大气光象图(最易识别的应该是其中的菱形真太阳与22°晕以及真太阳及22°晕两个组合),这与图一毘山的太阳大气光象图刻画于陶鼎足面的现象非常一致。
2.图三中7—12显然是鸟的造型,其中图三中10身负一神面,结合前面所论的太阳大气光象图,我们认为这些神鸟是太阳鸟或太阳大气光象神鸟,其身负神面即为太阳神的拟人化或拟神兽化或两者皆有之。
这些神鸟本质意义上与高庙文化、河姆渡文化(精神信仰文化方面应是高庙文化的嫡传)、良渚文化、龙山文化中的有关神鸟从对应太阳大气光象的角度看是基本一致的。中国早期太阳大气光象神鸟传播非常广泛,像河姆渡文化的鹰鸟笄与红山文化牛河粱贵族墓葬头顶玉神鸟、天津博物馆藏原徐世章玉神人头顶的鹰及石家河文化中的鹰形笄(在石峁文化、夏商文化中依然有这类玉笄的发现)等都有位于神人头顶的文化特征,都是用以凸显神人或巫师与太阳神的密切相关性或相同性的。
3.我们认为陶鼎足、陶支脚在象征信仰方面整体可以与太阳大气光象对应,还有一重要证据,那就是泗洪顺山集二期时发现有陶支脚为猪的造型(图三中3)。而猪的象征意义之一,我在诸多文章中讨论常州新岗崧泽文化周身绘满太阳大气光象图的陶猪的含义及“王亥”之“亥”的含义时,已证明其可以象征宏观太阳大气光象或幻日。相关文章见《论高庙文化中獠牙兽的动物属性、神格及相关问题——并论中国早期艺术史中的“太阳大气光象”母题》(《华夏文明》2016年第1期)及《“商”字内涵新论》(何驽主编:《李下蹊华——庆祝李伯谦先生八十华诞》,科学出版社,2016年11月版)。
另,《山海经·海外东经》及《淮南子·坠形训》记载禹时重臣“竖亥”或“大章”是善于行走之人,着重于“步天”测量。学术界关于这两者的讨论很多,不过总的来说,我认为其名称中应均蕴含太阳大气光象,亥与太阳大气光象相关,在文献及考古学方面已有不少证据,至于“章”与太阳大气光象关联,我也曾在2016年11月东亚牙璋学术会议上详细谈过。从有关文献看,古代有把巨型树木与太阳光柱、太阳切弧等相关联并因此曰其为“章”(这与“牙璋”名“章”的理由类似)的现象,由此,“大章”与其“步天”之职也是相符的。
4.图三中7也可能是器物鸟形支脚,这也是可以对应太阳大气光象观点的另一个重要证据,其上有一“十”字形,应该就是太阳的造型。
5.图三中4之鼎足上的“人”字形符,实际也与太阳光气有关,从良渚文化时期的玉器、陶器上发现的诸多良渚文化时期这类构图等看,其确实是两股太阳之光气的组合。林巳奈夫先生曾认为是“正气”(林巳奈夫:《良渚文化中的“气”与鸟》,《台湾故宫学术季刊》20卷4期)。
6.图三中5、6为铜方鼎和铜圆鼎之足,其上为饕餮首或饕餮首的龙。林巳奈夫先生在《所谓饕餮纹表现是什么——根据同时代资料之论证》(《日本考古学研究者——中国考古学研究论文集》,樋口隆康主编,蔡凤书译,香港东方书店出版,1990年版)一文中,认为饕餮总的来说是太阳上帝。我们在《论高庙文化獠牙兽的动物属性、神格及相关问题——并论中国早期艺术史中的“太阳大气光象”母题》一文中,把商代早期和中期的部分饕餮和勾云形玉器及太阳大气光象予以类比,以更为简洁和更确凿的证据得出类似的结论。再综合相关材料,我们可以说图三中5、6鼎足之饕餮首和饕餮首的龙也应象征太阳神。
