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野
(南昌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论《国朝词综》的浙派词学倾向及其影响
龙 野
(南昌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国朝词综》及二集是清代重要的词学选本,其编选过程延续了朱彝尊的词学理念,以南宋为宗,注重格律精严与词风醇雅,对不符合此标准的词作进行删改,体现出明显的浙派词学色彩。王昶以选本形式对清代浙派词学进行拓展,促成了浙派的鼎盛。因门户意识过强,排斥不同词风,选本未全面展现诸家词学创作的真实情况,未能完整地展现出清代中前期词学的全貌。
王昶;《国朝词综》;浙派词学
王昶是厉鹗之后浙派词学的重要领导者,在沟通与凝聚清中期浙派词人群体上起到了重要作用,是“‘浙派’全盛期的一个总结人物”。他并不以重要的词学理论与创作见长,而是通过一些重要的选本对浙派词学进行拓展。《国朝词综》及二集是王昶以朱彝尊等倡导的词学理念,甄选清代嘉庆以前词人词作形成的选本,他在选词人时有意突出江浙地区的浙派词人群体;选词时尽量收入接近南宋姜夔、张炎一派风格的词作,甚至以格律精严及风格醇雅为标准对入选的词进行删改,使其符合浙派词风。《国朝词综》等选本壮大了浙派词人群体的声势,推动了浙派词学从江浙地区向全国拓展,对乾嘉词坛产生了较大影响。
作为一个词学选家,王昶在理论及选词标准上均受到朱彝尊的影响。《国朝词综》及二集“选词大指,一如竹垞太史所云”,均注重声律、强调醇雅,推崇南宋,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有明显浙派风格的清词选本。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入选词数量最多者是浙派词人;一是入选词作以浙派风格为准。为更直观地体现出重要词人的地域及身份,我们将《国朝词综》及二集入选20阕以上者列为下表(单位:阕)。
词家地域选词词家地域选词词家地域选词朱彝尊嘉兴65郑沄扬州26王时翔太仓45李符嘉兴33吴烺扬州23王策太仓35李良年嘉兴31朱方蔼桐乡22毛健太仓26沈岸登平湖24厉鹗杭州54赵文哲上海46沈嘷日平湖22吴锡麒杭州36朱昂苏州24张四科扬州37纳兰性德长白31杨揆无锡24江昉扬州37陈维崧宜兴30林藩钟苏州21江昱扬州28史承谦宜兴28过春山苏州20江炳炎扬州27任曾贻宜兴23
从上表可以看出,《国朝词综》及二集选词在20阕以上者凡26人,主要以江浙两地的词人为主(含流寓)。其中朱彝尊、李符、李良年、沈岸登、沈嘷日为康熙间浙西词派的代表人物;张四科、江昉、江昱、江炳炎、郑沄、吴烺等人为清中期广陵浙派词人;厉鹗、吴锡麒等为武林词人;赵文哲、朱昂、林藩钟、过春山、王时翔、王策、毛健等则是活动在苏州、太仓等地的词人,可以视为吴中浙派词人。只有纳兰性德、陈维崧、任曾贻三人词较多,不在浙派成员内。这些词人大多来自于词学比较发达的地区,如平湖、桐乡、嘉兴、杭州等地,是康熙年间著名浙派词人的故乡。扬州是著名的广陵词人群体聚集之地,而上海、苏州等地则是明末清初云间词派的重要活动场所。
随着康熙后期浙派势力的扩大,云间、阳羡、广陵等地的词人在创作上均受其影响。如广陵地区词人在清中期以后受到厉鹗等人浸染,创作取法上由清初注重五代、北宋词转变为学南宋偏重清空醇雅;上海、太仓、苏州等地的词人创作上亦倾向于以浙派为主。王昶在谈到太仓地区的词学创作时云:“娄水百余年词学,鹿樵生体综北宋,未极幽妍,至小山、汉舒、今培、冏怀、素威、颖山出,乃能上继浙西六子。同时作者,武林则樊榭、授衣,广林[陵]则渔川、橙里,阳羡则淡存及位存兄弟,檇李则南芗、春桥、谷原,吴中则企晋、湘云、策时、升之,共二十馀家,各擅其工,即南宋未有其盛也。”虽然所举之人的创作未必尽能以浙派概括,但大致指出了当时词坛普遍学习浙派的倾向。这些词人被王昶收入《琴画楼词钞》中,也成为《国朝词综》中清代中期浙派词人群体的骨干,反映出当时浙派词学影响不断拓展、阵容日趋壮大的面貌。
