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的几点改进

2017-08-20 02:00
生物学教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唾液米饭试管

赫 萍

(贵州省贵阳市第二十三中学 550004)

在人教版初中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二章编排了“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实验,开展实验时常遇到收集唾液难、实验材料不理想、步骤复杂繁琐、实验耗时长、玻璃器材易损、酒精灯不安全和温度难以掌控等问题。且由于大多数生物学教师授课班级较多,清洗整理和准备时间太仓促,导致有些教师会把“做实验”变成“讲实验”。因此,本人带领科技活动小组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集体备课和课前预实验的方法进行了设计改进,力求实验本土化、低成本、易操作和省时间,还利于教师指导和学生动手参与,通过实践效果较为显著。具体改进如下:

1 替代材料本土化

教材中建议用馒头做实验材料,但新鲜馒头存在水分多、黏性大、偏柔软和不易切成碎屑,晒干磨成粉又易粘附在试管内壁,实验中也无法控制等量的问题,且唾液要将馒头碎屑消化所需时间长,实验效果不理想。经过多种实验材料的替代实验(表1),发现米饭与面粉的淀粉含量大致相当,且方便计数(2粒即可),这样就解决了等量问题,材料符合本土化和低成本原则。同时,经过实验又证明2粒米饭与2 mL清水制成米饭淀粉溶液实验效果最好。

2 唾液收集换方法

教材中建议学生先用凉开水将口漱净,在舌下放置一团消毒棉絮,再用干净镊子将棉絮中的唾液挤压到小烧杯中。尽管采用了消毒棉絮和干净镊子,还是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取唾液,他们感觉既不卫生,也不安全,这无疑影响了实验的正常进行。于是,就对唾液收集的方法进行了改进(表2)。

表1 各种馒头替代材料一览表

表2 唾液采集方法的效果对比

(注: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尽量选择棉花头大小一致的棉签,保证用消毒棉签蘸取唾液和清水的量尽量相等)

收集足够量的纯净唾液是本实验的难点,也是实验成功的关键。课堂上,通过教师的解释,打消了学生顾虑。又亲身示范,使学生明确操作方法,调动了积极性。如表2方法五所示,指导学生用消毒棉签放置舌下腺,配以视、听、嗅觉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保证获取足量的唾液,解决教学难点,保障实验的顺利进行。

3 恒温方便易操作

采用37℃水浴保温存在安全隐患、操作繁琐、易损坏玻璃仪器的问题。已知手心和腋窝温度均接近37℃。但腋窝保温存在学生容易摔碎试管和液体容易溢出等问题。故选择手心握紧试管保温方式简单易行,利于教师组织教学和学生动手参与。在试管规格上也采用对比选择,经过学生调查和实验结果分析发现:选用15 mm×150 mm的试管,长度和粗细正好,更利于进行手心保温。

4 使用碘液的改进

4.1 碘液的浓度 教材上并未提及实验使用碘液的浓度。但多次实验发现碘液的浓度也会影响实验结果。于是进行了课前探究:将1%碘液分别稀释成不同的浓度,以探究最佳的碘液浓度。结果发现:用1%碘液稀释成1∶20的浓度实验现象呈蓝色,既稳定又不容易消褪,实验效果最佳(表3)。

表3 使用碘液浓度的实验对比

4.2 使用碘液的顺序 使用碘液的顺序也会对实验结果产生影响,实验结果发现:先加碘液验证米饭主要成分是淀粉;后加唾液,利用蓝色消褪(动态过程)的时间和速度作为判断标准(表4),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省时间,实验现象直观又明显,改进操作后提高了实验效率。

表4 使用碘液顺序的实验对比

5 反思与建议

5.1 褪色问题 用碘液检验淀粉的时候常出现碘使淀粉变蓝后,过一段时间又褪色的情况,这是由于碘与淀粉形成的“络合物”不稳定容易分解而褪色。为防止这种情况发生而又难于向学生解释,可采用实验前在碘液中加少量的盐酸避免褪色。

5.2 保温差异 因受体质、神经末梢循环、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些学生的手很温暖(热),有些学生却较凉,影响了手心保温的效果。如遇冬季手温低,可采用搓手方法促使手心快速变暖,夏季可采取冰水降温的方法来解决。为了控制变量,应采用同一个人的两只手同时保温。

5.3 材料处理 经过多次教学实践,发现米饭较硬时学生容易戳破试管,为降低试管损坏的风险,将米饭煮成稀饭颗粒(10 min)后,利于制成米饭淀粉溶液,更容易被唾液淀粉酶消化。

猜你喜欢
唾液米饭试管
基于“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探讨唾液与缺血性中风痰湿证的关系
艾滋病唾液检测靠谱不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艾滋病唾液检测靠谱不
脸上种米饭
脸上种米饭
我们一辈子能产生多少口水
试管难题
称称米饭再吃饭
一碗米饭最浪漫