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玉琴
【摘要】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实践证明,课堂练习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果。有效的课堂练习才能促进每一个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关键词】优化 练习 设计 实施 有效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29-0138-02
练习不仅是作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一种基本途径,更是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的主要手段。优化练习设计是提高教学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重要举措,是实施有效教学的重要途径。因此,我们在平时教学设计小学生数学练习时,要立足教材、联系生活、以人为本、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课堂的练习进行优化设计,让小学数学练习散发出新课程的气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
一、立足教材,注重练习的基础性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练习是学以致用的重要途径。因此在设计小学数学练习时要立足教材、力求把握基础,注意设计基础性练习,使练习有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识,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基本技能的形成,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最终实现新课标提出的“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的目标。
例如: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體的认识》后,可以设计如下的练习:长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相对的面有什么关系?一个长方体最多有几个面是正方形?长方体有几条棱?相对的棱长度有什么关系?长方体中有几组长宽高?正方体有几个面?它们是什么形状?这些面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说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怎样用集合圈表示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通过这些基础性的练习,使学生能很清楚地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而且形成知识体系,为进一步学习形体知识建构基础。
二、联系生活,重视练习的应用性
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数学教学如果脱离了实际,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数学练习的设计,要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让练习设计回归生活,使生活与数学合一。既展现数学的应用价值,又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在练习中成为知识的体验者和实践者,从而激发学生对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三、着眼发展,凸显练习的思维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中自主练习、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主体作用是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需要。因此,有意识地设计一些具有层次性、开拓学生思路、答案不唯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的练习,让学生跳一跳“摘果子”。有利于学生大胆创新,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创新意识。
例如:在《生活中的比》课后可以用线段图出示:一条公路已修的占5份,未修的占4份。进而引发学生联想:a. 已修与未修的比是5:4。b. 未修与已修的比是4:5。c.已修与全长的比是5:9。d. 未修与全长的比是4:9 。e.已修的是未修的5/4.。f.未修的是已修的4/5。 g. 已修的占全长的5/9。 h. 未修的占全长的4/9。这样开放性的问题答案不唯一,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还可以借助小组合作的机会去解决问题,使学生的思维和学习积极性在解决问题中提高,也能提高小组合作的实效性。
四、以人为本,关注练习的人文性
任何学科知识、技能和能力的获得,都应以每个学生的个性发展为中心,设计练习时要考虑到儿童的心理特点,密切关注人文精神。小学生的思想、情感处于萌芽期,在课堂教学练习设计不仅形式新颖、生动有趣。还应该关注人的思想情感、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提升,更要有文化气息、价值意义、体现人文色彩。
例如:在用数对《确定位置》一课教学时,联系设计不仅让学生感受到可以用数对表示自己的位置,还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数对的知识,请班上的同学站成一个横排、竖排、斜排,甚至于其它不同的队形,更神奇的是还可以让全班的同学都站起来。这样学生就在全班同学的互动过程中学中玩、玩中学。既让学生深刻感受数对知识的神奇,又让学生在体验中感受快乐与成功。
又如:在《多边形的内角和》一课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操作,如量一量、折一折、画一画、拼一拼等,使一些抽象的数学概念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新知的来源与发展,体验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愉。学生在尝到学习乐趣的同时,又激发了求知的欲望。让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使学生真正喜欢上数学,并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下实现有效的教学,优化练习设计既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训练、能力发展,又要体现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升华。让有效的数学练习体现一种文化,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小学数学教育》
课程教育研究·上2017年2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