其次,王昶选词以浙派词风为宗。陈维崧是阳羡派领袖,其词风格豪放,但王昶对此类豪放之作几乎未选,甚至对入选的原作进行删改,以使其尽量接近浙派风格。这种情况在选史承谦词时也存在。史承谦是阳羡词派后人,创作风格多样化,既有浙派清空骚雅的词作,也有阳羡派的豪放之作,以及近《花间集》的言情小词,并非浙派所能笼罩。王昶选其词28阕,在入选词人中排第14位,甚至超过了沈岸登等早期浙西词派代表人物。但其入选的多是风格接近浙派的词,“其词选入《国朝词综》将三十首,然亦取其近于浙派者,佳篇固不止此”,就指出了王昶《国朝词综》对史氏词作存有偏好,未尽其长。
这样的现象在《国朝词综》中比较普遍。如吴伟业词部分小令有《花间集》的影子,略带“绮艳”,王昶选入时多有润色,尽量雅化。王时翔的词风取法存在前后差异,“雍正乾隆间词学奉樊榭为赤帜,家白石而户梅溪矣,惟王小山太守时翔及其侄汉舒秀才策,独倡温、李、晏、秦之学”。提及王时翔早年词学晚唐北宋。王时翔自己说:“余年十五爱欧文忠、晏小山、秦淮海之作,摹其艳制,得二百余首。年来与里中毛博士鹤汀、顾孝廉玉停举词社,二君皆仿南宋,余亦强效之,弗能工也。”王时翔早年学五代北宋,尤其是写情的小词,颇涉艳冶;晚年学南宋,渐趋清雅。太仓词人受到云间派影响,词学有其传统,王时翔早年的创作与浙派存在明显的差别。《国朝词综》中选了一些他的情词,如小令《浣溪沙》等多委婉不露,尽量与浙派的风格相合。王策(约1662—约1708)创作以婉约为主,兼具豪放一体。“所著《香雪词》,一以张炎、王沂孙为宗,偶效辛弃疾、刘过及柳耆卿、周邦彦,非其至者也。”实际上王策并非全学南宋,但王昶选词时多选其近南宋风格的作品。储秘书风格以南宋词风为主,部分词作受到阳羡词派传统的影响,有着明显的豪放风格,但这类作品未被选入。这些表明王昶在选词时有明显的派别意识,是以浙派词学理念为宗。
王昶喜改词,曾将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等的个别字词改换以有意突出词的比兴之感与黍离之悲。这种现象在其词选中也存在,丁绍仪指出《国朝词综》选彭孙遹《生查子》(薄醉不成欢),将“枕席”改为“鸳枕”以更合词律、更清虚骚雅的例子即是。如果将《国朝词综》及二集所选词与词人本集进行校勘,我们可以发现其中存在着普遍的文字差异。其中有一些是属于词家初稿与定稿的差异,更多的则是王昶在编选过程中对原词进行了删改,主要表现在对词律的严格要求以及对醇雅词风的追求上。以下从这两个方面探析王昶有意识删改清词的现象。
(一)因不合词律而删改
清初词人沿明人之习,格律未精纯处时见词集中,成为当时词坛的一个普遍现象。如彭孙遹《延露词》本《绮罗香·春尽日有寄》“翠远如空,黛浓欲滴”,《国朝词综》作“翠远浮空,红残欲滴”;“春色总归尘土”的“总”字,“红泪缄题”的“红”字,《国朝词综》作“半”“珠”。据《钦定词谱》,此调首句词律为“中仄平平,平平仄仄”,原词“如”字可以是上平的“鱼”部,也可以是去声的“御”部,问题尚且不大;但“黛浓”,“黛”字属于去声的“队”部,不符合词律,因此王昶改为“红残”,合词律。此词《瑶华集》《东白堂词选》等也选入,文字同《延露词》,可见是王昶作了改动。又,纳兰性德《凤皇台上忆吹箫·守岁》(锦瑟何年)“还向烛花影里”里的“烛”字,据《钦定词谱》,此词属于双调九十五字押平韵体,此句词律当为“平仄平平仄仄”,第三字当为平声字,而“烛”字仄声,不合词律。因此王昶将其改为“灯”字,以符合词律。