7.图三中13、14鼎足之图像实际即是有两旋臂的简易旋纹,而旋纹可以表示太阳及其光气。图三中13鼎足有两个穿孔,这两个穿孔既有装饰意义又有利于烟火畅通的实用意义,鼎足穿孔在福泉山崧泽文化中就有发现,像等,其实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陶支脚开始,就开始出现穿孔现象,在仰韶文化、山东龙山文化和新砦期、二里头一期也有这类现象。另图三中13一只鼎足的立面上有常见的太阳光气纹,即。这种纹饰经常出现在鼎足上,与表现太阳或火等概念密切相关。
8.图三中15鼎足之符号,是常见的,角度不是直角,因此不是“十”字形,应是X形。其具体含义有的似乎是来自海内克弧等的古“五”字形的简体,更有可能就是直接表示太阳海内克弧主体部分的造型,这时往往线条四端没有弯曲(福泉山遗址曾发现一类良渚文化符号四端就有太阳海内克弧常见的弯曲。不少新石器时代器物底等圆形空间内就常见这一造型的现象有利于说明这一问题)。
9.图三中16磁山文化陶支脚为一鸟形,其身有一菱形,这一菱形是自然界和考古材料中真太阳的常见造型,高庙文化中就有对应太阳大气光象的神鸟负菱形太阳的图像。从图三中8河姆渡文化双菱形目旋形羽冠鸟、赵宝沟文化神鹿、二里头及夏家店下层等文化有些铜牌饰的神兽之目看,菱形真太阳确实可以充当神目。这与马鞍山博物馆所藏商代铜钟上的“离火”形太阳形目类似。
10.图三中17鼎足之符号,为一菱形和一树形的组合,我认为其很可能是菱形真太阳、太阳柱及莫伊莱尼弧的组合。若当菱形四角明显接近22°晕的情况时,则该图像中的三枝应该对应延伸的太阳光柱及太阳22°晕的上切弧。
11.与太阳相关的图案为何会出现于鼎足上?这是一个学术界很少关注的问题。实际上我们在前文已有言及,这里予以总结:
(1)鼎足从早期雏形的支脚开始,就有以太阳鸟或猪的形态予以表现的案例,这即是说有的鼎足是可以对应太阳大气光象的。
(2)有的太阳大气光象符号出现在鸟形陶支脚上,实际相当于文献中的“金乌负日”。
(3)鼎足从对应太阳大气光象的角度看,不一定非得用鸟的造型或蕴含这一造型,少数时候可以用猪,因为猪也可以对应较为广泛的太阳大气光象。
(4)以鼎等器物的足与太阳大气光象关联,可能的原因是:
①有足的器物最早多数是置于火上烧煮的,自然就与火有关,随之则可能寄火象于器足也。包括把整个器物足设计为对应于较全面太阳大气光象的鸟、猪、饕餮或饕餮首龙、“蹲踞式”太阳神人等。
②足与人股可对应,人股者,依照有关文献记载,其早期可被利用于测影,相当于“测影之表”。《晋书·天文志上》载:“蔡邕所谓‘周髀’者,即盖天之说也。其本庖牺氏立周天历度,其所传则周公受于殷高,周人志之,故曰‘周髀’。髀,股也;股者,表也。其言天似盖笠,地法覆槃,天地各中高外下。”又载:“日丽天而平转,分冬夏之间日所行道为七衡六间。每衡周径里数,各依算术,用句股重差推晷影极游,以为远近之数,皆得于表股者也。故曰‘周髀’。”这些文献利于说明足、股、表的关联。垂直立于平地上测日影的标杆,叫作表,太阳上下升降,可以浅显简化地理解为,太阳沿着神柱升降,所以太阳图案出现于鼎足或其他器物足上,或把与太阳相关的鸟(首)、饕餮、饕餮首龙、“蹲踞式”太阳神人等元素融入鼎等器物足也就很自然的了。
12.中国古代器物造型有“尚象”传统。所谓“制器尚象”应该包括所述现象。不仅器足有此现象,其实中国古代器耳也有明确的与太阳或太阳大气光象相关的案例,并且考古材料可以明确地早到高庙文化。
13.在此言明,中国古代或世界其他文明中,不仅有太阳大气光象的素材,也有月亮等其他天体的大气光象现象,只不过太阳大气光象最为古人关注,也被最广泛地予以神圣化并表现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