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玉霞
摘 要:目的:分析公立医院的经济运行分析应用情况,提高医院管理质量。方法:分析某医院的经济指标、收入结构,统计门诊收入、医保收入占据总收入比重。结果:和以往相比,某医院2015年的门诊收入、药品材料收入、总资产增幅明显提高,而医院员工支出占总支出比例、管理费用占业务支出比例降低。结论:公立医院资产规模扩大,经济运行质量高,但仍存在门诊收入少、过度依赖医保政策等因素。经济运行分析能为公立医院管理提供依据,可将其渗入科室的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公立医院 经济运行分析 实践应用
公立医院经营、管理中,外部面临着市场竞争、政策转变,内部则经历着规模的扩张,经济管理质量、管理效率作为促进医院稳步发展,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只有科学、合理的分析医院经济现状,才能满足最终需求。经济运行分析借助管理计划、统计数据、财务报表等资料,对特定时期经济状况、经营活动分析、比对,总结经济管理经验,找寻潜在性不足,便于提高医院管理质量。下面,本文将某公立医院作为例子,总结经济运行分析在公立医院的应用情况。
一、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状况
(一)医院简介
将某省三甲医院作为例子,共72个科室,员工5000人,床位3000张,每年门诊接待量130万,每年出院量8.7万,每年手术量4万,2015年总资产20亿。
(二)收入结构
该公立医院2015年医疗收入14亿,和以往相比增长24.0%。其中,门诊收入占总收入的20.0%,住院收入占总收入的80.0%。非医保、医保收入分别占总收入的39.0%、61.0%。门诊均次费用246元,住院次均费用15000元。
和当地的其他医院相比,该公立医院存在门诊收入低、医保收入比例高等现象。门诊收入占据全年总收入相对较少的比例,从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医院门诊服务质量差;而医保收入比例高,则反映出国家医保政策的变化对医院产生的巨大影响;从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学科影响情况上来看,患者的平均花费相对较低,从某种程度上反映着公立医院病种质量的降低。
从公立医院收入项目构成上来看,药品材料收入占全部收入的52.0%-55.0%,相比以前逐年增加;检查、化验收入占全部收入的21.0%-23.0%,和以前无明显差距;治疗收入占全部收入的22.0%,相比以前也呈現逐年提高的趋势。医院药品材料收入以血费、材料费、药物费为主,虽占据总收入较大比例,但属于被动性的收入;材料费、血费几乎不会产生经济利润,且药物加成即将取消。实践表明,部分医院的药品收入以每年26.0%-28.0%的速度增长,在全国控制线的44.0%左右浮动,需引起高度重视。
(三)经济指标
该公立医院2015年总资产和以往相比,净资产增长率高达40.0%,固定资产增长率高达65.0%。因该医院正处于建设阶段,净资产增值情况显著,固定资产更新快速,经营、管理效果突出。和以往相比,2015年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缩短,病床使用率相对较高,从根本上反映着医院服务质量、管理水平的提高。但从医院员工门诊次数、住院次数来看,均呈现降低情况,说明公立医院员工逐渐增加,且增加幅度明显大于门诊、住院幅度。该现象说明:公立医院在增加员工总量的情况下,需格外重视工作效率的提高。
公立医院2015年人员支出量占总支出的26.0%左右,管理费用占总业务支出的9.0%,和以往相比降低。百元医疗收入支出90元,百元医疗收入消耗材料35元,也以往相比也降低。上述指标均说明医院工作效率提高,成本管控质量提高。公立医院应在继续保证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上,提高医疗消耗、卫生材料使用率,增加医院的投入产出比。
二、公立医院经济运行结果分析
通过对某公立医院多年指标分析,发现2015年某公立医院资产规模持续扩大,技术性收入占据总收入较大比例,患者平均住院时间、病床使用率等指标反映着业务效率的提高;人员支出占总支出比例、管理费用占总支出比例的降低,反映着医院经济运行质量的提高。但从实际情况来看,经济运行分析中仍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和当地兄弟公立医院相比,门诊收入、次均费用低,表明该医院缺乏市场竞争力;二是过度依赖国家的医保政策,特别是分级诊疗情况的影响下,所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三是药物收入占据总收入比例增加速度过快,应加大管理、控制力度;四是百元固定资产收入明显降低,员工平均门诊人数的降低,表明在引入大量人员、医疗设备的情况下,需进一步管理医院内部资源、设备、工作效率等细节。
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分析的关键性为评估实际的发展情况,便于为医院健康发展提供依据。针对上述情况,建议医院日后经营、管理中充分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提高门诊服务质量。在落实门诊不限号的情况下,设置夜间门诊,主要服务学生、上班族等。借助网络、电话、支付宝等渠道预约挂号,方便人们正常就医;科学,合理的规划医院门诊布局,构建完善的服务体系,简化就医流程,提高门诊效率;二是良好应对政策变化,找寻新型服务突破点。和其他医院相比,该医院医保收入比例相对较高,再加上过度依赖医保政策,影响着新农合效果。针对这种情况,需加大宣传力度,借助各种活动扩大服务范围,提高服务质量;三是在扩大医院规模的情况下,保证医院各管理工作落实到底。合理配置医院内部资源,提高设备、资源利用率,加大医疗服务管理、评估力度,使医院管理、医院规模处于并驾齐驱状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经济效益。
三、公立医院经济运行分析的实践应用
某公立医院通过经济分析活动的及时开展,构建了以医疗业务运行分析、科室经济运行分析、员工绩效分析、医保情况分析等内容为支撑的运行体系,便于全面观察、分析医院经营情况、极有可能出现的问题,以在充分发挥经济运行分析作用的情况下,提高运行效率。通过多年努力,医院资产增加,服务质量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显著。
伴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新型技术的发展,市场竞争的激烈,相对传统的重视医疗、轻视经营的发展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化需求,故探究合适的发展方式非常重要,以推动公立医院稳步发展。本文从经济运行分析的临床应用情况,发现该方法的应用在医院经营、管理中具有重要作用。当然,为进一步的提高经济运行效率,还需格外注意这样几点:一是经济运行分析的实践应用中,应全面服务医院的业务管理中,并充分结合管理计划、宏观目标。因离开医院医疗服务情况的经济分析,仅能称之为学术上的研究;二是医院各科室是保证稳步发展的关键,经济运行分析需深入医院科室,以更好发挥管理作用;三是现阶段医院参数过于分散,参数的挖掘仅借助人工整理,降低工作效率。因此,信息化建设期间需强化医疗服务、财务之间的整合,彻底消除信息孤岛,在满足医院业务、财务一体化的情况下,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王芳.沃尔评分法在医院经济运行分析中的实践应用[J].经济师,2015,13(7):231-231,233
财经界·学术版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