陈维崧《迦陵词全集》本《琵琶仙》(暝色官桥)“记醉惹”“许多往事”“待来春翠荚”,《国朝词综》分别作“记醉倚”“一番春恨”“待来春榆荚”。《琵琶仙》为姜夔自创词调,据《钦定词谱》的《琵琶仙》,“待来春榆荚”句的词律当为“仄平平平仄”,陈维崧原作“待来春翠荚”为仄平平仄仄,误。王昶盖是据姜夔《琵琶仙》“与空阶榆荚”而改,是符合格律的。彭孙遹、纳兰性德、陈维崧等是清初词学大家,对于其词不合词律之处,王昶敢于删改,以实现其重词律的词学追求。
即使是王昶推崇的浙派词学领袖,如果其词存在格律上的疏误,王昶也会予以纠正。如振绮堂本《樊榭山房集》中厉鹗《声声慢·题停琴士女图》:“帘垂有影,院静无声,谁家待月阑干。两点深颦,分付次第眉山。薄妆乍脱,便低鬟、更自幽妍。心事远,看转将瑶轸,尚怯春寒。 只有梅花知得,爱香生弦外,韵在丝前。小立徘徊,肯敎流响空烟。人闲尚留粉本,不愁他、轻误华年。凝望处,想参横依约未眠。”词牌为《声声慢》,用较为普遍的平声韵。据《钦定词谱》,此词当为双调九十七字,厉鹗原词为九十五字,少了两字。细核之下,“薄妆乍脱”处脱漏了两字,因此,王昶《国朝词综》卷二十一选入此词时在“薄妆乍脱”前加上“婵娟”,以符合词律。又如,吴翊凤《齐天乐》(苹花不暖鸳鸯梦)过片词律为“中平中仄中仄”,吴翊凤原作“文园近来多病”,第四字“来”应仄而平,误;王昶将其改为“杜郎愁思多少”。“思”字可读去声,显得更好。此类例子颇多,如王昶对同辈或晚辈如吴锡麒、吴蔚光、杨芳灿、郭麐等的词作不符合词律者,也有删改。限于行文,不再赘述。
(二) 因不符醇雅风格而删改
因时代风气的影响,除了对格律要求精确外,王昶在对雅的强调上比朱彝尊等清初浙派人士更突出,由“骚雅”而“醇雅”,体现出浙派词学的“新变”。王昶喜欢以浙派清虚醇雅的审美风格来改词,这在对非浙派词人词作的处理上显得尤为明显。例如,对吴伟业《南乡子·新浴》一词下阕,就有删改:
吴伟业国朝词综梅村家藏稿·诗馀南乡子·新浴扶起意珊珊,生怕微风漾翠纨。背立梧桐还避影,更阑。扶起骨珊珊,裙衩风来怯是单。背立梧桐贪避影,更阑。
此词是写新浴的瘦弱女子,《定山堂诗馀》下阕(《瑶华集》等同)作“扶起骨珊珊,裙衩风来怯是单”,用“骨”字刻意突出浴女的纤瘦,在视觉上有较强的冲击力,但显得直露滞碍,是外在的直接描绘,不够空灵含蓄,尚有《花间》艳词的影子。而《国朝词综》本此句作“扶起意珊珊,生怕微风漾翠纨”,用一“意”字,来突出浴女内心慵懒的情态,由外在的视觉深入为内心情态的描写,显得更为含蓄醇雅。“裙钗”是平平,“生怕”是平仄,此词有三格,此处中平、中仄皆可,但南宋词人此处多用“中仄”,如张先词,王昶的改动大概就是以南宋词为参照的。“生怕微风漾翠纨”与前面的“偷看一树梨花露未干”相应,“偷看”与“生怕”都是以浴女为主描写,而“裙衩风来怯是单”,则稍有跳跃,不如前者更含蓄地写出了女子瘦弱怕风的心理轨迹。“翠纨”用词更雅。这种改动,就体现出了王昶的浙派词学中注重雅的一面。
此外,《东风第一枝·春夜同秋岳作》“做作一帘芳雾”,《国朝词综》改“做作”为“吹作”;改“旗亭蘂榜,讶批抹、双鬟何据。趂好春,安顿心情”为“东风力软,便逗起、春愁无数。趁踏青,好赋闲情”。从格律上说,改动处与原作均符合词律,但“旗亭蘂榜,讶批抹、双鬟何据”等描写显得过于俗气直露,颇带质实,而“东风力软,便逗起、春愁无数”则较为蕴藉,清空雅致。“吹作”也比“做作”也更适合用在词中,更贴切。
又如李渔《浪淘沙》下阕,王昶在选入时也有删改:
李渔国朝词综笠翁一家言·诗馀浪淘沙蜂蝶一生忙,尚恋馀香,踏青散后倦梳妆。又是恹恹人病也,天气初长。蜂蝶一齐忙,生恐无香,名园从此让村庄。万顷菜花黄不了,人在中央。[10](P433)
原作是一首写乡村景物的词,尤其下阕属于直接描写,显得质实,词境较浅俗,风格不高,明显受到过《草堂诗馀》的影响,具有明代词作的特点。按照原词的面貌,远达不到清人的选词标准。因此王昶选入此词时,着重对下阕作了删改。经过修改后,整首词描写的内容与对象也有了明显的区别。原词写暮春时节闲居的惬意,但用语格调不高;删改后的下阕写女子踏青后有感于春光易逝,伤春生病,因而懒得梳妆,将情致写得更细腻。用词更雅致,整个词境也更为清空醇雅。这种删改是浙派词学追求“雅”的词风的实践。
类似者还有顾贞观的《归国遥》《南乡子·捣衣》《柳初新·水仙祠下柳》《双双燕·本意用史梅溪韵》《念奴娇》等,王昶在选入时均存在着大量删改,以符合浙派雅的追求。如《归国遥》:
顾贞观国朝词综弹指词归国遥舒玉腕。斗草昨赢缠臂换。明日湔裙谁伴。问他佯不管。 几叠才开罗扇。莫教题字满。空却回文一半。有人亲落款。呼女伴。斗草斗花轮日换。相约罗衣同澣。略嫌天气暖。 几折才开筠扇。莫教题便满。空却回文一半。有人亲落款。
由二词的对比来看,王昶对此词的改动颇大,相当于新的创作。从中我们也可以明显看出两者不同的审美趋向。原作“呼女伴,斗草斗花轮日换”等句,写女子出游时豪放酣畅的情景,语言直白浅俗,略带叫嚣之嫌,且词境显得质实,不够蕴藉。改换成“舒玉腕,斗草昨赢缠臂换”后显得典雅,以“玉腕”来写女性胳膊洁白如玉,更符合词(非曲)的用语。“略嫌天气暖”改为“问他佯不管”更能拓展女性的细腻心思。“折”字改“叠”、“筠”字改“罗”字等,更合女性身份,整个词境也清空,更为雅致蕴藉。
又如,曹贞吉的《卖花声·秋夜》下阕,王昶在选词时也作了删改:
曹贞吉国朝词综珂雪词卖花声·秋夜孤枕梦难成。怕听声声。一天黄叶雁纵横。搔首自怜霜满鬓,又唤愁生。无计破愁城。梦断魂惊。一天黄叶雁纵横。不待成霜霜满鬓,短发星星。
经过对比,我们可以发现除了“一天黄叶雁纵横”一句未改外,其他均换,《国朝词综》本相当于重新创作了一首词。“无计破愁城。梦断魂惊”写秋夜中词人的愁绪难以消除,以至于梦断魂惊,稍显直露突兀。而“孤枕梦难成。怕听声声”则写得含蓄醇雅,用语更符合词的特点,委婉的表现出了词人愁绪难眠的情境。词家历来重视“过片”写作,往往颇费经营。原词过片“无计破愁城”直接写心中苦闷,与上阕略有疏离,而改作过片“孤枕梦难成”则与上阕紧密相承,残夜听雨,孤枕梦难成,过渡要更好,词境也更清空,接近浙派词学的审美标准。
类似的例子还有陈维崧《庆春泽·春影》下阕:
陈维崧国朝词综迦陵词庆春泽·春影年时恰是莺花候,正黄归柳靥,红入桃心。舞扇歌衫,参差十里园林。东风吹织丝丝满,做半寒半暖光阴。问何时,日上花梢,细弄鸣禽。年时恰是莺花候,正黄归柳靥,红入桃心。舞扇歌衫,参差十里园林。东风吹得韶光换,讵料人真个如今。问何时,日上花梢,细弄鸣禽。
原词“东风吹得韶光换,讵料人真个如今”等有意学北宋词人以口语入词,并不符合浙派求雅的风格,王昶将其改为“东风吹织丝丝满,做半寒半暖光阴”显得更为含蓄雅致。此外,《夏初临·本意》(中酒心情)“一亩池塘,绿阴浓扑帘衣”,“扑”字,《迦陵词全集》原作“触”字。据《词谱》,“触”“扑”均为入声字,陈维崧原作、王昶改处均符合平仄,但“扑”字更灵动清空,将绿阴拟人化了,词境更佳。这些删改均与格律无关,更多的是出于对浙派词学理念的追求。龚鼎孳、顾贞观、曹贞吉、陈维崧等均是清初著名的词人,他们的词作已有定本,且多与清初的各类选本诸如《倚声初集》等文字相同。王昶全部掌握其词作稿本的可能性不大,这些词作与《国朝词综》的文字差异,除沿袭清初词选旧貌的情况外,基本上可以认定是王昶所改,为的是符合清空醇雅的风格。
值得指出的是,王昶对于浙派领袖词的删改较少,这可以从对朱彝尊词作的处理上看出。比勘《曝书亭集》与《国朝词综》本,发现二者因词律与审美上而删改的错误几乎没有。偶有一些差异,可能也是因文字相近偶误,如《探春慢·河豚》(晓日孤帆)“鬬鸭阑边路”,“鬬”字,《国朝词综》作“門”,盖因与“鬥”字形近偶误。但对一般的浙派词人如陆培《白蕉词》,王昶有较大删改,且这种删改在《琴画楼词钞》中已出现。
当然,有一些词作的文字差异也未必全是王昶删改。如郭麐《国香慢》(真色生香)题下有小序:“媚兰小影为梦华题。”《二集》题下小序作“梦华以媚兰小影属题,云前尘影事不能去心,且他日寻春,欲依此求之也。”这表明后者保留了原词早期面貌,并非王昶删改。
王昶以高位引领乾嘉词坛,所选《国朝词综》选人选词均以浙派为主,甚至对入选词作进行删改以符合浙派词学理念,体现出明显的推尊浙派词学的意图,对乾嘉词坛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这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前者主要表现为推动浙派词学趋于鼎盛;后者则表现在因选本推崇南宋,排斥豪放词风等做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未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清代中前期词学发展的全貌。以下分别述之。
(一)推动浙派词学走向鼎盛
清代词学流派的兴盛,往往与选本有着密切的关系。龙榆生《选词标准论》指出:“浙、常二派出,而词学遂号中兴;风气转移,乃在一二选本之力。”就是注意到了朱彝尊《词综》、张惠言《词选》对词学流派形成的重要性。朱彝尊《词综》使得浙派词学的影响不断扩大。后来厉鹗继续推崇南宋词风,但其一生多居幕僚,地位不高,除了笺注《绝妙好词》外,没有重大影响力的选本传世。浙派在乾嘉时期影响力的拓展是通过身处高位的王昶来实现的。《国朝词综》是在浙派影响力不断增强时编纂的词选,它的出现有利于巩固与扩大浙派词学的地位与范围。在《国朝词综》中,王昶勾勒出清代浙派早期、中期、晚期的重要领袖及骨干队伍,为浙派词学的发展奠定了新的基础。一些中后期的浙派词学主将如郭麐、陶梁等与王昶有紧密交流,参与协助《国朝词综》等的编纂、校勘,将浙派词学思想传播到江浙之外的地区,为浙派词学尊词体、精格律、重醇雅等词学思想的传承提供了现实条件。
王昶《国朝词综》注重格律精严、风格醇雅,并不简单把词视为娱乐“小道”,而是推尊词体以便与“诗教”精神相融合,发挥词的教化功能。这是对明代低俗词风进行反驳与批判的深化,也是浙派词学在乾嘉特殊政治氛围下的一种发展,其理念在浙派后期主要成员吴锡麒、郭麐、戈载等的身上有继承。因此,《国朝词综》巩固了从清初以来推尊词体、追求雅正的词学风气,为清词走向清真雅正的道路作出了贡献,在推进浙派走向全盛方面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对清代词坛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二)未能反映词坛的真实面貌
当然,《国朝词综》也存在着不足。王昶在选词时有强烈的浙派情节,偏于选择词人近南宋的词作。如前所述,清初阳羡派领袖陈维崧词风豪放,但王昶选词时“动以姜、史相绳,令此老生气不出”,遗弃了陈维崧豪放的词作,甚至对其词作进行删改,以使其词符合浙派词风。这种做法在甄选阳羡派后人如史承谦等的词作时,也同样存在。如黄景仁是常州人,其词有阳羡地域传统影响,以文为词,常有豪放之作。王昶在为其词作序时提及自己曾委婉的批评他“以诗为词,不如不为矣”。黄景仁卒后,王昶曾命人抄录其全部文稿藏于家塾,但后来在编选《国朝词综》时,因黄景仁的词作符合浙派词学思想的不多,王昶只采入14首,且大多是近南宋风格的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蒋士铨、洪亮吉是当时知名词人,词学苏、辛,以豪放见长,王昶也因宗风不一,选二人词颇少。其中,蒋士铨选2阕,洪亮吉选1阕。这类例子颇多,许多词人创作中并非仅有学南宋的一面,而王昶在选择时,往往特意选其近南宋的词作,遗弃其他风格的作品。
这样严格的选词标准当然有其意义,但同时也有存在一个巨大的问题。即选本刻意突出了词家某一种创作特点,强调了词坛的一个部分——尽管这个部分有一定的代表性,却有意忽视或摒弃了词人多样的创作风格,排斥词坛其他不同风格的流派。作为单个流派或地域性的选本,这种选择尚且问题不大,但作为全国性的断代选本则存在不足。王昶在选本中过多地展现了词坛的浙派风格,同时也有意识地减少或削弱了学五代北宋、豪放一派的影响(实际这一派在当时也不乏其人)。因此,这是一部“浙派”风格很强的选本,未能真实客观地展现出清代嘉庆以前词学发展的全貌,并不利于词坛的良性健康发展。因选本的示范作用,《国朝词综》等在推动浙派词学达到鼎盛的同时,也导致了后学空疏、模拟词作的出现,风格单一,为浙派后期的衰落与突变、常州词派的兴起埋下了伏笔。
综上所述,王昶是朱彝尊、厉鹗之后重要的浙派词学家,他以高位推广浙派词学,在编选《国朝词综》等选本时从词律、醇雅等方面对不符合浙派词风的作品进行过删改。《国朝词综》在扩大浙派词学影响的同时,也因过于推崇南宋,排斥其他词学风格,并未能完整真实地体现出乾嘉词学的面貌,有其局限性。
[1] 严迪昌.清词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
[2] 王昶.国朝词综[M].上海:三泖渔庄,清嘉庆七年(1802)刻本.
[3] 王昶.春融堂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
[4] 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校注[M].刘荣平,编注.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3.
[5] 王昶.直隶太仓州志[M].清嘉庆七年(1802)刻本.
[6] 王兆鹏、姚蓉.作品意义的展现与作家意图的遮蔽——以陈子龙点绛唇·春日风雨有感为例[J].南开学报,2004(6).
[7] 丁绍仪.听秋声馆词话[M].续修四库全书本.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
[8] 厉鹗.樊榭山房续集[M].四部丛刊影印清振绮堂刻本[M].上海:上海书店,1989.
[9] 朱惠国.从王昶词学思想看中期浙派的新变[J].中山大学学报,2009(4).
[10] 李渔.李渔全集:二[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1.
[11] 郭麐.浮眉楼词[M].北京:中华书局,1985.
[12] 龙榆生.龙榆生词学论文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13] 黄景仁.竹眠词[M].清道光八年(1828)刻本.
责任编辑 李剑波
2016-09-24
江西省社会科学规划青年博士基金项目“王昶与乾嘉文学演变研究”(项目编号:16BJ39)
龙野(1982— ),男,湖南永州人,文学博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明清近代文学与文论、乾嘉学术史、清代金石学。
I207.23
A
1006-2491(2017)03-008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